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学列传:盛世鸿儒孔颖达理应名列其中,欧阳询为何也能上榜?

 雪忆柔 2024-05-14 发布于黑龙江

儒学列传

     儒学,指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代正史,均会为儒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立传,是为《儒学列传》。《新唐书·儒学列传》共三卷,记载近七十位儒士,本书选取孔颖达、欧阳询为代表。

忠勇耿直的盛世鸿儒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年),字仲达,冀州衡水县(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第三十一世孙。

孔颖达年少聪慧,勤奋好学,悟性极高,八岁时能日诵千言,长大后熟读经传,擅长写文章。孔颖达的同乡刘焯(zhuō),是当时的著名大儒,他仰慕刘焯的名声,便登门拜访。

起初,刘焯有点看不起孔颖达,没有以礼相待,直到孔颖达执经问难,发表了一系列见解后,刘焯心生敬意,坚决想要留住他,却被他婉言谢绝。

唐朝建立后,孔颖达进入当时还是秦王的唐太宗的幕府,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唐太宗即位后,孔颖达因为多次耿直进谏,备受重用。太宗见孔颖达学识渊博,人品端方,让他教育皇太子。

随着皇太子年龄渐长,行为愈发有失偏颇,孔颖达经常直言批评,太宗得知后,给予丰厚的赏赐。皇太子的乳母却提醒道:“太子已经长大,你时常当面数落,实在不合适。”孔颖达义正词严地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便是死了,又有什么可遗憾呢?”一如既往地诚恳规劝。

自从东汉末年之后,分裂动乱的局面延续了四百年,到唐朝一统天下,儒学典籍四散,内部派系林立,纷争不断。为了适应政治统一以及思想文化建设的需要,方便科举取士、选拔人才,唐太宗下令孔颖达主持编撰《五经正义》。

《五经正义》以《周易》《古文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五部儒家经典为基本骨干,收揽两汉至隋朝历代大儒的注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经学大成之作,被唐朝政府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从而对文化、思想、哲学、伦理、教育、社会习俗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经正义》编撰完成后,唐太宗给予高度评价。不久,有学者对书中内容提出质疑,太宗下令孔颖达进行修订,孔颖达没来得及改完,便过世了。唐高宗即位,经过一定的修改,《五经正义》颁行全国。

独树一帜的书法大家欧阳询

欧阳询(约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临湘市)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fǔ)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有“唐人楷书第一”的盛誉。

欧阳询的父亲在陈朝为官,因为被皇帝猜忌而被迫谋反,后来兵败被杀,全家都被处死。欧阳询因为年幼,被藏了起来,得以逃过一劫,被父亲的故友收养。

欧阳询其貌不扬,但是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因此博览群书,而他最大的爱好还是研习书法。

欧阳询早年间与李渊相识,两人相谈甚欢,交情匪浅。李渊即位后,欧阳询的官职一再得到提升,后来奉命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一书。

《艺文类聚》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保存了唐代以前的丰富文献资料。欧阳询创新了编撰体例,被后世类书沿用,此书一出,其他类书被逐渐淘汰;在内容取舍上,欧阳询旗帜鲜明地突出儒家正统观点,使本书成为儒家经学之外最重要的儒学教材之一,在文化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欧阳询正是凭借这个贡献,得以名列《儒学列传》。

但是,欧阳询最大的成就还是他的书法。起初,欧阳询模仿王羲之,慢慢地,他险劲的笔锋远胜王羲之,于是自称“欧体”。欧阳询对书法十分痴迷,有一次他骑马外出,在野外偶然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石碑,忍不住驻足观赏,认真观摩,以至于在石碑旁坐卧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当时,人们竞相收藏欧阳询的墨宝,就连高句丽(lí)(地跨今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使者都不远千里而来,只为求一幅他的真迹。唐高祖忍不住感叹道:“想不到欧阳询的声名竟然传到了国外,如果只是看到他的墨迹,八成会以为他是个身材魁梧之人吧!”

唐太宗即位后,有一次到九成宫避暑,无意中发现了醴泉,内心欢喜,下令大臣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后刻碑纪念。欧阳询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书法境界已经臻于化境,又是奉诏书写,因此十分用心。书成,是为《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欧阳询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通过长期的书法实践,总结出独具一格的“欧阳询八诀”,撰写了一系列的书法经验论著,成为我国书法理论领域的珍贵文献。

641年,八十多岁的欧阳询因病去世。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善于书法,父子合称为“大小欧”。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九册《新唐书》,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