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全科医学

 远山天共色 2024-05-14 发布于福建

1、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中医全科医疗根植社区,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为其基本特征,目的在于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全科医疗有四大特点:1.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2.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3.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进行不间断的管理和服务,并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其他资源。5.其最大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3、全科医学的性质有:是一门体现中医学全科特点的学科,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是一门服务于基层的医学学科,是一门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医学学科。

4、中医全科医学诊疗理念和实践模式特点为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综合干预、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念及重视服务家庭与社区。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可及性、持续性、协调性服务(D对),人格化、综合性及全生命周期照顾,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预防为导向(A对),以团队合作为工作方式,以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

5、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①基层医疗保健;②人格化照顾;③综合性照顾;④持续性服务;⑤协调性服务;⑥可及性服务;⑦以家庭为照顾单位;⑧以社区为基础照顾;⑨以生物-心理-社区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与诊治程序;⑩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⑪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6、全科医学的“持续性服务”是指全科医生对人生各阶段及疾病进展各阶段都负有健康管理责任。包含社区卫生服务从围产期保健到濒死期的临终关怀;从疾病发展的阶段,是从健康危险因素潜在期,到机体功能失调、疾病发生、演变、康复等各个时期,服务过程包括从接诊、出诊、跟踪出诊、转诊和家庭服务等。

7、 全科医学:以个人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

以社区为范围

以预防为导向

8、 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是中医全科医学最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9、中医全科医疗的特征有:①是一种基层医疗服务(A对);②是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B对);③是新型中医服务模式(C对);④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

10、全科医生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康复与终末期服务,但全科医生主要承担首诊医生的角色,获取有效的医疗信息,并及时地对患者的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做出判断,必要时能够帮助患者联系会诊和转诊等,无需负责全程治疗。

11、全科医生的角色 

(1.对患者与家庭:(1)医生…(2)健康代理人…(3)咨询者…(4)教育者…(5)卫生服务协调者…

(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1)守门人…(2)团队管理与教育者…

(3.对社会:(1)社区/家庭成员…(2)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12、中医全科医生:是接受过中医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具有全科医学知识结构和诊疗思维的医生;是法定的首诊医生,是病人进入医疗保健系统的“门户”和“引路人”。

13、 分析求医因素主要包括:健康信念模式,疾病因果观,患病体检,患病行为,病人角色。

14、理解患者期望:医疗技术的期望、服务技巧与态度的期望、建立朋友式关系期望、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期望、对医生高尚医德期望。患者对医生的五个期望~。

15、主要考虑的有:尊重人的生理需要,尊重人的安全需要,尊重人的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人的自尊的需要,尊重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16、全科医生采用以人为中心的应诊方法。需要重视基本接诊技巧,善于应用概率方法,处理现存的问题,加强健康教育,适时随访干预。

17、中医全科医生应具备的能力:社区中医学的应用能力,现代医学的诊治能力,处理心理、行为和家庭问题的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18、 全科医疗中病人管理的基本内容:①安慰和解释;②告诫或建议;③开处方;④转诊;⑤实验室检验;⑥观察随访;⑦预防。

19、社区卫生服务方式可根据社区具体情况,人群需求,卫生资源等采取多种形式。具体可有以下几种:①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开展各项工作,包括门诊服务等;②上门服务:通过卫生服务小分队、医生联系卡、医生传呼机、24小时电话预约等送医送药入户;③居民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根据合同内容提供定期与不定期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家庭病床服务;④社区医生责任制:一名医生负责3~4个居民区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医疗等全面服务;⑤医疗咨询热线服务:开通热线电话,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就医指南、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联系住院、出诊、会诊和建立家庭病床等服务;⑥双向转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与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保证病人得到连续医疗服务。

20、(一)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P82)“(二)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发病期预防”;(P82)“(三)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

21、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是:(1)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基层卫生服务;(2)是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3)是综合性服务;(4)是持续性服务;(5)是可及性服务;(6)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22、社区是指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的构成须具备以下5个基本要素:①一定的人群;②一定的区域;③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④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⑤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23、家庭访视适应范围:

1.某些急症患者。

2.行动不便者。

3.有心理社会问题的患者。

4.不明原因的不遵医嘱的患者。

5.初次接诊的新患者。

6.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

7.临终的患者及其家庭。

8.有新生儿的家庭。

9.需要做家庭结构和功能评价者。

10.需要实施家庭咨询与治疗者。

24、家庭的权力结构是家庭的决策者以及做出决定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分为传统权威型、工具权威型、分享权威型和感情权威型四种类型。

25、家庭病床收治的对象一般分为2类:①是出院后转回社区仍需治疗的病人,如脑血管意外瘫痪康复期的、肿瘤术后或放化疗需支持治疗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慢性严重并发症的、骨折术后及外伤需换药、拆线、康复、功能锻炼的等。②是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如晚期肿瘤、偏瘫患者合并褥疮感染、尿潴留、吞咽困难(需定期换药、更换尿管、胃管)等长期卧床病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晚期肿瘤、老年痴呆症等需临终关怀的病人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