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汤的鸣条之战与殷商人的风雨雷电!

 海叔说春秋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今日壬王其田,不遘大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当殷王带领王族子弟外出狩猎之时,总会有祭司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尔雅》里有“祭风曰磔”,在坦途大道上磔杀猪羊禽兽,以向上天祈求“宁风”,让大风止息而后,便于殷王出行。

殷商人对风的认识虽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可是他们对风的描述则已是相当精确,殷人卜辞中有“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夹,风曰长;西方曰彝,风曰介;北方曰伏笔,风曰冽”,记载的就是殷商人对四方风名和季节的认识。

在上古时代,人们认为东风柔和微凉,可能就代表着春天即将来临;西方是杀伤,因此西风往往为大风,有摧枯拉朽的威力,代表的是秋天;北风来自苦寒之地,则即寒冷透骨,人们大多蜗居于家中不愿出门,这就跟冬天的情况很相似了;南风很是热烈,则是夏日。

但任何季节之风,只要是大风,或是吹得久了,终究不适合人们的饮食起居,卜辞中有“辛酉卜,宁风巫九豕”,有“其宁风,三羊、三豕、三犬”,殷商人遭遇大风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息风宁人”。

而对于雨,殷商的开国君主商汤就有过一段故事,说的是商汤在鸣条大战后成为天下共主,可是又遭遇旱灾,商汤便向上苍祈祷,还准备把自己作为祭品燃烧给天帝,结果刚刚点燃火把,就有大雨倾盆。

所以殷商人对降雨之事是相当重视的,那些常年举行求雨祭祀活动的祭司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根据天象变化预测是否降雨的问题上非常精准。卜辞中有“乙雨,乙巳允雨……丙雨,丙午允雨……丁雨,丁未不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祭司预测了要下雨,到该下雨的这天果然就下了雨。

在观测降雨的同时,殷商人们也非常重视观测云彩变化。当然,那时候他们还不能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云彩与降雨之间的关系。

《山海经》中有“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认为云彩是具灵性的神物,还有认为“能饮涧水,山行者或见之”,就是说云彩如同人一般,还能喝山中的溪水。

人们对云彩的这种神秘看法,可能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还有“蝀在东,莫之敢指”的说法,这即把云彩视作为不可亵渎的神灵了。

《周礼》中有“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不同颜色的云几成为灾年瑞年的象征,这种传统似乎也是来自殷商人。


在卜辞中有“直岳先髟,遁形五云,又( 有) 雨。大吉”,就是在举行占卜活动的时候,要先祭祀山川河流,继而还要祭祀彩色的云,殷商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祈求到大雨。

由于降雨过久,殷商人也会举行祭祀活动,卜辞中有“丙午卜,韦贞,生十月雨其隹霁”,就是因为降雨持续了太长时间,殷商人希望降雨止息,就是“雨后昼晴”,人们才能更多的参与户外活动。

殷商人对雷电的认识也非常早,在《易经》中有个“小过”卦,“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就是讲人们应该如何避免防御雷击,卦图的构成就是震上艮下,而震即雷,艮为山,当时的人们看到山上有闪电,所以不管是陆地上的人要避免在高地行走,而飞鸟也要飞得低一些。

那时候的人们不仅认为风雨是神灵,他们认为雷电也是神灵,在《山海经》中就有“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还有“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雷电之神大多半人半兽,出场时往往惊天动地,人们为了与雷电之神产生关系,甚至还编造出了伏羲老妈踩了雷神脚印而生下伏羲的故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