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暗之火:一个女人的绝境

 蓝小烈 2024-05-13 发布于云南

这个世界

荒谬 堕落 没人性

你却

清醒 温柔 一尘不染

——弗朗索瓦丝·萨冈

我高大是因为你觉得我高大

我干净是因为你用好眼睛

用干净的目光看我

——安赫尔·冈萨雷斯

一开始关注《微暗之火》这个剧,是因为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从剧情的表面元素看来,同样有一个小镇,小镇上同样有一个“声名狼藉”的美丽女人,一个爱慕美丽女人的少年,一群“乌合之众”。

内核的相似之处大概是关于人性那些恶与瑕疵的抽丝剥茧。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表现了一个女性在特殊时期、在“父权”制度下的绝境,美丽这个“原罪”使小镇上的人对缺乏依靠的女主人公充满了“恶意”,但是当她的丈夫回归,当她“不再美丽”,所有的恶意都得到了“缓解”。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一个女性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微暗之火》的背景虽然设定在千禧年,但是却融合了家暴、霸凌等很多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姚晓峰导演的拍摄手法很细腻,在一部悬疑片里融入了很多文艺的元素,配合婺源的景致,绝美的诗句,柔和的暗黄色光影,烘托着旧时光的氛围,不但毫不违和,反而处处透着一种电影质感的凄美,衬托出了女主角的悲惨命运。剧情不快,但是每一帧似乎都蕴含深意,仿佛每个细节都是精心打磨过的。

或者说,这部剧在背景烘托出的氛围里,很好地呈现了每一个角色的心理变化,也反映出来一些典型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1

群体降智

微暗之火

古斯塔夫·勒庞大名鼎鼎的著作《乌合之众》的推出,引出了群体心理的研究。

勒庞认为人们一旦形成群体聚集起来,就会出现“低智商、高自信、情绪化”的群体心理特征,变得非理性、简单化、缺乏逻辑和常识。

群体是容易被引导和操纵的,因为群体乐于接受简单明了的号召和主张,不关心证据和论述,也不进行分析和判断,所以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简单主张,越容易得到群体的拥护支持。因此,群体特别易于被暗示所误导,相信并传播荒诞不经的谣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产生威力巨大的行动后果。

《微暗之火》里,南雅的丈夫徐毅在变态占有欲和扭曲心理的引导下,不但家暴南雅,同时还在小镇上传播关于南雅“不忠”的传闻,使得南雅在镇上声名狼藉,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小镇这个“群体”的反应完美验证了《乌合之众》群体降智的结论,没有人愿意去思考事情的逻辑和本质,不在意自己平日接触到的南雅真实的状态,反而乐于传播南雅是一个“不知检点”的女人。

徐毅一家联合做局,当众侮辱南雅的那场戏真是气得人牙痒,全镇的人都沸腾着凑热闹,婆子们撕扯着南雅的衣服,肆意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周围的人事不关己地起着哄、吃着瓜,这种从众的、群体的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不难想象,为何男主角的性格设定是超过所处年龄阶段的成熟冷静和不合群,这种有自主判断力、清醒、不从众的特质恰巧就是对抗这个充满“乌合之众”的熟人社会的特质。

2

大女主内核

微暗之火

《微暗之火》女主角南雅,拿了一个极悲惨的人生剧本。身边可以说是全员恶人,亲身父亲是个自私懦弱的酒鬼,青春期遭受继母儿子侵犯,恶毒继母不让成绩优异的她上大学,阻断了她离开小镇的希望,被唯一对她好的闺蜜男友徐毅觊觎,阴差阳错“帮她”杀了欺负她的继兄,于是两人的命运不得不交缠在一起,南雅只能嫁给徐毅,于是,逐步失衡和扭曲的徐毅以“巨大的沉没成本”为心理代价,控制和家暴南雅,闺蜜与南雅决裂,并加入到伤害南雅的人群。所有人似乎都有充分的理由伤害南雅,而举步维艰的南雅还要照顾先天不足的女儿,并以此作为她的人生动力。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极端的人生状态是被艺术加工和放大了的,但是世界很大,大多数幸福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那种与自己天差地别的经历。

这么悲惨的人生,南雅是怎么面对的呢?

