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情生活中,应当如何相处?读了秦观这首《满园花》,或许你会有自己的看法

 蘅滋雅集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有人说,北宋著名词客秦观是最懂爱情的人。这个“有人”正是区区在下。你看这位风流词人写了多少首情情爱爱的词,里面又有多少位不同的女主人翁。真是见一个,爱一个,爱完一个,再见一个。

虽然,他的行为不值得倡导,而且还要被谴责,在现代社会甚至要受到法律制裁。但是不可否认的,他的这些情爱之作里,似乎触及到了爱情的“大道”法则。

读了这首《满园花·一向沉吟久》,我的脑海里跳出了一个句子:爱情,是科学,还是艺术?这或许是一个颇有哲学味道的话题,或许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反正我是没有答案的


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我当初不合、苦撋就。

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

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

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

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

从今后,休道共我,

梦见也、不能得勾


——《满园花·一向沉吟久

【释读】

我已经忍你很久了,都被你气哭了,不知偷偷流过多少泪。真后悔啊,当初就不该迁就你,如今把你惯得就知道惹我生气,什么事都任着性子来。我已经打算狠心不理你,可你又厚着脸皮来拉扯我的手臂,使着劲儿纠缠我,惹我怄气。

这些日子,你又来我这唠唠叨叨。人就是有老佛爷那样的好性子也快忍受不了。难怪众人笑话我。还不如和你趁早一刀两断,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从今后,别说你想再来见我,就是做梦,我也不会让你也梦见我。哼!





这首词用方言俚语写就,一般被认为是“俚词”。宋哲宗元祐年间,秦观尝为歌妓乐工作词,当亦“渐染教坊之习”民间女子的怨情。所以,可推导出这首词系元祐五年(1090年)秦观供职秘书时所作。

全词塑造了一位怨妇的形象。它以一位妇女的口吻,描绘了她对恋人(或丈夫)的怄气,声情毕肖。正因为大量使用了俚语,这首词显得生动活泼,气韵流动。明代卓人月在《古今词统》卷十七:鄙野不经之谈,偏饶雅韵。明代沈际飞在《草堂诗馀》别集卷三:语不经,却津津然。





读这首词,我们如同看到了一个生动的爱情故事。

一开始,女子对她的恋人十分痴情,百依百顺。这样的一味迁就,使得那位男子得寸进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且步步紧逼,吵闹不休。女人忍无可忍提出分手。没想到男人又死皮赖脸的回来纠缠。


到了下篇,写到男子越发放肆,对她纠缠不休,干扰她的正常生活。她感到十分苦恼,认为碰到这样的人,就算是菩萨也难以忍受(“佛也须眉皱”)。

情人(或夫妻)间长期不和,不免被左邻右舍闻知,引起纷纷议论。她无法捂住众人的嘴巴,因此,只好准备和这男子一刀两断。“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借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表示从此收起这份心,决绝之情溢于言外。

最后,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那位男子。最后三句,我们可以看到女子的决绝:不要说现实中不再和他相见,即使做梦,也不想见到他。





读完这首词,我在想一个问题,爱情生活中,男女应如何相处呢?

在我看来,爱情可以是一种“包容性”的心理活动。因为爱情,我们可以忍受很多东西,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典型的现象。因为爱情,我们可以视而不见对方的缺点,甚至化问题为“可爱”之处。所以我认为,这是爱情的心理学特征,也可能是爱情的艺术性……

正当我还要就此发表感想的时候。我的一位朋友看到了这首词。她直接说:这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对待渣男,早点甩掉,让他去死!

哦!


图片来源:小🍠,作者“不见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