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趵突泉中的楹联

 A松毛岭634高地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1.趵突泉旁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赵孟頫题趵突泉泺源堂。这幅对联,现悬挂在趵突泉泺源堂楹柱上,系摘自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趵突泉》诗中的颈联,原由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金棻先生书丹。此乃趵突泉第一楹联。

趵(音bào)突泉,在山东济南市西趵突泉公园內,泉自地下涌出,高或数尺,《水经注》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语,为古泺水之源。该泉北侧的泺源堂因此而名。华不注,即华不注山。该联以夸张的手法,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趵突泉的气势:泉水上涌,浪花四溅,升腾起云烟雾气,把高高的华不注山都润湿和笼罩了;泉水自泉眼喷出,声若隐雷,震动了碧波荡漾的大明湖。联语自然明快,气势恢宏,有声有色,笔墨十分传神。上联写视觉所看到的景观,趵突泉三大泉眼,喷涌剧烈,形成高大水柱,然后向四面散开,犹如三堆翻滚的雪涛,相互撞击,微珠飞扬,似同云雾;冬日天寒地冻,泉池中却热气升腾飘飘悠悠,弥漫于空中,甚至连古城北郊的华不住山都被笼罩住了。下联是写泉涛的声响。巨大的涛声,震撼着碧波粼粼的大明湖。这一看一听,短短十四个字,便生动形象地将趵突泉的声势全部揭示出来了。

赵孟頫诗《趵突泉》:

泺水发源天下无,

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

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澜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

冰雪满怀清性孤。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时长吼半空雷

 ——趵突泉,亦名槛泉、瀑流,古泺水发发源地。

云接太行分岱岳

水从王屋到明湖

——清人丁耀亢:咏趵突泉

野鹤闲云何非法相

清风明月亦是色尘

——题于趵突泉。注:法相——佛家语,谓事物的形相。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题趵突泉世间事物总有它的两重性,所谓刚柔相济,趵突泉气势磅礴是其一面,然而也不乏其轻柔。这副对联原来悬挂在趵突泉泺源堂上层楹柱上的,它说的就是趵突泉轻柔的一面。此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趵突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时的逼真情景。两个动词“飘”、“冒”的反复重叠以及顶针修辞的使用十分传神。“玉带”和“珍珠”分别比喻泉瀑和水珠,十分贴切。清泉涌出后,形成绿色的波纹,由东西两条小溪汇入西泺河,像轻柔的玉带,从佛脚(泺源堂原为吕祖庙,堂内原有吕祖塑像,其脚伸在门内)边飘下。“源头活水源头活水,取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的长流水总是不停地冒,冒出一串串珍珠。这串串珍珠。说的是三窟周围同一池中的众多小泉。正像老舍先生的散文《趵突泉的欣赏》中所讲:“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此联摄取泉水的涌出,飘洒两个意象并加以渲染,运用顶针修辞方法,栩栩如生地摹拟出趵突泉的动态美,使人读起来韵味无穷。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趵突泉观澜亭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趵突泉观澜亭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石琢堂题济南趵突泉观澜亭

趵突泉在济南城西门桥南,泉水从裂缝中分三股涌出,声若隐雷,浪花飞溅,宋代始称趵突泉,名列济南廿二泉之首。上联:彩绘的楼阁,倒影在明镜般的池水中,仿佛幻化成了一片神仙福地,极言景色有如仙境一般美。神仙福地,即洞天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处,亦喻名山胜景。下联:喷涌的飞泉,声传天外,宛如谱写了一部天籁的乐章,极言泉声的悠扬悦耳。云外,白云之外,多指极高极远的地方。山水清音,晋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写,指抒发,宣泄。上联写阁,下联写泉,而以“福地”“清音”为喻,把人们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巧妙地联系一起,颇能传出“趵突”之神韵。

有本者如是知机其神乎——吴菊隐题济南趵突泉望鹤亭

琴瑟友之钟鼓乐凤凰归矣潇湘吟——徐北文题于娥英祠

上联取自《诗经·周南·关睢》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琴瑟友之”。毛传伟《关睢》是歌颂后妃之德的。而琴瑟是互相配合的两类乐器,可借喻两姊妹的和睦友好,“友”史特表兄弟姊妹之间的品德的,所谓“友于兄弟”集市,正好用于娥英两人。同时瑟的发明》吕氏春秋·古乐》曾说是瞽叟创制,经舜加以改良的。“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因此,这上联悬在祠前就有多层含义了。下联是从《山海经·中次十二经》等古籍取来的传说,正如《水经注·湘水》所说:“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下联的凤凰,因凤是雄,凰是雌,比喻大舜夫妇,虽死于南方,但其灵魂终于自潇湘一路吟唱而非归故乡(即历山之下)。而且凤凰的出现,最早见于《尚书》益稷在舜的乐官夔在指挥舜作《韶》乐时:“各击鸣球,抟拊琴瑟……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为什么凤凰与舜的关系如此密切,原来古代神话中的蕣是鸟头人身的族徽,也即是凤凰鸟。因此下联也含有多层的意义,并希望能开拓读者联想的空间。趵突腾飞三泉歌唱尧舜禹

