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躁就读晚唐杜荀鹤《悟空上人院夏日题》等这些禅意诗词,让你瞬间静心

 qiangk4kzk8us4 2024-05-14 发布于云南

【 闲暇之余 · 读读诗词 】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 唐·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
意思是不问世事,只有诗思禅心,犹如山中翠竹一般悠闲;任凭门前的流水不停地流向人间。
诗人将自己的心灵比作与世无争的竹林,专注于诗歌和禅宗修行的宁静生活。对世事淡然处之,如流水不息,终归于大海,而诗人选择在流水之外,任由它流向红尘人间,自己则保持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诗人的这种心态。在忙碌之余,静下心来,品味自然的美好,倾听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得以平静和安宁。
或许我们就能听到那流水潺潺的声音,能感受到那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清风,像是诗人的意境穿越时空,陪伴着我们度过每一个平凡而又宁静的日子。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 唐·杜荀鹤《悟空上人院夏日题》

(附:晚唐杜荀鹤《悟空上人院夏日题》全诗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意思是安心作禅,不需要客观事物(山中泉水),只要能自己控制内心的不良思绪,心里就会变得平静。

诗人认为,真正的心静是来自于对内心的观照和掌控,而非外界环境的变幻。无论是美丽的山水还是舒适的环境,都只能提供短暂的慰藉,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对内心的洞察和掌控。

内在的平静,可以更加清晰和冷静的头脑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在冲突中保持平和;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善于观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减少无谓的忧虑和冲动的反应。当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便能体验到内心的平静的精神满足和幸福。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 清·张问陶《禅悦二首·其二》
意思是只要心性澄明,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

张问陶曾有“兼济天下”之志,由于朝廷闭关自守,让他望而却步,渐渐失意,遂问津佛学,退隐山谷,于禅机理趣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被物质追求和社会责任所束缚,感到压力重重,而这种自我认知的深化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则能够帮助我们净化心灵,照亮内心的黑暗角落。内心充满光明,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宽容的心去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内心,培养出一种超越物质环境的精神自由,我们将拥有一颗不变的、清净而明亮的心,心灵的独立和自在,生活也会变得和谐而有意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