分享

胶东方言讨论:“塌了”这个词在你们县怎么说?

 胶东故事会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前段时间,笔者去往烟台郊区两个村庄探访。这两村一东一西,隔河相望。笔者先去了东村,参观过后准备赶到西村时,发现有条小路直通河边。由于路旁有树木遮挡,加之没有提前查询地图,笔者不能确定河上是否有小桥可供通行。而倘若有的话,就能节约不少时间,因此便沿路上前,准备一探究竟。

行至半途,只见迎面有一位骑三轮车的老农经过。笔者忙向他问路,老农道:“别向前走了,河上原先有座小桥,但已经ha了。”

很显然,他所说的“ha了”,即“塌了”之意。实际上,非但“桥”可以说“ha了”,只要是形容建筑物坍塌,一般均可说“ha了。”

将“塌了”说成“ha了”,并非烟台郊区独有现象,胶东半岛不少县市都是如此(注:莱西市有个村庄叫作“哈喇”,根据地名资料的记载,该村建立于清初,因为村庄周围高、中间低,呈盆地状,俗称“窝篓头”,以此得名为“哈喇”。当地朋友说,所谓“哈喇”就是指低洼的地形仿佛“塌了一般)。接下来就想跟大家讨论一番。

方言词汇,一些是有相对应的生僻汉字,一些则是与普通话字同音异。笔者粗略翻阅字典,暂时没有发现发音为“ha”、含义与“塌”相近的字,因此感觉“ha了”更像是“塌了”一词的方言读法(搜索网络,半岛以外的地方有的也存在类似情况)。不过查询《康熙字典》,“塌”字的发音标注为“託盍切”或“敵盍切”,并无“ha”的记载。

“ha了”和“塌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这里想听听各位朋友的高见。当然了,如果您的老家有对“塌了”一词的其他叫法,也欢迎留言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