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与净化】从“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艺术观止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艺术中的净化在二十四品中同样能够找到对应,而且是近乎完美的对应。具体来说便是二十四品中的第六品典雅对应着感性净化,第七品洗炼对应着理性净化。

先来看理性净化,理性净化就是求得真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个区分的过程,也是一个“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的洗炼过程,可以说洗炼便是一种极致的区分,是一种准确、有效、细致的区分。而其中的“超心炼冶”讲的又是洗炼的抽象性,也即其所得的不是关于事物表象的认识,甚至不是一般的科学知识,而是能够认识到事物的内在真实(存在本体),也就是理性认识。

当这种理性认识积累提升到一定程度,便会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也就是精神会因对于世界真相的豁然通透而达到一种和谐无碍的状态,所以理性认识不能包含一点杂质,否则真相便会变成虚假的幻影。“载瞻星气,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讲的则是洗炼的时代性,一方面,真理本身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真理与现实的具体结合方式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则与之相应的理性净化的内涵也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洗炼与理性净化的关系相对明显,典雅与感性净化的关系则相对模糊,正如感性本身的模糊。但感性净化比较直接,如“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直指人的精神状态也即灵魂的和谐。与理性净化相关的和谐是一种不迷茫、不退转的和谐,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感性净化相关的和谐则是一种万物得所,悠然自在的和谐,是一种情感的满足。

不同的感性净化活动亦有层次高低之分,一般性的娱乐活动为第一层,而高雅的艺术欣赏为第二层,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最高的层次则是艺术创作,因为艺术感悟凝结到一定程度便需要抒发出来,也即“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落花无言”故需人以代言,表面上是人来代言,实际上却是灵魂在代言,灵魂表面上写的是物象,其实写的又是灵魂自身。

从“典雅”与“洗炼”两品的前后关系也可以看出,理性净化要以感性净化为基础,而感性净化要进一步上升为理性净化。实际上二者也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非截然对立的关系,感性更为生动而理性更为深刻,所以典雅一品的趋势是感性自下而上欲上升为理性。洗炼一品的趋势则是理性自上而下欲与感性相结合。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十五

【书画中的典雅】超越机械的规范性才能得到内在自足的真典雅

【书画中的洗炼】洗炼是理论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体系性的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