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售消失,“猫狗”抢用户,“抖拼”添把火

 鲸商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618取消预售的本质,是提振消费欲望,提前争夺用户钱包。

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三轮

今年618有些不同。最近,阿里决定把推行了10年的“预售”机制取消,即从5 月 20 日晚八点直接售卖,全程价保。

阿里做出这个艰难的决策,放弃预售带来的红利,意味着平台运营、营收的模式发生变化。自从去年互联网大厂高喊回归用户后,策略也从以商家为逐渐向用户转移,用户体验和价格战重回主流,电商界即将掀起新一轮的血雨腥风。

此外,京东和快手也将分别于5月31日和5月20日现货开售。面对拼多多、抖音等新势力,阿里、京东这类老江湖已做出改变,他们在618这场大考中能否拿到满意的分数,还要看如何落地了。

预售“缓冲带”的双面性

回顾2008年,京东第一次开启网上“618”年中促销。那时的“618”促销活动简单,刘强东会选几种商品,放到618秒杀名单中。甚至连秒杀开始、结束、盘点库存都是人工完成,十分粗糙。

经过几次发展,消费者已非常熟悉流程。他们会提前好几天塞满购物车,反复比较满减金额,在12点来临前准备好下单,到了12点进行抢购后,才能安然睡下。

在消费者购物狂欢背后,集中爆发的还有无数的仓库、物流、服务器、资金。这对彼时任何一个电商平台而言,都是一场重大考验。

尽管零点一到,会诞生众多“成交破亿”的品牌,各品类排名战报。但大量商家会因爆单而来不及备货,物流公司会因大量的货物而爆仓,买家会因为收不到货而投诉。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有天猫内部人士表示,当年搞预售主要因为消费者需求爆发,很多大牌尖货往往供不应求,预售就能提前锁定;对商家来说,预售能更好地指导备货。现在,商家必须重新适应平台规则。

所以,618需要预售模式来平衡。平台会在每年4月消费者把商品放进购物车时,陆续统计各种信息,对消费者喜好、添加商品、数量,配送地址等进行大致分类。在618临近前,平台会先送部分货上路到仓库。而在618当晚爆发的,只有无数资金了。

后来平台推出的付定金策略也是这个逻辑,一次又一次的支付定金和尾款,能便于商家备货,平台梳理信息,物流保持速度。

总之,预售客观上起到了提前准备、缓解多方压力的作用。让平台经受住这场关乎国内线上零售业的大考,提前“摸清”消费者爱好;让商家能提前掌握售卖情况,降低库存风险;让消费者能借着预售,率先锁定爆品、新品

凡事有利就有弊。过往618的举办中,电商平台的预售让部分商家“钻了空子”。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

该情况分析列出了诸如“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问题。

现在618、双11等大促愈发失去吸引力,一方面因为京东、淘宝等平台的差异化不够,造节过多,让消费者逐渐不敏感。同时,拼多多所走的工厂直发、低价路线,以及短视频平台每日直播带货、天天大促的打法,再次冲击了传统电商大促。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71.2%的受访用户因为看短视频和直播进行网上购物,超40%的互联网用户认为短视频和直播是他们的主要消费渠道,内容消费正成为各大平台争夺的关键赛道。足以见得短视频电商对传统电商的冲击。

此时,阿里、京东选择取消预售,算变相宣传,增加618看点。对于消费者来说,取消预售能减少众多不必要的步骤,直接购买产品,体验会丝滑不少。不过,取消预售,必然也会对平台、商家、消费者带来其他影响。

预售取消=回归用户?

电商预售制出现多年,对拉动GMV的效果已大幅下降,套路太多让用户体验下降。现在取消,也算是民心所向。只是预售取消风波后,大促中的商家必须严阵以待。

一位义乌经营鞋帽的产业带商家告诉鲸商,“预售是反向定制,我们会根据订单来决定生产量。像我们体量小的商家冲击不是很大,基本现货都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头部品牌类商家需求量大,他们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布局,取消预售可能会让品牌受到冲击,只能凭借往年经验备货了吧。”

