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后知后觉的过分补偿孩子。

 江晓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熟识晓晓的人都知道,晓晓的恋爱经历比较丰富,也是因为原生家庭里,父母没有给予很好情感导向的问题,所以晓晓一方面要从恋爱中获得自信和被爱的感觉,另一方面就要从不断的试错中去寻找对的那个人。所以我一向倡导女孩子要多谈恋爱,才能知道,自己的灵魂缺口在哪里,所需要的能量给予,除了自身之外,还有什么是非要在男人身上所获得的。

当然,晓晓也不止一次的说过,恋爱可以多谈,但收取贵重礼物和身体接触就免了,特别是这个床,能多晚上就多晚上,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性,一个真正爱你的男人,是有足够的耐心等你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以前一个比我大七岁的离异领导给我表示好感之后,告诉了我他的感情观,那就是细水流长,不在乎一朝一夕。那时候晓晓不太明白这个“细水流长”的含义,我认为爱就要爱的热烈,就算是像水也要像大海一样奔腾翻滚,哪有像小溪一样的道理,啥细水流长?

时隔那么多年,现在想起来“细水流长”这四个字还是蛮有道理的,道理在我爱人身上找到了,他十几年如一日,不求回报的对我好,陪伴着我,以前啥样,现在更比以前更好,这才是源源不断的细水流长好吧?哪有人向你表白之后就阐明自己的感情观是“细水流长”?不过就是普信男的蜜汁自信,PUA你的借口罢了。

记住了,姑娘们,一个男人爱你,就应该用你需求的方式去爱你,而不是一开始就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强迫你接受他所谓爱的观点和设定。

想起前几天接访的一位母亲,孩子有抑郁症,所造成的原因就是这位母亲在孩子年少的时候非常忙,孩子只能被迫当了留守儿童,现在初中接回了身边,才发现孩子有各种问题,她试着管束过,试着谈心过,也试着打骂过,但基本都没有收效,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得了抑郁症,这个母亲第一感觉就是赶紧让孩子住院吃药,可别耽误了学习。

后来找到我,我发现这位母亲确实有很严重的问题,我让她试着不要把精力那么分散,就是分到工作上,婆媳关系上,原生家庭上,人际关系上,还有夫妻感情上,最终留给孩子的爱所剩无几,现在孩子这个状况,所有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向后排,亲子关系在这个阶段才应该是第一位的。应该给予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觉到从小没有感受到的爱和回应。

晓晓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没有有病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当然,基因问题的超雄不在此列),不要一听抑郁症就方寸大乱,孩子在少年阶段还是比较简单的存在,所以,让他感知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可以引导他一步一步的走向正轨。

但是这个阶段是漫长且枯燥的,心理不强大的父母根本无法完成这项看似简单但极为困难的任务,因为和有抑郁症孩子的相处,味同嚼蜡,度日如年,你可能要反复重复同一过程,而且必须还是有耐心有爱心有感情的那种。这个时候就真的要考验自我力量,夫妻感情和两口子对孩子的感情了。你自我核心力不强,估计孩子一确诊你就自己先崩溃了,根本撑不到第一阶段的治疗;两口子感情不好,这个时候就会计较得失,你陪伴的少一些了,我陪伴的多一些了,你为什么可以加班不问孩子,我为什么一定要请假回来接孩子诸如之类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对孩子感情不深,也容易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就像我上述所说到的母亲,给我聊完两天就忍不住让孩子去住院吃药,然后再来我这里找答案,问我要不要给孩子住院吃药。

