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一饮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4-05-14 发布于天津

一饮

一饮三杯石冻春,即生感慨叹风尘。

贫穷几代为牛马,窘苦多年困棘榛。

已走纷纭泣岐路,竟成倥偬转蓬身。

既干清酒重行令,又启壶瓶再一巡。

【资料】这首诗作于2024年5月9日。

诗的意思是:一番畅饮吞下了三杯石冻春,立即就生发了感慨一叹风尘。贫穷了几代都是当牛做马,窘苦了多年都是困厄在棘榛。已经走过了纷纭的泣岐之路,竟然成了倥偬中的转蓬之身。既然喝干了清酒那就重新行令,又一次开启壶瓶再来上一巡。

首联中的“石冻春”,指一种美酒。见明代诗人唐寅的《吾趋唐寅自述不惑之齿于桃花庵,画并书》诗:“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又见他的《题画》其十二《相如涤器图》诗:“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还见明代诗人吴士玮的《荔品》其三:“呼来竹里吃时新,果识清香白蜜真。愿得几回饱欲死,尽将百万买堪贫。初鲜味合江瑶柱,久窨尊倾石冻春。笑谓居停金玉道,蔡家图谱欠精神。”

颔联中的“棘榛”,指荆棘。见宋代诗人李正民的《破贼凯歌八章》其二:“淮南千里少遗民,万顷膏腴变棘榛。辟地营田真上策,稻粱已见满仓囷。”又见宋代诗人舒亶的《题明觉寺在在堂十二首》其十:“榛棘丛中旧草堂,千年谁复辨兴亡。累累付与张仪印,珍重空中一炷香。”

颈联中的“泣岐”,即“泣岐路”,指战国人杨朱临歧路而哭泣之事。见宋代诗人陈元晋的《安抚徽猷郎中召欲东赋诗见志乃以得归闲退为》诗:“莫管声名草木知,人生待促是何时。兴缠尽处须回棹,涂到迷时漫泣岐。老我昨非今似是,笑渠小黠大还痴。山林晚中多乖味,不怪商颜只茹芝。”又见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脱京口定计难》诗:“南北人人苦泣岐,壮心万折誓东归。若非斫案判生死,夜半何人敢突围。”

这一联中的“转蓬身”,比喻到处漂泊的人。见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自香港登舟感怀》诗:“又指天河问析津,东西南北转蓬身。行行遂越三万里,碌碌仍随十九人。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亲。龙旗猎猎张旃去,徒倚阑干独怆神。”又见李升华七律诗《离乡》:“离乡便是转蓬身,每以立锥除苦贫。请托常为权势客,遭逢尽是陌生人。心前总奉言辞假,梦里方回世道真。辗转如行千里路,何曾洗净化衣尘?”还见他的《无题》诗:“骨血轮回入劫尘,便长受教圣慈亲。非更族谱三朝贱,未觉家门几世贫。矢死仍争因国子,求生竟是转蓬身。糊涂一辈难明理,到底谁为养育人?”

尾联中的“行令”,指行酒令。见宋代诗人陶弼的《瑞莲池》诗:“五月红莲繁盛时,隼旟同赏郡南池。额名旧载零陵志,碑字新镌子厚诗。采药衔杯愁满满,折花行令笑迟迟。明年岁熟歌声稳,伴醉清香客是谁。”

这一联中的“壶瓶”,指盛酒器。见宋代诗人许及之的《谢惠牡丹》诗:“未叹春光去有涯,诗翁时为送名葩。娼条冶叶从过眼,魏紫姚黄始是花。洗涤壶瓶晨井水,护持风雨夜窗纱。十眉已觉成羞涩,且向樽前领物华。”又见宋代诗人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七十九:“第十琼筵敞禁庭,两厢丞相把壶瓶。君王自劝三宫酒,更送天香近玉屏。”

这一联中的“一巡”,指满座遍饮一次。见宋代诗人苏泂的《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北门缭绕出东门,一处亭台酒一巡。景物欣欣乐知己,柳容花貌越精神。”又见明代诗人邵璨的《鹧鸪天》词:“一曲清歌酒一巡,梨园风月四时新。人生得意须行乐,只恐花飞减却春。今即古,假为真。从教感起座间人。传奇莫作寻常看,识义由来可立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