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把学习当成“通过游戏”,让孩子爱上学习?

 歆迪 2024-05-14 发布于内蒙古

如何让孩子把学习当成“通过游戏”,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家长帮助孩子做到这几点:

1、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把学习当成是升级打怪的游戏,并在其中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日目标或周目标,或者更细化为某一类型的题目),缩小反馈间期。完成目标的过程自然就是打怪的进阶,及时反馈并量化自己的学习状态,持续地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当日计划、周计划被一步步达到,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爽?

将大目标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降低任务的难度,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来不断激励自己,将长距离划分为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成功正是一个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过程。

日本马拉松世界冠军山田本一曾在他的自传里讲述了他夺冠的历程: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

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他并不懂这样的道理,他把他的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千米时就疲惫不堪了,因为他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就是目标拆解后达到的惊人效果。

托尔斯泰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2、设置奖励,给予及时反馈

俗话说,只有内心真正喜欢,才能做好一件事。分解目标仅仅是手段,而目标是在刷进度条的过程中寻找兴趣点,找到学习的乐趣,将游戏的单纯刺激升级到学习的启发性刺激,以兴趣为师,在学习中保持思维的活跃度。

而对于学习, 反馈的周期是很长的,孩子会想,到比赛的时间,还有那么长时间,少学一天应该没什么吧?所以家长要抓住了这个点。如何缩短这个反馈周期呢?

家长设计了一个“点数兑换奖品”的活动,只要练习做对、作业认真写、甚至是上课比上一次认真了,就会奖励点数,这就是即时反馈。

把学习任务关卡化,假设要高分通过考试,你需要词汇量达到4500,试卷完成20套,接下来你给自己设计一些关卡,打小boss要词汇量3000,试卷经验值5,大boss要词汇量4000,试卷经验值10,终极boss要4500,试卷经验值20。

接下来你还可以拆解更具体的任务,比如每周的任务量是多少等等,然后设定一些小奖惩,让自己目标更明确,动力会大很多。

但这里要注意,如果问题难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体验到的将会是挫败感而不是控制感。这样不利于学习,家长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解决难度合理的问题,保持孩子在一定水平的控制感。

3、将输入变为输出

在游戏中,你要通过自己的操作,或冲刺,或躲闪,或拼杀,或创造,最后达到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能体验到高度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而学习更多地是输入的过程。

学习新知识时你需要去记住一些东西,跟着前人的思路,思考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的,而当你的思考稍微偏离,就可能出错。

你像一头牛,被老师和书本牵着走,步调要是没跟上,鼻环马上就能感受到牵引力,很难体会到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

而在学习中,做题的输出过程是最丰富的。因此你可以观察到,有的孩子更多地喜欢做题而不是看书,就是因为攻克难题的过程更能带来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

与其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不如用它去解决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从中收获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

4、将被动转化为主动

被动其实是一种被强迫的状态,而强迫自然比主动难以取得成绩。将被动转化成主动往往需要首先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学习开始感兴趣,所以请首先做好前两步,在不断挑战自我,刷新进度条的过程中,慢慢感受自己的进步,调动更多的积极性。

试想,如果每天八节课逼着你玩游戏,你也会觉得厌倦和无聊。学习的常规操作应用于游戏尚且如此,可见上瘾并非针对于某一物,而是那时那地的心态而已。

比如弹钢琴,这就是让孩子尽量选择自己喜爱的曲目去练习。

把他的事情交给他自己的同时,就交给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责任。自由是成长所需要的空间,责任是成长的战利品。

注意力品质,还与另外一个因素息息相关,那就是热爱。一个孩子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

所以要想办法把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动脑子。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