简单来讲就是“不内耗”,她一点儿都不内耗!自我边界非常清晰。

她随时把自己收拾得精致、得体,面对小镇人的“荡妇羞辱”,南雅的反应是“与我何干?”她在“受害者有罪论”的舆论环境里从来不自我怀疑和自证,她清楚地知道这都是别人的恶意,明确“自己没有错误,是别人在伤害自己。”既然“在乌鸦的世界里,天鹅是有罪的。”那么,可以选择不去理会那群“乌鸦”,不解释、不讨好,保持独立清醒的自我认同。

遭到早期“不懂事”的周洛言语伤害后,对方因为愧疚,想通过帮助她去弥补过错,她清楚地表明这是两回事,不和稀泥,不混淆“原谅”和“感激”。

巴掌是巴掌,糖是糖,打一巴掌给颗糖看起来不眼熟吗?PUA的套路了解一下。拒绝精神控制和情绪消耗从点滴做起。

总结一下,南雅这个领先的精神状态真的很值得精神内耗严重的现代人借鉴学习。

现实生活中,任何人在遇到伤害时,要考虑从行为本身出发,先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同时结合心理状态的调整,不可偏废一方,身心是共同健康发展的统一体。

3

少年的赤诚

微暗之火

微暗之火——从剧名和情节看,少年周洛是南雅黑暗人生中的一道光。“禁忌之恋”的由头是青春期少年对成熟女性的爱慕。

青春期男性择偶偏好年岁稍长的女性是得到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数据支持的,这并不奇怪。

少年周洛的爱始于欲望,甚至他也被群体谣言影响过,为了掩饰自己的“羞耻感”,甚至直接用龌蹉的语言向南雅“泼脏水”。因为拥有异于年龄的经历和成熟,他很快便清晰地矫正了自己的认知,并且直面内心的真实需求,他肯定“选择”的力量,坚定而清晰地向着自己选定的方向前行。

周洛有不顾一切地拯救南雅的坚决,在时下的观点和眼光看来,他似乎有些“恋爱脑”的“轴”,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少年的赤诚。而且这个少年具有极强的行动力。

这让人不禁联想起陈凯歌的《妖猫传》,白鹤少年对贵妃纯净的爱恋。

少年诚挚热烈的爱,是对直击灵魂的美好的追求,为了保护这种美好,甚至牺牲也在所不惜,他的行为看似执拗疯狂却又充满谋略和理性的张驰,矛盾感拉满,是一种大开大合又细腻的感觉。

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多么难得!

而细品之下,这并不是周洛一时的无脑冲动,因为周洛和南雅其实是一类人。

南雅也是认知强者,两人在互相救赎中都塑造出了更强大的自我和彼此,周洛是南雅的“微暗之火”,而南雅自己本身也是一团生命力顽强的“微暗之火”。

人们可能会觉得,现实中,南雅可能会存在,周洛却是稀缺的。毕竟,大无谓的利他行为,除了爱,还需要很大的勇气,之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想,导演也许是要用少年的这种赤诚作为载体,在剧情的推动和潜移默化下,让观众认识到怎样去对抗世俗里长久形成的陋习。

而这种稀缺的例外在盘根错节的斑驳岁月里显得格外活色生香。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既具有美学价值,又具备一定思想深度的剧,虽然每个人物都有瑕疵,没有所谓的完美人设,也放大了理性人的欲望与挣扎,但恰恰是这些不完美让整个故事的维度更加丰富。

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至死不渝的浪漫,人,也似乎是年龄越大越“胆小”,但我们依然可以心怀敬畏、热爱万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