孩子需要她的力量去支撑而战胜疾病,她又需要我的力量去支撑去引导。

而且我发现早年拼事业,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的正常母亲,大多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后知后觉的补偿孩子。其代表人物就是张兰,兰姐近几年和大S的撕逼,大家就像看了连续剧一样,从一开始的端正吃瓜,到中间的津津有味,再到后来的味如鸡肋,这瓜吃的反反复复,好没意思了。兰姐1958年出生,今年已经65周岁了,为什么一位古人云六十花甲年的这么一位老人,还要亲自下场给前儿媳闹这出呢?本来快七十的年纪,完全可以在家含饴弄孙,伺候花草不管人间世事了。还不是因为汪小菲是个立不起来的废物,而张兰所有的做法,其出发点和前提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儿子,保护自己的儿子,这一切都是为了补偿幼年和少年时期无法陪伴的汪小菲。

吃瓜群众都知道,兰姐是个很有魄力的女人,年少出国打工,以做苦力而积累下第一笔发家的财富,没有在国外傍大款,也没有采取某些捷径留在国外,而是回国创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虽说后期因为决策性的失误也好,孩子的无能败家也罢,至少人家紧抓时代步伐,再一次的站起来了。兰姐在做女人这方面,我真心是很佩服的,无论她无底线的攻击前儿媳也好,不是个合格的婆婆也罢,咱不看她另外的身份,咱就说一个女人不指望男人,65了还是神采奕奕的在战斗,这种精神我是着实是佩服的。

但是从做母亲的角度来讲,她是失败的,她回来之后并没有教会汪小菲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当然,兰姐的前夫汪大爷的问题更大,男孩的内心力量多半源于父亲。兰姐出国赚钱去了,汪大爷不带孩子死哪里去了呢?媒体没说过,又是父亲完美隐身的一个案例)。汪小菲那么多年,除了“京城四少”这一个虚假又虚荣的头衔,基本上啥也没干,这个头衔骗来了大S,也成了自己婚姻的地雷。

汪小菲作为一个1981年出生的42岁四十不惑的男人,现在还没搞清楚自己应该干啥不应该干啥,应该说啥不应该说啥,完完全全是一个巨婴般的存在,连一件事情的叙述都无法阐述清晰的那种,每次都指望兰姐出来给他擦屁股。当然,汪小菲不是个例,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成年巨婴每天在社会上游走,他们的形成原因一大部分来自于,父母的过度补偿。

就像我上述所说的那个母亲,在她得知孩子得了抑郁症之后,她首先做的就是让孩子吃药,美其名曰对孩子好,第二呢,她就开始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一个初中生,出去和同学逛街的零花钱都是五百起(孩子没要,母亲主动给的),满足孩子去香港看演唱会的愿望(让我给否了),就是在钱上极力满足。

但是,这位母亲就是无法给孩子办休学,无法给他好好说话,无法给他愉快的沟通,无法陪伴他出去走走。是的,从表面上看,这位母亲也是尽责了,比一般二般的母亲好了太多,知道给孩子看病,懂得给孩子花钱,也会给老师(孩子的班主任)和心理咨询师沟通,感谢老师和我的指点付出,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但这位母亲又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就是她自己完全不去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不知道牵着孩子的手陪伴她帮助她走出现在的困境。(孩子的父亲可以忽略不计,在这里再说父亲去哪里了毫无意义)。

这位母亲只想快速的用医院和钞能力的力量使孩子赶紧走向正轨,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真正有问题的巨婴,他会认为世界都在围着他转,就算他不懂表达,世界也应该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的真正意图(例如汪小菲,再例如撕葱校长,也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一般)。

怎么说呢,养育孩子就像农民种庄稼打理果树一样,你想要丰收的庄稼,甘甜可口硕大的果子,你就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的努力,当庄稼果树出现虫害和问题的时候,你求助专家和药物是一个快捷的办法,但是更主要的是能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着急有耐心的自我探索,下一次有同样问题的出现,那么自己就懂了,完全依靠外力和外人去种庄稼和打理果树,那么庄稼和果树的最终成果将是会让你大失所望的。

你不想真正改变,还想着孩子能够依靠外力快速且稳定的变回正常孩子?那我劝你还是别折磨自己和孩子了,躺平就好了,孩子嘛,儿孙自有儿孙福,平安长大以后他懂求助,就再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