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畔漫话】 端午将近话屈原||许峰

 一犁_书馆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每年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包粽子,赛龙舟。粽子飘香,龙舟欢腾,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人们把粽子投到河里,为的是使蛟龙别把诗人吃掉;人们划龙舟竞赛,则是想抢先把诗人打捞出来。两千多年来,这个风俗绵延至今。
说起屈原,我不觉想起了我多少年前的一点事情。那是我还上初中的时候,偶然间我从一个亲戚家里看到了几本《青年文摘》杂志,里面的内容一下子就像磁铁一样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就向亲戚借回了家,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阅读。我几乎是从头到尾毫无选择性地阅读,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一篇对屈原作品介绍的文章,分别介绍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还有《渔父》。这些作品内容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我如痴如醉地阅读着,使当时还是一个少年的我激情澎湃。
有一天课间的时候,我和一些同学一起拿着粉笔在教室的后黑板上涂涂画画,有的在练习粉笔字,有的在写英语单词,有的在画人物,我则写下了屈原在《渔父》里的两句诗:“举世浑浊,唯吾独清;众人皆醉,唯吾独醒。"随着上课铃的响起,班主任是一位教政治的老奶奶健步走进教室,还没讲课,就指着满是涂鸦的后黑板上我写的那两句屈原诗好一顿数落,说这要是在以前“文革”中,就凭你写的这两句,就会批斗你的。吓得我此后再也不敢提屈原了。
直到1992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好友吴尚农医生邀请我去他家。在他家,我看到了好几书橱的书,也看到了好多我以前很想读的书。尚农让我可以从这些书里拿几本看看。在满橱满橱的书里,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书籍里,我看到了一本由我国文学大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翻译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合订本。这是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薄薄的小册子,我只借了这一本。回来后,我精心阅读。《离骚》是很难读的,诗中的很多字词很是生僻。但是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我根据书中的注释,又借助于《新华字典》,硬是一字一句地把它看完。全诗一共三百七十三句,洋洋洒洒,感情磅礴。我一遍一遍地阅读,一遍一遍地被感动。

时间的车轮转到了2013年,我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看到了在讲屈原。尽管己过不惑之年的我,虽偶有动情,却时常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要“少激动多平静”。可当我又听到了屈原忠于祖国、嫉恶如仇、守正不阿和坚持理想的高尚品德时,又听到了屈原那郁郁不得志、忧国忧民,被小人陷害而被迫离开郢都时的那种茫茫然不知去所的状态时,我热泪盈眶,又一次被感动了。
往事越千年,虽然屈原去世己两千多年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以及思想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后世的无数人所景仰和崇敬。
当代中国人,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正在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进取,而屈原在《离骚》里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天依然响亮,我们今天依然行走在求索的路上……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