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光阴 | 厚德精技七十载 应用创新向未来

 新用户9030yrKZ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那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我至今历历在目1972年12月,从长宁区的新中学毕业,分到上海冶金机械专科学校读书,吃住宿都在学校,我从此走上社会,开始独立生活一段美好的时光,终生难忘。我在写这些文字时,又使得我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虽然有点苦涩,但是还是不觉什么辛苦,生活充满了阳光,希望、追求,前途无限美好,还是蛮开心的!

记我在校庆七十周年徐汇校区庆祝会上的发言

邱根发

今年4月20日上午9点,我参加了母校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后与上海化工学校合并改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七十周年校庆暨徐汇校区返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大会组委会的领导提前电话通知我,叫我上台发言,说什么我是蛮有成就的,他们这么抬举我,我也不好意思,不便去推脱了。

作者在校庆会上发言。

我说些什么呢?我思考了一下,准备了发言提纲,即采用人们通常在校庆中的所谓贺词,譬如,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我来到了母校,看到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那熟悉的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操场等建筑物,心潮起伏,心情激动,对老师和母校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甚至还想引用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以及杜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等诗句,来形容我与学校阔别已久、与同学久别重逢的心情、感受,对此,我信心满满,感觉良好,前一天晚上,我美美地睡了一觉。

但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天一大早上起来,我突然有这么一个感觉,觉得这些发言太俗套,太平常,没有新意,再想想,台下有几百多位同学,多少年没有相见了,彼此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互相之间的话一定不少,这些同学都是各路精英,千里迢迢,甚至还有些同学是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特地赶过来,参加校庆、同学见面会,他们还会有什么心思来听这些陈词滥调,听这样套话连篇的发言吗?

作者(左)在校庆期间和校友聊天拿出当年的讲义。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自己会听吗?想到这里,我索性把这些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全部都取消了,丢在一边,我突发奇想,鬼使神差,找到了五十年前我在学校读书时,上课的讲义、课本、练习本和笔记本等,我想,我的发言要随便点,轻松点,像在谈家常,千万不能照本宣读,这样反而好,那我就从讲义、课本、笔记本等的这些资料开始讲起!

这天上午9点以后,我到学校只见校园彩旗飘扬,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大门口教学大楼前的草坪上布置着“精致七十载,应用创新向未来”等标题匾幅,映入眼帘,使人感觉到校庆气氛浓郁。

这时,组委会的宋班长正焦急地等在门口,看到我,急忙地说,快,快,会议已经开始了!我急步走进大礼堂,只见主席台上摆放着的“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的标语,格外醒目,激荡人心。

主持人原副校长徐大刚宣布了大会发言顺序,大律师赵九苏发言后,就轮到我发言了。只见赵大律师风度翩翩,侃侃而谈;我只是拎了一个纸口袋,紧随其后。

在台上,看到台下那些熟悉,又有点陌生的面孔,我冷静下来,从纸袋里,首先拿出来五十年前的上课的讲义,《工程力学》(1一2册),《水力学与水泵》《起重运输机械》《车工实习讲义》等,我把这些书拿出来以后,下面一阵骚动,激起了台下同学们同感,也一起回想起来五十年前的那难忘的青春年华,峥嵘岁月。

作者在校庆活动中和校友著名记者强荧(左)合影。

我还没有说什么话,会场上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无需多说什么,只是怀念当年为我们上课的老师们,以及我们去工厂实践“开门办学”的场景一幕幕都历历在目;

接后我又把当年上课的笔记本拿了出来,在把笔记本翻开来之前,我首先感谢当年的图书馆馆长杨老师,他知道我经常去图书馆借阅近代历史以及文学方面的书籍,还有一些当年还被“批判”的名著,有时,他还会替我事先准备好一些书,如《中国通史简编》《李白与杜甫》《创业史》《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等。

我记忆犹新,书中那些精彩的句子,我不仅抄写下来,还把它背诵出来,如《林海雪原》第二章“白茹的心”中,有少剑波写给白茹的情书中的诗词,其中有“万马军中一小丫,颜似露润月季花。体灵比鸟鸟亦笨,歌声赛琴琴声哑”……当年我在抄写这些诗词,怕被别人发现,说我“思想黄色,不健康”等等,我便在扉页上写着“供批判用”等字句,以防万一,我这么一说,大家不由地笑了起来。

