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茹:​上元观古镇有些寂寞

 新用户1534Bpiv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上元观古镇有些寂寞

阴茹

提到上元观,第一个想到的是豆腐乳。

上元观红豆腐乳在汉中家喻户晓,小时候就知道是个好东西,逢年过节,还有人提着装潢精美外包装豆腐乳盒子访友送礼。虽然知道豆腐乳盐分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偶尔会买,作为调料小菜,夹馍、配粥,不仅增进食欲,吃着也极为爽口。

上元观古镇距离汉中城区不远,沿着汉江河边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横穿南郑县圣水镇,很快就到达城固地界。记忆深刻,是因为两县道路差别太大,南郑县路面平坦光滑,汽车行驶起来十分舒服,到了城固县,路面坑哇不平,颠簸厉害。

一路风光秀美,一望无际绿色树木、河滩草地青葱翠绿,十分养眼。油菜花早已开过,灰绿色豆荚在阳光下根根直立,很快迎来收割季节;小秧苗移植大田,矮矮的,绿油油一片,霎是喜人。

进入城固地界,最醒目地里撑起一把把花伞,有妇女、老人顶着烈日俯身蹲在地头采摘元胡。据说此地沙壤面积大,是元胡天然适生区,生长期6个月,管理不复杂,不影响与其他农作物兼做套种,有很好经济效益,慢慢地,形成规模,上元观元胡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我们到达上元观古镇不到上午九点半。

偌大古镇只有稀稀拉拉两三辆汽车,古镇街头店铺几乎处于关门状态,悬着一把大铁锁。走的时候我查了资料,据说此地有不少好吃的,白蒸馍、齐豆芽、红豆腐、面皮、油花馍等小吃历时300多年,长盛不衰,印证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汉江河里过帆船,好吃好喝上元观”。可惜这些传统美食化身为一座座冰冷雕塑,满腔热血化为失望,无奈留下合影,算是饱了眼福。

上元观古镇四座高大、雄壮城门令人震撼。所谓。四门(东门、北门、南门、西门)四堡(南乐堡、徐家堡、刘家堡、龚家堡)暗藏玄机。当地人称上元观古镇为“南乐堡”,创建者为明天启年间进士张凤翮。张凤翮卸任归里后,为解决当地散居百姓洪涝灾害和盗贼侵扰,亲自选定今上元观镇地势较高处建城堡。原堡城有城墙,开东西南北四门,门上各有两层城楼,连接四城门的土墙顶部筑有炮台、观测孔,城墙外还有护城河。城门、城墙与城河,将古镇围成一个四面闭合的独立空间。古镇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原各有一寺一堡,东面是莲花寺、徐家堡,南面是嵩山寺、刘家堡,西面是回光寺、龚家堡,北面是下元寺、王家堡。可互相呼应,便于战时进攻和防御,可谓“动一惊十,动十惊百”。经过千百年风吹雨晒,门楼早已腐蚀塌陷,矗立在我们面前这座门楼应该是后期重新修建,灰色砖墙,白色墙缝,门楼梁柱的雕梁画柱、飞檐翘角色彩斑斓,仿佛诉说着当年血雨腥风和那场激烈包围战是何等惊心动魄。最终,坚固的城堡和战士们誓死捍卫家乡的决心赢得战斗胜利,古镇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上元观古镇属于陕南地区少有明清建筑群。俯瞰古镇,其布局很像中国传统文化中“龟”,龟型轮廓,南北龟手龟尾,东西龟足。交错纵横街巷则成为龟背上龟裂纹,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幸福、和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上元观古镇具有深厚宗族文化根脉。东西南北四街为余、衡、申、屈四大姓氏居住,体现了宗族管理、治理、统治乡镇理念。与主街相连的是众多纵横排列整齐小巷,其中错落分布着一户户历经沧桑的老宅院。保存较好的,是以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衡张氏故居为主的四合院建筑,即:新盛德、新盛永、新盛元、新盛祥、三义合、三福兴、衡家高房、衡家合号、衡家老号、衡家魁号、庆丰恒老字号等。

至今还流传着“衡寡母告状的故事”,大意是讲衡寡母年轻守寡,在家族中受到一系列不公正待遇,她不畏强暴机智维权,不仅打赢官司,还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赞赏和接见,并被慈禧认为干女儿。张氏也博得二品诰命夫人声誉,慈禧赏赐的一尊金钗凤冠头饰至今闪闪发光,足以证明这位传奇女子有着常人难以企及胆识与智慧。

说到上元观,不得不提这个地方与红色革命之间的渊源。上元观是烈士刘秉钧故居,他是汉中第一位共产党员,曾创办革命刊物《汉钟》、《南针》,先后介绍何挺颖、陈锦章、王质生、张仲榆加入中国共产党,使汉中人民受到早期革命启蒙。1931年4月刘秉钧牺牲,年仅30岁。我参观了刘家大院,刘家在上元观是大户,良田250亩,拥有油坊、布坊等多项产业,家境殷实、富足,待人谦和,口碑很好。这样家庭培养了他,让他有条件走出去,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熏陶,继而走上革命道路。

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有了这些革命先烈勇敢无畏的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平和、幸福生活。这些先烈值得后人永远敬仰。

登上城楼,远眺四周,城楼坚固、旌旗飘扬,护城河娟娟流淌,仿佛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变迁、不易。

漫步古镇,依旧找不到人影,破旧门板、斑驳扶墙、高低错落房檐,深不见底窄巷,半掩半闭门扉,让我忍不住探头,猜测深宅大院后发生的故事。

古镇有纵横交错无数条街巷,每条街巷长得极为相似,不同是头顶的装饰绝不雷同。有的并列一面面油纸花伞、有的像无数颗星星闪烁,有的悬着一行行纸风车,有的吊着一串串银色风铃。有风的时候,会发出轻微啪啪声,在寂静街巷让我感受到一种遥远神秘。

斜靠在脱落漆面的旧门,我探头探脑,试图在窥探人家门后的故事,大门两侧贴着醒目烫金对联,想必这扇紧闭的大门一定还住着人家。或许走亲戚去了,或者到地里挖元胡去了。

对了,记得从古镇东门进来,我见到一座二层高戏台子和聚贤阁茶楼,想必这里到了春节一定有庙会演出,不然踩高跷,舞狮子、吹唢呐那些雕塑从何复苏。

热热闹闹过大年一定是这座古镇亘古不变民俗底蕴,我来的有些唐突,又暗自庆幸,安静行走于古镇,慢慢品味,其中滋味足让我回味许多年。


阴茹,四川乐山人。

现居汉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