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碑有5不立,立后人丁散”啥意思?指哪5不立?有道理吗?

 小吴上农村 2024-05-14 发布于广西

在农村有一个习俗,就是老人家过世之后,埋葬在山上,然后后代们为了便于寻找祭祀,就会给过世的亲人修坟立碑,但是立碑在农村也有很多的讲究,并不是每一个过世的人,都会立碑的,有一些过世的人是不会给它立碑的。

农村有一句俗话是这样说的:“碑有5不立,立后人丁散”,也就是说在农村有5种人过世后是不会立碑的,要不对后代有影响。

那么到底是哪5种人过世后不能立碑呢?又有什么讲究,有道理吗?一起来了解一下。看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俗。

第一不立是指年幼夭折的儿童

在古代,儿童夭折被视为一种不幸,这种没有成年的人不幸夭折,在农村是不会给它立碑的。

在有的地方,这种夭折的人,埋葬的地方都不与正常过世的成年人在一起的,像在小吴的家乡,就专门安排一座小山坡来埋葬夭折的人。那座山上埋葬的都是这种夭折的人。

在以前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好,不幸夭折的小孩比现在多多了,只是如今条件好了,一般很少会有夭折的人了。

这种没有成年而夭折的小孩,过世后,是不会给他立碑的。

第二是横死的人不立碑

什么是横死的人?横死的人是指因意外或非正常原因而死亡的人。

像平常一些车祸,火灾,水灾等突发意外而死亡的人都是横死的人。

在老一辈的传统观念当中认为,这种横死的人由于不是正常死亡的,不是老死的,它们的灵魂会得不到安息,如果立碑的话,可能会引来不祥之兆。

而这种横死的人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认为带有负面色彩,如果给他们立碑的话,有可能会损害家族的声誉。因此,这种横死的人是不会给他们立碑的。

第三是新坟不立碑

新坟指的是刚刚下葬不久的坟墓。在农村,这种新坟是不立碑的,新坟还没有稳定,古人认为这种新坟立碑的话,有可能会影响风水。

要等到过几年后,才会立碑,时间上就没有一定的要求了,有的三年,有的五年,也有更长的。

如今在农村也有新坟没有多久就立碑的,甚至还有生坟立碑的。

第四是没有后代的不立碑

在传统观念当中,后代是家族的传统和延续,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子孙后代的话,被看作是家族的“罪人”。会受到族里人的轻视,因此,没有后代的人过世后,他的亲属往往不会给他立碑,以示惩罚和警示。

不过,现代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考究了,像小吴的三外公一生没有娶老婆,没有后代,过世后,他的侄子们把它安葬后,也给他立碑了。主要是方便子孙后代在清明节扫墓的时候,能够找得到。如果只是一个土堆的话,时间一久,就找不到埋葬在哪个地方了。

第五是指恶者不立碑

这里所说的恶者指的是生前行为不端、品行不正的人。

在传统观念中,一个人的品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在生前,品德不好,对家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后代和亲属为了惩罚他或者是谴责他就不会给他立碑以示惩罚。

那么这一句俗话“碑有5不立,立后人丁散”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当然在一定的时候还是有道理的?都是祖辈们世代相传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也在慢慢的改变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