对用户而言,取消预售后,可能会在商品上架时冲动消费。

再看平台,在2023年,京东不再披露618大促销售额。2022年,天猫已不再披露双11的销售额。大促数据逐渐消失,有迹可循。毕竟吴泳铭、刘强东纷纷呐喊注重消费者体验,取消预售意味着淘天将主动牺牲部分短期收入,简化售卖环节是淘宝京东自我革命的关键一步。

除了取消预售,618大促也注重低价实惠、全链路的服务。

自去年刘强东亲自下场全年“低价”战略推行以来,京东今年618除了“低价好物”的口号,更旗帜鲜明喊出“更简单的京东618”。

从目前信息来看,京东持续把流量向低价商品倾斜,新增了“半年最低价”新玩法。若商家成功报名618,同时商品在618期间的价格低于过去180天的到手价,那么商家可自动参与到该玩法中。当然,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平台能否落实真正的实惠。

淘天集团也在2022年双11期间强调“低价”,大促不再以GMV为重,反而强调价格力、多层级策略。去年的双12也改成了“年终好价节”。为让更多中小商家回流,阿里去年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和服务中小商家的“淘宝好价节”。

2024年后,淘宝陆续上线 “仅退款”、新疆地区包邮、88VIP 会员退货免运费等,希望加强对用户吸引力。此外,阿里还成立团队专门优化升级淘宝PC端——针对每天1000多万在电脑上购物的用户,重启淘宝网页版。

今年618,淘宝依旧希望打造低价心智,并希望借此尽可能地抢占用户的钱包份额。除了在超级单品、主推款式上“以价换量”,百亿补贴、淘宝直播也是低价的重点场域。

天猫设立了“官方立减”,立减折扣15%起,力度不亚于去年双十一。淘宝也在4月23日—28日启动“百亿秒杀节”,宣布将在全网低价基础上,再打7折。这也可以看出来淘宝在为618的低价活动造势。

可见,今年618中京东、淘宝都铆足了劲强调商品的性价比、质量比,并在履约和售后中推出包邮、运费险、价保服务等措施。但市场瞬息万变,拼多多、快手、抖音等友商,也在全力以赴。

“抖拼”持续低价掠夺

拼多多曾凭借降价和仅退款,业绩连年上涨,市值一度超过阿里。今年618,拼多多也在低调筹备,目前没有太多声音。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根据从分析师和相关公司内部获得的测算数据,拼多多与抖音电商2022年的订单GMV(销售总额)合计已超过阿里国内电商业务的50%。在收入侧,2023年前三个月,拼多多的收入已达到阿里国内电商业务收入的62%。

后来,淘宝、京东决定放手一搏,实施仅退款、低价等策略,少不了对拼多多“砍一刀”的焦虑。但此前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就被不少卖家诟病,甚至还引发过商家与平台间的激烈冲突。

今年6月,有淘天集团相关人士透露,近一年,约有百万拼多多商家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上开设了网店,这一数字占淘宝今年500余万新增商户的近20%。

这些从拼多多转战至淘宝的卖家,没想到淘宝也开始支持“仅退款”,一部分商家产生新的顾虑,也有部分转战淘宝的商家持乐观态度。对淘宝而言,如何平衡仅退款的弊端,留住这批商家才最为重要。

除了拼多多,抖音618将于5月24日正式开启。抖音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商城618好物节中,平台将投入百亿流量,推出多种低价营销玩法。

在抖音把直播内容、场景与商城、搜索、店铺等货架场景协同后,抖音电商增速愈发惊人。根据抖音电商发布2023年度盘点显示,近一年平台GMV增幅超过80%;过去一年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277%。

在低价层面,抖音自然也紧跟时代。其于今年确定“价格力策略”,主打抖工厂的同时,推出独立抖音商城APP等。虽然抖音商城APP还未在业内溅起水花,但低价势必成为抖音的利器。这会对淘宝、京东等传统货架电商带来新一轮冲击。

总之,电商平台的低价已有日常化趋势。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淘宝、京东的各种秒杀和9.9包邮,抖音、快手的常态化直播,种种小促销意味着电商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价格日益敏感。

各种促销活动变相地压低价格,已是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电商市场进入存量阶段,无论淘宝、京东、拼多多,还是抖音、快手,都需要找到新玩法,站在用户、商家的角度,扩大商品服务附加值,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