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扬朱氏族谱-文学官宦世家(江都大桥)

 微江都圈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据光绪七年(1881)朱步南纂《维扬江都朱氏族谱》载:朱氏得姓始祖为曹挟。因辅佐周武王克商有功,而封于邾国,建都于邾。族人即以国为姓,称“邾”氏,此乃受姓之源。战国时,邾国为楚所灭,邾国的贵族只得四处逃散,便将“邾”字改姓“朱”。

自始祖晋尚书朱有年,南朝宋以后,朱姓后人散处四方,有迁徙绍兴、宁波、南昌、九江、广陵维扬等地,传至宋朝朱松、朱熹,再传至御史朱希贞,再到明朝朱旺一迁居大桥,为大桥朱氏始迁祖。朱旺一生八子,朱兴一住黄花领,朱兴二住朱家塘,朱兴四住白沙西,朱兴六住白沙北,朱兴八住中闸,五房椒衍瓜绵几十世。

朱氏子孙“或隐或仕或以孝见,或以义称载在史册,彰彰可考”。

朱有年吏部尚书、朱异朝拜侍中、朱桃唐初高士、朱胜非御史、朱胜问进士、朱熹封徽国公、朱在大理寺正卿、朱银光禄大夫、朱绣尚书左丞、朱自昆封护国侯赠太师、朱希贞御史侍郎出守浙东。

朱松,(1097-1143),字乔年,未成年就到京师国子监读书,后为进士,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后任著作佐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参与编修《哲宗皇帝实录》。朱松精研理学,他的理学思想对儿子朱熹的一生有深刻的影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

朱铠,(1735-1807)字克镜,号碧浦,岁贡生,候选训导。县志上写到:爱好学习,古书无所不读,尤其熟悉经传,修德立行。名利淡薄,专心教授学生,当地很多知名人士都是他的学生,出钱给亲戚朋友婚葬,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只有诗书留给后人。

大桥朱氏先祖,从宋绍兴五年(1135)朱松、朱熹创碟谱,至光绪七年十修族谱,代代相传。

行第(8-17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名派:居正光先泽、名高俊德扬、秉智安邦泰、贤能启万昌、有道方成志、时余庆茂长、敦本兴仁义、习礼发其祥。

·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