接着,我拿起了黑色封面的日记本,第一页,上面写的是1973年1月1日两报一刊发表《元旦社论》我学习的体会,因为眼睛花了,老光眼镜又没有带,我也看不清楚上面写什么字,就张冠李戴,背起1970年两报一刊发表的《元旦社论》,标题为《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中的一段新年贺词。

作者在校庆活动中和校友著名导演江海洋(左二)合影。

我模仿著名播音员葛兰、方敏播讲的声音:“旧世界风雨飘摇,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在整个地球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帝国主义的'安定的绿洲’了”,当年那气势磅礴,铿锵有力,音色洪亮,在大地上,空气中,久久回荡,鼓舞人心的场面,仿佛又出现在大家面前。我把这段话背诵出来,会场静默了,大家似乎和我一起回想起葛兰、方敏的播音,难忘岁月,可叹而又激动人心的岁月。

我又讲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西郊宾馆工作期间,接待了方毅、胡乔木、赛福鼎、魏文伯、江渭清以及汪道涵等一大批老干部、老革命,由于我在冶金机械学校学到知识,当时打下的基础,和这些老干部、老革命能对上话。

有一次当汪道涵得知我们家里住房情况很困难时,他情不自禁地背诵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当他背诵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下子卡住了,我接着把下面的“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者和校友一起合影。

等诗句背诵完,他很奇怪,问我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首诗词的,我说是从郭沫若所著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这本书就是在冶金学校图书馆看的,那时我就把杜甫写的这首诗背诵出来了,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学校的图书馆,她是我的启蒙老师,我是从这里面起步的。

最后我还要感谢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学习了这课文,从此,我爱上鲁迅的书,书中的诗词,“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校庆聚餐。

我从学习背诵这首诗词,以致背诵了鲁迅所有写的诗词。当年,这节课文上好课后,我还去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了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左联五烈士””等革命前辈的墓地,此次以后,我爱上鲁迅的书。

1974年12月,我分配到江苏省沛县大屯煤矿工作,大屯煤矿的办事处在四川中路,我去办事处,经常会到福州路上的旧书店,买了不少鲁迅的书,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而已集》以及《两地书》《中国小说史略》等,说到这里,我还把当年抄写鲁迅文章的练习本给大家看,上面密密麻麻的整整地抄了一本练习本……

校友合影。

我拉拉扯扯说了这些,一看时间,已经说了十分多钟了,组委会事先说,每个人发言只有五分钟时间,我要自知之明,只能“歇搁”,我原来还想讲用卷子面的包装纸来包书,其中主要是鲁迅作品的事,最后甚至还想讲我在学校捉蟋蟀的事,被系主任阿蔡老师批评的事情,只是时间关系,我就不讲了,实际上,我们只是强调,我们都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就好像是“白露”以后的蟋蟀,早已经是“轧出盆”了,是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已经到了“拐三拐了,垂死挣扎,再放到盆里而已”。

我用这些来形容自己已经垂垂老矣,退出历史舞台了。我发言以后,校友刘为民,带教辅导老师赵增綬也有精彩发言,最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校友瞿志豪,严兆清分别为母校捐赠了祝福建校70周年书法作品,学校领导姚国英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

校友瞿志豪,严兆清分别为母校捐赠了祝福建校70周年书法作品。

会议结束后,我们在大礼堂门口拍着集体照时,宋班长见到我,说讲得蛮好的,同学们觉得蛮有味道,蛮要听的,说我为7241班级争光了,7243班周歧民同学写了《七秩上应、风华正茂;韶华流转、盛世如约》活动报道的文章,记载了那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留下了满满的回忆。宋班长说叫我也写一篇纪念文章,在五一长假期间,家人外出了,我独自在家,搜索枯肠,写了这些文字,今天算交卷,完成作业了。

在此,我祝愿母校,桃李芬芳,前程似锦!也祝福校友们,健康、快乐每一天!

校友合影。

邱根发专栏文章推荐阅读

岁月光阴 | 厚德精技七十载  应用创新向未来

五一特刊 | 记开楠兄二三事

文学人生 | 她把爱洒满人间一一我请王安忆的作品签名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五 | 怀念张包镐、吴敏华夫妇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四 | 怀念上海市劳动模范谢茂源厂长

往事回顾 | 回忆老报人王维前辈

往事回顾 | 丁香花园来的“陌生客”

