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樟柯的二十年戛纳之路

 耐观影 2024-05-13 发布于泰国

曾在2006年凭借《三峡好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13年凭借《天注定》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贾樟柯作为中国内陆导演,在国际电影界享有盛誉,其作品频频入选三大国际电影节,尤其在戛纳电影节的表现备受瞩目。今年他的新片《风流一代》第6次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本文以中国内陆导演贾樟柯在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入选履历为切入点,分析其影像风格对西方电影人和影评评论家的吸引力。通过对贾樟柯导演六次入选戛纳电影节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揭示其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魅力与表现方式。本文旨在探讨贾樟柯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独特的地位,以及他的影像风格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

贾樟柯第一次来到戛纳电影节主竞赛是他的第三部长片《任逍遥》(2002),也是日本导演北野武继《站台》之后投资贾樟柯的第二部电影。2001年2月,贾樟柯前往山西大同拍摄纪录片《公共场所》。他被那些游动于灰色空间中的冷漠少年所牵动,发觉他们承受着某种压力,并形成一种暴力的性格。他马上决定拍摄故事片《任逍遥》。本片筹备到拍摄只用了20天,没有完整的剧本,随编随拍,最终成为了经典。

三个心怀不满的年轻人生活在 2001 年的大同,他们是控制生育一代中的一员。他们不断接受中西方流行文化的熏陶,《任逍遥》中的人物代表了中国国内的一个新群体,一个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的屏幕脱离现实的群体。贾樟柯在影像中所展现的是普通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同时,电影故事是如此的紧凑,每个镜头都充满着想法。它捕捉到了某种缺失、青春的空虚、流行文化中的某种无望,它与前作《站台》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发展得更为充分,也更具普遍性。它是21世纪开创性的电影之一:它让我们与人在一起,让思想从中生长,而不是像许多电影那样犯相反的错误。这里的镜头是《站台》的两倍,但感觉只有《站台》的一半长。时间停止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这是一部关于年轻和贫穷的现实主义电影。

在贾樟柯所有入选戛纳主竞赛的作品中,《二十四城记》(2008)是最为特别的。因为它是唯一一部采用(伪)纪录片形式去拍摄的。在影片的某些时刻,观众仿佛是在看王兵的电影影像,特别是《铁西区》三部曲:

工厂的影像已经被标记为死亡,其中穿插着剧本台词,讲述现代中国人生活的基本短暂性,先是以集体的名义,现在越来越多地以商业的名义。这些故事和不论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人物都充分的证明了中国人不断消耗(与内耗)的、近乎统计意义上的生存状态。不过,在对共产主义劳动改造的阴郁但经常充满自豪的回忆中,与对工厂生活被用来为中国新兴上层阶级建造豪华公寓的痛苦、失落的反思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贾樟柯是21世纪贫富差距问题的权威电影作者,而这部影片可能是他对贫富差距问题最深刻的研究,它所描述的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而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倒退,倒退到镀金时代贵族阶层最恶劣的过分行为。

成都工厂当然不会被保留或重新利用,而是被毫无感情地碾成废墟,为中国势不可挡的繁荣进程服务,从而装修变成豪华的高楼大厦。贾樟柯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进行庆祝:他只是记述了那些为老工厂、为中国前资本主义国家奉献一生却不被关注和感激的人们,并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时隔五年后,贾樟柯带着最不符合本人风格但却最符合时代的暴力美学的四个现实主义社会题材的寓言故事《天注定》(2013)重回戛纳主竞赛。最终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

看似是四个不相干的故事,但其实环环套在一起,与其说它是一部关于罪恶的作品,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暴力的作品。它不是一部精神作品,而是一部关于人为苦难的作品。它讲述的是暴力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影片所描绘的血淋淋的杀戮,还有对穷人的压迫、对妇女的性侵犯,以及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和谐社会与改革中展现的暴力嫉妒和情绪。

