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36)--- 足少阳胆经之风池、肩井治胸腔淤血、日月、京门、带脉、华佗夹脊

 昵称31367994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十四-6、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1.头临泣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本神。

2.平时扎头临泣时,病人平躺面朝上,我在病人头后面,把他的眼珠到发际假想一条线,发际线再过来一寸半,一摸就有一个骨缝,这就是头临泣。

3.从头临泣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下来就是正营,再过来是承灵,再过来是脑空,再过来就是风池。胆经络到头部,也络到眼睛的上方。所以前面的穴道主要治眼科,后面大部分穴道是治疗头痛、头昏、头眩。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经络的走向。

4.头临泣和目窗,都是眼科的大穴及近取穴。在下针近取穴时不分虚实,通通可以用。治风泪尤其有效,即风一吹就流泪。

5.治疗鼻窦炎、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用。你下得很好的话,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了。而且下的时候很好玩,你下左边的风池,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你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

6.风池穴的下针手法很重要,因为它就在颈边,扎到动脉很危险。我们下针时,先让病人趴着,头摆正;我们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个手按风池,假想这两点成一条线。如果下的是右边风池,针就对着左边的颧髎,如果下的是左风池,针就对右边的颧髎。顺这个方向下过去,血管就不会踫到。这是我们传下来的前人经验。你们要学到啊!

下针风池时,一手按着下针对侧的颧髎穴,朝着这个方向下针。

7.风池(胆经)、风府(督脉)、风门穴(膀胱经),这些穴道都是风、风、风,所以一受到风寒,就项强(后面颈子强硬),因为这是风进入的地方。

8.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项强时还可以在这拔火罐,也可以用刮痧的手法,即先在膀胱经上洒一些米酒,再用汤匙在上面刮,刮出红红一条。这是过去一些祖传的手法,来解除脖子强硬的病痛。可以用,没有关系,但不要太用力,不要刮到皮肤都破掉了。太过就不好了。

十四-7、肩井穴(解血瘀胸中)

1.肩井穴非常好找,就正在肩膀上方肌肉最高的地方。你按下去,它就在两片肌肉的中间。

2.肩井穴下针要下得很浅,用一寸针下五分。一定不要下太深,深针的结果非常凶。过去的武术家会重击对手的肩井穴,把人打昏。因为这个穴道很浅,但力量非常强。

3.下针肩井穴,引到气以后,一般都在对侧的足三里再下一针。比如扎左肩井,就要扎右边的足三里,扎右肩井就要扎左边的足三里。因为针扎到肩井,胸部的气会很强,如果没扎足三里,气会闷在胸腔里,病人会晕倒。

4.肩井是非常有名的伤科大穴,治疗胸腔受到重击、撞伤、踢伤所造成胸腔里有瘀血。你们一定要会下肩井,有时救人是一瞬间。因为胸腔有瘀血时,会喘不过气来。这时就在肩井下针,再下足三里,气就回来了。但绝对不要深针,太深会扎到肺、把肺刺穿。本来呼吸短促已经有内出血了,你不要再雪上加霜。针下去以后,病人的大便是黑色的。

5.孕妇不可以下针肩井穴,下了会落胎。因为肩井穴的气非常强,对胎儿不好。

6.伤科上,脑部受到伤害、脑震荡,是在然谷放血。

7.很多人肩项强硬、脖子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和申脉。两个穴道同时用,所有肩项病的症通通可以治疗。因为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蹻脉,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就去了一大半。还剩一点痛,就下肩井和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

十四-8、渊液、辄筋穴

人体侧面

1.从肩井穴环绕下来,就到了腋下的极泉正下方三寸的渊液。一般来说多汗的地方,我们都不灸,灸的话不容易收口,且容易化脓。

2.渊液往前一寸,是辄筋。一般来说是近取穴,治吐酸、呕吐。临床上很少下针,也很少灸。如果病人在极泉下三寸这个地方痛,你要知道是病在胆经,再下三寸就是大包穴,属于脾经。

3.书上说辄筋穴是胆的募穴,其实不对,胆的募穴是日月穴。

十四-9、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日月取穴方法

1.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是中脘,心蔽骨到中脘的正中间叫巨阙。从巨阙旁开四寸,到两个肋骨中间,这个穴道叫期门穴。期门穴是肝的募穴。跟着期门往下一寸,跳过一个肋间,这个穴道叫日月,是胆的募穴。

2.按照俞募治疗法,如果胆汁不通、胆结石,可以扎背后的胆俞,再扎正面的日月。俞就是输通,募是开门——开门以后让它输通,就是俞募治疗。

3.下针的针剌方向,都是从中间往两边刺,一定是找在两个肋骨中间下针,在肋骨上没有穴道。当你遇到一个胖子,摸不到肋骨,也要想办法摸到,不然你不能确定嘛。当然你也不一定要下期门、日月,我们有很多代用穴。但你要下时,就一定要摸到肋骨缝再下,这是大原则。你一定要记住穴道在两骨之间。

4.你手肘靠着肋骨,胸肋骨最下面、正好是平着手肘尖的那个点,是肝经的章门穴。从这里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从后面凸出,就是京门穴。

人体侧面

5.京门穴下针是直接下进去,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就到了。

6.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京门穴跟肾俞(在肚脐正后方第十四椎骨的命门开一寸半),我每次扎针都会一起使用,这是俞募治疗法。用俞募治疗并无所谓虚实。肾结石、肾脏癌、肾阳虚、阴虚、腰酸、耳鸣或水肿,都可以用。最常用在腰酸及耳鸣。

十四-10、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1.奇经有一条叫带脉,就是带脉、五枢、维道三个连续的穴道。带脉像皮带一样,环腰一圈。治症就是女子带下和赤白带,还有带脉痛。

2.怎么找这些穴道?手肘弯到肋骨底边是章门穴,从章门穴往下走一寸八分,两个肌肉中间的穴道就称之为带脉。五枢穴要从水道穴找。任脉的关元外开二寸就是水道,水道在足阳明胃经上。从水道横过来走五寸半,这个穴道就是五枢穴。关元下一寸是任脉的中极穴,从中极穴外开八寸就是维道穴。

带脉三穴

3.下半身好像泡在冷水里面,有时还会听到水声,这就是带脉病。

4.现在诸位知道了,如果有个人说“我腰痛”,就问“怎么痛”。病人说,我背两边上下痛,你就知道在膀胱经上;如果痛在中间,就是督脉痛;如果痛在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所以腰痛没有不能治的。

5.诸位要有个观念,不论痛在哪里,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例如痛在督脉外开一寸半的膀胱经,我管你什么骨质增生、椎间盘凸出还是坐骨神经痛,我们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病人的痛就去掉了。所以即使它增生、凸出,你都不要动它,它不会痛的。很多人开完刀了以后,有人下半身麻痹,有人瘫痪。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西医“椎间盘凸出造成坐骨神经痛”的说法,在中医经络学来说是不成立的。

腰背痛之五种诊治

十四-11、华佗夹脊(足三里+临泣穴)

1.人体背上有一条经既不在督脉的脊椎骨上,也不在膀胱经,而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一条经我们叫华佗夹脊,它也是治腰痛的一种。

2.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佗夹脊的痛。

3.华佗夹脊是书上没有,这是练气功的人感受到的。这是送给大家的,把它传出去。

*腰背痛之四种诊治👉倪海厦针灸课笔记(32)之十三-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