往事回顾 | 我和国家一级导演,上海市劳模于本正的故事

往事回顾 | 我与史学大师熊月之

往事回顾 | 我和老报人丁法章的交往

往事回顾 | 回忆老报人马达二三事——兼忆其夫人邱枫

往事回顾 | 我和作家王小鹰

人生物语 | 记著名漫画家郑辛遥

往事回顾 | 我和叶辛的情缘

春节特刊 | 我和赵丽宏的友谊

人生物语 | 小女人,大作家一一王安忆

岁月往事 | 王洪文曾住过的花园别墅——记东湖路7号的变迁

岁月光阴 | 我和三栋老房子的故事

人生物语 | 白桦问我文学是什么——参观湖州徐迟的故居纪念馆所想到

岁月往事 | 上海第一任沪军“都督”——在湖州陈其美墓地想起的

人生物语 | 我在湖州市南浔区石淙镇花海酒店的日子里

人生物语 | 我和老单位的门卫和绿化、清洁工们

往事回顾 | 东湖集团与学校合作办职校一一招生培训服务员的往事

岁月光阴 | 我和杂文名家司徒伟智的情缘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三 | 记沈尹默书法在“文革”中被“解放”的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二 | 老革命吴若岩的传奇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一 | 贺子珍与李敏母女的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十 | 陈云夫人于若木:一张付款收据的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九 | 听革命老太太朱仲丽讲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八 | 华东保育院老红军邓六金的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七 | 和王光美同志一起合影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六 | 前国家主席夫人林佳楣送红包

5·4特刊 | 我的外滩“忆梦”

5·1劳动节特刊 | 怀念爸爸

往事回顾 | 最小的铁道游击队队员离开我们了

往事回顾 | 邱根发:回忆妈妈之二

清明特刊 | 邱根发:回忆妈妈之一

清明特刊 | 怀念老革命周德馨、李林端夫妇

人生物语 | 邱根发:我的退休生活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五 | 接待张闻天夫人刘英的往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四 | 我听水静同志讲故事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三 | “管鲍之交”——忆徐青、罗世谦和沈红光同志二三事

往事回顾 |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二:拍摄电视连续剧《夏衍传》的往事

往事回顾 | 东湖宾馆故事多之一:东湖集团的发源地——杜公馆

往事回顾 | 当年发生在西郊宾馆的故事——拉“黄包车”的“黄色经理”和豪华旅游团林德布莱德

春节特刊 | 从警卫员到西装革履的总经理许文彪

除夕特刊 | 喝水不忘挖井人一一记李一氓同志关心的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往事回顾 | 她在丛中笑——记我的同学袁学娅

岁月往事 | 冯门三杰——记冯仲云,冯铉以及冯铭

往事回顾 | 我和我的同学锦江之星的创始人徐祖荣

岁月光阴 | 我《红色日记》里面的故事

岁月往事 | 被聂荣臻元帅救出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记美穗子一家在锦江饭店餐厅

往事回顾 | 听锦江集团老前辈赵锡堃讲故事

往事回顾 | 回忆我的新宁中学的老师们

人生物语 | 老革命吴晓云和我谈电影《金色池塘

人生物语 | 我爱上了游 泳

人生物语 | 我的姓名邱根发(外一则)

往事回顾 | 我和中山公园的情缘 

岁月光阴 | 我的日记——回归本我见真情

往事回顾 | 追忆李敖——李敖未了心愿

人生物语 | 做到老,学到老一一邓伟志

人生物语 | 三本影响我人生的书

往事回顾 | 江渭清“微服私访”居民小阁楼——回忆江渭清的点点滴滴

人生物语 | 少将军衔的电影人王晓棠

岁月时光 |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赵启正

往事回顾 | 李牧和他未竟的心愿

往事回顾 | 严佑民、胡克实在西郊宾馆吃客饭

4.23世界读书日 | 胡乔木同志叫我多读历史和文学书

往事回顾|回忆“非典″时期结识的徐青同

人生物语 | 我的读书乐藏书乐

岁月往事 | 紫竹楼前忆“三老”

岁月往事 | 包玉刚,80年代港澳义捐第一人

岁月往事 | 上海虹梅路上“老外街”:乾坤大挪移前的掌故

岁月往事 | 我和白桦忘年交

往事回顾 | 我们的班主任王慧敏老师

史海钩沉 | 西郊宾馆的前世今生

往事回顾 | 步入上海的“钓鱼台”

往事回顾 | 葛非: 小平当年对我说“去赚外国人钱”

往事回顾 | 石祝三与我结缘新华路

往事回顾 | 上海锦江集团创始人

新华路时光

音乐欣赏频道 陈晓竹演唱《我又想你了》

点击视频可全屏收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