《天注定》里面的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里面的四个故事/人物或许都能在当今的中国国内寻找到或能将这些暴力事件映射到某些人或特定物上。而真正去解释却很难解释为何会这样,为何社会会变成,撕裂成这样,暴力会产生,如何产生的,社会会产生如此的暴力,而又如何去解决,保护(女性)等等。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名男子对私有化煤矿主的血腥报复。第二个故事描述了一个男人回到家后受到冷遇,而后慢慢暴露了他的暴力生活方式。第三个故事一开始是一对恋人的故事,然后是一个袭击的故事。最后,影片以一个关于低薪工作和性工作的故事结束。第一个故事在某些方面仍然是最有趣的,讲述的是一个想让富人承担责任的人,却遭到殴打、威胁和忽视。

《天注定》描述了中国经济不平等加剧动荡和不安的各种方式。影片中的暴力爆发是对这种后果是沉重的表达,但却很有效。这是一部明显的现代且现实主义的电影,以华丽的摄影手法表现了最恐怖的场景。有一个瞬间,镜头停留在一个人被鞭打在马背上的画面上,最初这只是背景中一个不必要的细节。然而,这一刻却体现了罪恶和暴力无处不在的观点。尽管《天注定》的手法杂乱无章。尤其是第二个故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随意的暴力故事,而不是任何有实质意义的东西。然而,从整体上看,《天注定》对社会和经济的不适以及它给许多人带来的痛苦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描述。

一年后,贾樟柯带来的《山河故人》(2014)是一部神秘而又雄心勃勃的作品,他的创造力正在我们眼前不断发展。它是一部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作品。当年戛纳评审团成员之一泽维尔·多兰特别喜欢赵涛在影片中的表演。

影片讲述了三个中国小镇人在跨越25年两大洲的人生历史变迁的故事。这一次,贾樟柯没有重拾《天注定》中的尖锐、微观的手法,而是策略性地放宽了尺度,显然是在为自己的本土市场开绿灯,只关注人性缺陷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及我们都亟需的牢不可破的人际关系。三个画幅,三个时代。每个部分都以不同的宽高比区分:1999年为1.33:1学院比例;2014年为1.85:1;2025 年为宽银幕2.35:1。

这部影片既残忍地描绘了命运的无情,近乎滑稽,又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表现出了足够的同情心。赵涛在这部影片中绝对是一位巨星,结尾母亲的舞蹈舞出了角色峥嵘岁月中不同阶段的转变,同时将她的每一丝情感都表达得淋漓尽致。贾樟柯做了他最擅长的事情,尽可能不偏不倚地、以最小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现代中国,同时提供了所有神奇的人性瞬间,这些瞬间注定会引发泪水和欢笑。“Go West”足够洗脑,叶倩文的“珍重”足够悠长美好感动。

《江湖儿女》(2018)可能是贾樟柯作品序列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关于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一个瞬间。汽车引擎盖上的血迹、被遗弃的点燃的雪茄以及空中的枪声。这一瞬间成为主角计划外的牺牲,这一瞬间永远改变了命运。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中国的黑社会犯罪,但它的背景却是一个正在发生变化和工业化的国家。影片讲述了从乡村到大城市,再回到原点的故事。随着人物周围世界的变化,影片有三个主要时间跨度,从2001年到2017年。主角被世界遗弃,因为后半部分变成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一个没有家园的灵魂的世界。这是关于现代性之后的生活,以及如何在时间和历史变得完全不可感知之后为保留价值而战。《江湖儿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可能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作品,它延续了《山河故人》中暗示的图式主义和探究路线,并将贾樟柯的作品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她孤独的一生,在一个政治已不再构成影响社会及个人生活的主导因素的世界里,已失去了纯真。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留下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结论。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虽然扎根于中国社会,但其表现的人性与情感问题是普世的。他通过电影语言,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深处,引起了世界观众的共鸣。贾樟柯导演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功地赢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和赞誉。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今年《风流一代》在戛纳电影节的表现!

-FIN-

作者:And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