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封禅书》

 尝百草的神农氏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受命接受天命帝王,为什么尝不封禅?盖有无其瑞应用事者(当权执政的人矣,未有睹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显现而不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绩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符合,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日不暇给,成语,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是以因此即事行事因为稀少。传曰:“三年不为行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举乐,乐必坏。”每世之兴盛,则封禅报答上天恩德,等到衰而停止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式阙然残缺堙灭毁灭消失,其详细情况不可获得记录闻名后世云。

秦始皇吞并天下而称帝,或曰:“黄帝土德,黄龙地螾[yǐn](蚯蚓)。夏木德青龙休止,栖息,草木畅茂(旺盛繁茂)金德,自山溢出火德,有赤乌符瑞。今改变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外出打猎,获黑龙,此其水德祥瑞”于是更命改变命名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崇尚黑,尺度以六为名,(崇尚)大吕,事统(事务)(崇尚)法。

登上帝位三年,东巡郡县,建立祠堂[zōu][yì],(歌颂)功业。于是征发齐鲁儒生博士七十人,到达泰山下。各个,诸位儒生有人议曰:“古者封禅蒲车(用蒲草裹着车轮的车子,用于古代封禅或征聘隐士)忌讳伤山之土石草木[sào]打扫地面而祭,席用菹秸[zū jiē](农作物的茎秆),言其易遵(易于遵行)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不一致),难施用,由此罢免,即不任用儒生。而遂清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阐明其得封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半山坡)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秦亡。诸儒生痛恨秦焚诗书,诛[lù](侮辱)文学文学士人,百姓怨恨法律,天下背叛,皆[é]谬传:“始皇上泰山,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

三代夏商周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山东(崤山以东)至秦称帝,定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交替兴迭衰,名山大川有时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经常侍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按次序记述)也。

(节选自《史记·封禅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