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 周子杰|​《爱绍甘棠》碑

 新锐散文 2024-05-13 发布于河北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爱绍甘棠》碑

《易》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初夏时分,在巫山县滨江路码头,江水汨汨冲刷着岸边,年复一年的冲刷让绿色青苔在深秋蔓上岸堤,水位上涨是峡江的常事,我的记忆往往在这个季节格外清晰。
这是一块《爱绍甘棠》碑,灰蒙蒙地伫立在峡谷,在记忆的江海里,碑刻文字苍劲有力,碑刻是清同治十年(1871)九月初八,经巫山知县武震批准后刊刻的,武震, 字峙东, 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曾祖武兴德,约在乾隆初年自山西洪洞迁至山东历城。父武玉麟,早年失怙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但自幼聪慧,七岁能文, 十六岁为生员, 咸丰八年(1858)中举,同治元年(1862)考充内阁中书,进京从政。同治四年(1865)成进士,到吏部文选司学习,等待“铨选”,后被选授四川巫山知县。
儿时,在一位先伯家看过武震书写的原文:
“缘治属较埸坝居民,共有一百余家,全赖课田耕作,养膳家口。叠遭营马践踏,曾在前宪案下请求严禁。今夏大水之后,营马散放较前更甚,并且日夜不收,致将田内小谷、黄粮蹂食颇多,已经民等于本月初七三更时,将马捉获一匹送案。但兵民愿冀相安,不宜参商失和。无如田粮为重,实难遭其残害。为此,公恳作主,赏准出示晓谕,嗣后营马只可白昼散放,挨晚即收,不得仍前过夜,庶田粮得以保全,民等遵示刊碑,以杜后患。若乃永颂甘棠。伏乞。”

清朝时期,巫山境内驻扎着夔州协巫山营和大昌营,清军常常不顾老百姓的利益,骄奢淫逸,并且将马匹散放在巫山的平坝上,昼夜不收,马匹桀骜难驯,畜生们肆意吃着谷物,巫山守军524人,有营马44匹。同治九年,奉节人周占标执掌巫山军营,纪律越发松散,民怨愈发沸腾。
光绪十年,武震以直隶副职特授巫山县正堂,到任后,百姓恳求武震加以禁止马踏庄稼的事件,武震签发告示:
通晓军队,营马白天放养,夜晚收回,切勿糟蹋庄稼。
武震不仅精通民情,而且通晓工器之事。武震驰任负责天坛建设木材准备之事后,立即前往川渝的烟雾沟、青苔坎等处查看,结果发现这些地方已无可采之木。武震只得扩大寻找范围。光绪元年(1875年)秋天,武震终于在今属雅安市石棉县的王冈坪(即今王岗坪)的深山老林里发现了一批坚直大木。吴棠当即决定,一方面马上开工砍伐,一方面迅速向朝廷报告,要求朝廷宽限送达的时间。光绪二年(1876年)开春之后,武震迅速组织人员进入王冈坪伐木,并想尽一切办法向外运送。八月,武震终于将合朝廷所需贡木运抵嘉定府治(今乐山)所在的入江之口,交付嘉定府知府玉崐点验。经玉崐点验,这批贡木的丈尺、根数等与工部要求完全相符。
时光漫漫,在封建社会的巫山,像戴震这样的名臣只是少数,鱼肉百姓或横行乡里的故事,都变为三峡猿猴的一声哀鸣。
“知罪事,其惟春秋”,巫山山脉,旖旎的秋色仍然在傍晚挥发,时间,如流水,汩汩向前。


【 作者简介】:周子杰,巫山作协会员,巫山青年,重庆文理学院大四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