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影记】齐地访古迹之十八

 齐民生眼观景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原创影记】齐地访古迹之公泉峪

  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 800余年的临淄,时有“海内名都”、“东方罗马”之誉。几千年星移斗转,昔日的盛景虽已荡然无存,但那记载着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古迹至今却依然存在众多。

  为掌握了解这些文物古迹现状,追探齐国历史故事,寻觅齐文化源流,本人多次踏入齐都故地,继续《齐地访古迹》之篇章,以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齐文化之概貌。

  42. 公泉峪

  作为工业强区的临淄区,金山镇南仇村西行2.5公里,有一山谷——公泉峪,

  公泉峪,是齐国故地一处人文景观,位于临淄城区之南、金山镇北部山中,地处现在的齐鲁化工区腹地。这里三面环山,只一条山谷通往东边的公泉路,这条山谷便是公泉峪。而最具久远历史和传说的,则是这山谷深处的一眼石井,它就是远近闻名的公泉。

  传说宋朝雍熙年间,天大旱,周围几十里缺水,唯此泉水流不息,且清而甘,众人百姓皆来此汲水,故名“公泉”,此山谷也因此得名“公泉峪”。而公泉所在旧址,传说孟子曾经于此讲学,曹凯于此设立书院,唐伯虎于此石上画虎,元好问于此留下了诗篇……为此,2013年它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泉峪地处一个山坳间,这里三面环山, 满眼苍松翠柏, 绿树掩映,环境优美, 被称为公泉仙境。

  因为历史太过久远,一些建筑及文物遗迹不多,加之这里僻静幽深,来的人很少,甚至有许多当地人都不知道这处人文胜景。当地一些仁人志士自发集资出力,自1994年开始对原来的古建筑进行整修,并陆续新建了老母殿、玉皇殿、王母宫、龙王宫、三清殿、关帝庙等建筑,设立了大门牌坊、停车场,形成了一处比较像模像样的风景区,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光。

  如今, 步入公泉峪大门,沿着一条林荫路前行,便依次可见路两边一处处的庙宇建筑和雕字石刻,关帝庙、文昌殿、王母宫、土地庙等, 规模虽然不大,却是形制齐全......

元好问诗题刻

  这座亚圣祠,是公泉峪的代表性建筑,其结构与白龙庙相同,原建于明代;相传春秋时期,孟子曾经三次到齐国,并在此讲学,后人遂于此建亚圣祠,以示纪念:

  与亚圣祠相对的,这座小型建筑尚不知其名堂;倒是附近路边一块大青石上,雕刻着的一只卧虎,算是公泉峪的标志之一——“白虎镇公泉”,据说是当年唐伯虎画的,它与亚圣祠南北相应:

  沿着上山石阶拾级而上,行不多时,前方出现一座类似门楼的砖石建筑,这是公泉峪的主要标志景观——公泉书院山门及门楼。

  走进门楼,登上台阶,来到一处宽阔的平台院落,这里便是公泉书院遗址。

  据传,公泉书院始建于宋代,明初进士曹凯幼年曾于此读书,并设立书院,老年致仕亦在此隐居。

  书院的南部一角,有座公泉亭,亭下便是著名的“公泉”。因泉水是从一个形似石锅的石头间渗出来的,老百姓俗称其为“石锅”。

  据说公泉水时大时小,但从不断流。每逢干旱,附近人们多在此聚集祈雨,往往灵验,久而久之,公泉便成为人们心目中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圣泉。每逢农历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十三、九月十五,这里都有人祭祀进香。由此形成的公泉峪庙会,也逐渐成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为了保护此泉,也方便慕名而来的游人观赏,当地的好善之人捐资修建了公泉亭:

  公泉书院中最著名的建筑是白龙庙,为明代建筑,无梁拱形顶结构,大青石砌成,看似特别坚固。

  据传,白龙庙最早是宋朝修建的,后来的明朝进士曹凯在此建公泉书院时,又刻石进行重建。

  白龙庙以东还有几座庙宇,分别是泰山行宫、玉皇大殿、三清殿......

  这几座仿古建筑虽然看起来建设时间不长,与古色古香尚有些距离,但也算给公泉峪景观增添了一份排场:

  站在书院之上,环望俯瞰,这里苍松翠柏,林木葱郁;

  在山色树映中,深山古寺,曲径幽深,景色宜人:

  从书院中间的台阶继续向上,是通往山顶的小路。上方有一座两柱独梁青石门坊,上书“龙吟泉啸”。这是对这里的形象描绘——也许当年的公泉曾白龙振奋、泉涌轰鸣,才有此“龙吟泉啸”的美誉!

  山路再往上,就是著名的白龙洞。传说洞内有一白龙居住,幽黑深邃,深不可测。当年每遇阴雨绵绵天气,云汽蒸腾从洞内涌出,像白龙一样,故得名“白龙洞”。

  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洞外遍布石刻,天旱时节,百姓常成群结队前来祈雨:

  走到山顶上,但见左右两边建有公泉亭、公泉塔,亭塔矗立在山顶,遥相呼应,也是一番风景:

  千年山谷,百年石屋,白龙传说,名人足迹,为公泉峪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也为公泉峪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如果你有兴趣,无论是公泉、龙洞这样的自然天成,或是白龙庙、亚圣祠这样的人文遗迹,公泉峪都可成为你来此寻幽探秘的绝佳去处。

  【相关视频】临淄名胜——公泉峪

    【以下请横屏观看】

特别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