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名风”·“散文化”)废名《桥》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废名

(1)小林放午学回来,见了饭还没有熟,跑到“城外”去玩。

(2)初夏天气,日光之下现得额上一颗颗的汗珠,这招引一般洗衣的妇人,就算不认识他也要眼巴巴的望着他笑。小林在那河边站了一会,忽然他在桥上了,一两响捣衣的声响轻轻的送他到对岸坝上树林里去了,

(3)前面一匹黑狗,——小林止步了。他那里会怕狗?然而实在有点怕,回了一回头,——你看,俨然是走进了一条深巷子!他一个人!

(4)其实他已经快要穿过了这树林,他的心立刻随着眼睛放开去了——

(5)一边也是河,河却不紧捱着坝,中间隔了一片草地,一边是满坂的庄稼。

(6)草地上有一位“奶奶”带着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放牛。

(7)她们望着小林哩,还低声的讲些什么。小林看牛,好一匹黄牛,它的背上集着一只八哥儿。翻着翅膀跳。但他不敢下去,截然的一转身, “回去。”回头走不过十步——

(8)“呀!”

(9)抬起头来稀罕一声了。

(10)一棵树,不同那密林相连,独立,就是道旁,满树缠的是金银花。他真不知怎样的高兴,他最喜欢金银花,

(11)树是高高的,但好像一个拐棍,近地的部分盘错着,他爬得上去。他爬,一直到伸手恰够那花藤,而藤子,只要捉住了,牵拢来一大串。一面牵藤子,一面又抹汗。

(12)树上的花不形得少了,依然黄的,白的,绿叶之中,古干之周, 小林的手上却多得不可奈何,沿着颈圈儿挂。忽然他动也不动地坐住——

(13)树脚下是那放牛的小姑娘。

(14)暂时间两双黑眼睛猫一般的相对。

(15)下得树来,理出一串花,伸到小姑娘面前——

(16)那位奶奶也走上坝来了。

(17)“哥儿,——你姓程是不是?今年——十二岁了罢,吃过饭没有呢?”

(18)“我还没有吃饭,放学回来我出来玩。”

(19)“那么到我们家里去吃饭好不好呢?”

(20)“你家在哪里呢?”

(21)“那坂里就是,——哈哈。”

(22)小林的手已经给这位奶奶握住了。琴儿一手也牵祖母,那手是小林给她的花,两人惊讶而偷偷地相觑。奶奶俯视着笑,矇胧的眼里似乎又有泪……

(23)这是两个孤儿,而琴儿,母亲也没有了。

(24)“同你的父亲一般模样,你那父亲,当年总是……”

(25)听得见的却是:

(26)“哥儿,你叫什么呢?”

(27)“我叫程小林。”

(28)“那么,琴儿,叫小林哥哥, 小林哥哥比你大两岁。小林哥哥,你叫琴子妹妹罢。”

(29)小林就这么叫。立刻他又回转头去把草地上的牛望一下——

(30)“你的牛没有人看哩。”

(31)“不要紧的。”

(32)琴子妹妹说。

(33)这样他们下坂走进那绿油油的一片稻田上一簇瓦屋。

(34)现在这一座村庄,几十步之外,望见白垛青墙,三面是大树包围,树叶子那么一层一层的绿,疑心有无限的故事藏在里面,露出来的高枝,更如对了鹞鹰的脚爪,阴森得攫人。瓦,墨一般的黑,仰对碧蓝深空。

(35)没有提防,稻田下去是一片芋田!好白的水光。团团的小叶也真有趣。芋头,小林吃过,芋头的叶子长大了他也看见过,而这,好像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

(36)迎面来了一个黑皮汉子,跟着的正是坝上遇见的那匹黑狗。汉子笑闭了眼睛,嘴巴却张得那么大

(37)那狗也表示它的欢迎,尾巴只管摇。

(38)“认得我三哑叔吗?”

(39)三哑叔蹲下去对了他的眼睛看,又站起来,嘴巴还是张得那么大,奶奶嘱耳他几句话,他走了。回头望,比一个手势——

(40)“奶奶,我在河里摸了这么长一条鲫鱼哩。”

(41)“那好极了,款待哥儿。”

(42)“奶奶,我的妈妈要寻我吃饭。”

(43)奶奶笑哈哈地解释他听了,刚才三哑是去牵牛,已经嘱咐了他,叫他先进城去,到东门火神庙那块打听姓程的,见了那家主母,说小林哥儿被史家庄的奶奶留住,晚上就打发人送回的。

(44)奶奶的笑里又有泪哩,又牵着两个孩子走。

(45)绕一道石铺的路,跨上台阶,便是史家奶奶的大门。

(46)太阳快要落山,小林动身回家。

(47)说声走,三哑拿进了小小的一根竹子,绿枝上插了许多红花。

(48)“哥儿,你说奇不奇,竹子开花。”

(49)“不是开的,我知道,是把野花插上去的。”

(50)但他已经从三哑的手上接去了。

(51)笑着对三哑鞠了一个躬。

(52)至于他自己掐的金银花,放在一个盘子里养着,大家似乎都忘记了。

(53)“三哑叔,你送哥儿过桥才好哩。”史家奶奶说。

(54)“那个自然,奶奶。”

(55)牛就在那阶下稻草堆旁,三哑牵来,他就骑。牛一脚一脚的踏,空中摇曳着竹枝花。

(56)“哥儿,我还没有听见你叫我哩,王家湾,老儿铺,前后左右都晓得我三哑叔,三哑叔就是史家庄,史家庄就是三哑叔,——三哑叔也有他的老家哩!”

