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寒山寺,再也不清冷寂寞了

 山居诗语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提起寒山寺,会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阳人。唐代诗人,进士。历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管财赋)。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枫桥夜泊》这首七言绝句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这是张继在落榜以后回乡的途中经过寒山寺写的。这首诗意境清冷寂寞,透彻地写出了张继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今天的寒山寺,过于热闹,再也不清冷寂寞了,永远都是乌央乌央的游客,想拍出一张没有人的“干净”照片,非常困难。没办法,只好专门等着寒山寺快要闭门的时候进去,匆忙拍了几张照片。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寒山寺是收门票的,每人20元。整个寺庙并不大,约一个小时就逛完了。寒山寺有乾隆御碑,还有很多名人的书法作品,是一个非常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在寒山寺,我看到了一个龙王像,特别威严霸气,印象深刻。 

寒山寺的后面,就是苏州的大运河,大运河依然有漕运。走在大运河的边上散散步,吹吹风,还是很惬意的。逛完了寒山寺,就是傍晚了,去山塘街转转,到处都是游客和商铺,夜色迷人,非常热闹,今天的苏州,比古代的姑苏城要热闹多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几首含有“钟声”的诗词,谢谢。

五绝·禅院钟声

禅院钟声远,松花沐雨风。

红尘多少事,不到白云中。

五绝·灵隐钟声

钟声云外落,古道尽苍茫。

灵隐斜阳暮,梅花一路香。

七绝·空山萧寺

庭外落花随水去,

柴门无锁白云封。

空山萧寺钟声杳,

俗世尘埃绝影踪。

七绝·日落花溪

竹林深处彩云飞,

日落花溪众鸟归。

古寺钟声无觅处,

青烟几缕入斜晖。

七绝·春日幽趣

独步溪边闻鹧鸪,

桃花如雨胜珊瑚。

雾中古寺钟声杳,

远处青山淡似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