(57)“你不是奶奶自家屋的人吗?”

(58)“三哑叔是个讨米的哩,正是哥儿这么大,讨米讨到奶奶门口,讨米的有什么话讲?看见我只晓得吃饭,不说话,就说我是哑巴!”

(59)“哥儿——你看你这眼睛是多么玲珑!你怕我吗?哈哈哈。不要怕,三哑叔现在不是讨米的,是一个忠心的长工,除非我家奶奶百岁升天,三哑叔是不离开史家庄的。”

(60)“三哑叔,今天你就在我家过夜好不好呢?我上街买好东西你吃。你喝酒不呢?”

(61)“哈哈哈,我的哥儿,不,不,我送你过桥我就回来。”

(62)要上坝了,三哑叫他下来,上坝不好骑。

(63)“这牲口,我一吼它就不走了,我把它拴在树上。哥儿,它跟我有十几年哩,奶奶留我放牛,二十五年共是三条。”

(64)小林望着三哑,

(65)“你先前到我家你怎么会找得到呢?那有绿鼎的是火神庙,庙后边那房子就是的,——三哑叔,我说你还是一路到我家去。”

(66)三哑笑着摆头。

(67)“你不去你就牵牛回去,我会过桥的,我总是一个人过桥玩。”

(68)“那么你走,我看你过去就是了。”

(69)小林一手捏竹枝,石桥上慢慢的过去,过去了,回身,三哑还站在这头望他,笑闭了眼睛

(选自长篇小说《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对史家奶奶含泪的多次描述,给小说中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点染了些许悲哀的色彩。

B.小林遇见黑狗后,由“止步”到回头到独自前行,表现出他由恐惧到勇敢向前的心理变化。

C.文中第(34)段环境描写,作者通过机灵、好奇的童真之眼呈现出了史家庄的奇谲静谧。

D.文本主要刻画了小林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对世事悲哀的无知懵懂,全文还存有几分超脱的意味。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本主要采用了有限视角,直接表达人物情绪及内心活动,文中的人物对话不重在刻画人物而着力于营造意境。

B.(35)段中把芋叶比作“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既风趣又形象,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的人间气息和生活情趣,写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史家庄。

C.(10)-(15)段将树的特征与人物小林的活动对应着写,层次清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林憨厚的情态,孩童间两小无猜的情趣。

D.废名的《桥》和沈从文的《边城》皆远离尘嚣而贴近自然,《桥》的语言简单精炼、充满了跳跃,《边城》的语言则明白晓畅、淡雅冷清。

8.文中用“嘴巴张得那么大”“哈哈哈”“笑闭了眼睛”等词句描写三哑,刻画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9.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人称“废名风”,这种风格对沈从文、汪曾祺等文学大师产生过影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废名风”的理解。 (6分)


6.(3分)B(“表现出了他由恐惧到勇敢向前的心理变化”错,应该是“表现出了他实际怕狗但强装镇定的心理”。)

7.(3分)A (“有限视角”“能直接表达人物情绪及内心活动”错,应该是“文本采用了全知视角,但很少直接表达人物情绪及内心活动,主要通过对话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8.(4分)①热情贴心。三哑热情地迎接客人,快乐地护送客人回家,贴心地消除双方的距离感,“笑”对客人的他,反映出乡村人的热情待客。②憨厚善良。三哑笑容憨厚,对客人和奶奶笑容以对,真诚相待,体现出他的忠厚善良。③坚韧乐观。“笑闭了眼睛”的三哑是理想的史家庄人的代表,与小林、琴子、史家奶奶一样,都有不幸,却乐观地追求各自的幸福,追求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凸显了个体生命在磨难中的美丽与坚韧。(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满分)

9.(6分)

①人物形象的淡化。作者不讲究塑造典型人物,文中的人物单纯、质朴、少受尘世污染,更具自然本性。

②淡化情节,散化结构。作者避开对孤儿凄惨身世的叙述,重点写他们相识的美好和欢乐,富有诗意。

③注重营造散文化的意境氛围,如河边捣衣、祖孙留客、三哑送客等场景中融入情感,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

④呈现出清新秀丽、简练含蓄的语言美,如牵拉树藤、对话奶奶等内容运用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传达丰富的情味。

⑤主旨表现上突出情调。文本注重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传达出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