中华昌盛万代永明日月星——题于三圣祠大门的楹柱上三圣祠在趵突泉源之北,中祀尧舜禹三位圣人,此殿是与前面的娥英祠配套的。即以娥英祠为主殿,此为后殿,犹如孔庙之启圣祠叔梁纥与颜正在者,因为所祀之尧,乃娥英之父,舜乃娥英之夫。此殿在趵突泉的北院,所祀之神为三人,与趵突泉之泉源三股鼎立遥相呼应,遂有“趵突腾飞三泉歌唱尧舜禹”的上联。下联联系现实,是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也是遂了尧舜禹三位圣人的夙愿。此联有徐北文撰写,书家朱学达以颜体书之。

垂儒家道统

开华夏文明

——题于三圣祠神龛楹柱上

济南在战国时期就称为历山。舜是曾躬耕于历山下,他孔孟儒家崇拜的圣主。尧舜禅让是儒家“天下为公”的思想境界。舜的孝友仁德又是儒家伦理的典范,舜的“诗言志,歌永言”更是儒家文艺论的根源。齐鲁既是的诞生成长地,又是东夷文化的根据地,故儒家很自然地把产于历山的东夷部落领袖(或称为祖神)的舜作为古圣王来崇拜。唐韩愈在《原道》中所标举的华夏的“先王之道”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轲”的儒家道统。华夏文明的主流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所以就有了“开华夏文明”之说。此联有徐北文撰写,陈梗桥书写。

滋荣冬茹温常早

润泽春茶味更真

——题于趵突泉旁望鹤亭


2.李清照纪念堂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

李清照纪念堂在趵突泉公园内东北隅,1980年重建,院落清幽,典雅别致。祠堂楹柱上即悬挂着这副对联,为郭沫若1959年9月撰书。上联写李清照故居位置。李清照,原籍山东济南,其故居具体位置有两说:一说在章丘明水镇廉坡村,一说在柳絮泉与漱玉泉之间。相传李清照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漱玉泉定名。下联写李清照词文的风格。后主为五代南唐李煜,词章甚佳,为婉约派的代表。《金石录》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研究金石的著作,她为赵所作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其词风格均有李煜婉约、感伤的情调。

漱玉集,指南宋词人李清照所写《漱玉词》,金石录,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将所藏金石拓本按序编成目录,并作了考订,名曰《金石录》,李曾参与其事,写了《金石录后序》。后主,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长于作词。遗风,前人传下来的风格。上联描绘李清照故居的位置及其周围景色;湖、泉、柳,备极幽雅。下联概括其创作成果,评说其艺术风格。作者题《故居》诗:“传诵千秋是著书”。李词清新委婉,颇有李后主作品风格。此联不用典故,语言明白。从地、人两个角度,把题目应有之义写足。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臧克家题李清照纪念堂历下旧游地金线泉边丁字水梳妆楼畔宠柳丝徘徊无限意

赵侯吾同邑金石录后悲怀序漱玉词采妇班头挹芳动情诗——李清照纪念堂。注:金线泉——位于李清照纪念堂前;赵侯——赵明诚

三径绿树人醉竹

百花红处客寻春 

——李钟余题李清照纪念堂

此联位于趵突泉内的李清照纪念堂,主要描述了纪念堂环境的幽雅安静,同时又不乏活力。“三径”是个典故,出自汉代的蒋诩,其辞官不出后,在家中开辟三径,只与好友求仲、羊仲来往,后用“三径”特指归隐之处。

该联写得清新淡雅、与纪念堂的风格和环境相得益彰,也与李清照的词风相吻合,在名人纪念馆的楹联中可谓是别具一格。

金石录,有几叶闲情好梦

漱玉词,积多年国恨离愁

——马公愚题李清照纪念堂。

载酒江湖,人比黄花更瘦

校碑栏槛,梦随玉笛俱飞

——马公愚题李清照纪念堂。校碑:指李与赵校订金石碑文之事。李清照纪念堂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有厅、亭、轩、廊等建筑,庭院幽雅宜人,1956年修建。李清照,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著有《漱玉词》。玉笛,李清照常以秦穆公时爱吹箫的萧史比丈夫赵明诚,以自己比为爱吹箫的弄玉,玉笛象征两人的共同爱好。上联化用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意,概括她后期艰辛境遇,漂泊江湖,无奈而借洒浇愁,人比黄花(菊花)显得更加憔悴。下联回顾前期幸福生活,校碑于书斋,乐趣无穷,连美梦也随着笛声起伏回荡。全联以“栏槛”对“江湖”,点明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反映李清照经历南北宋之交、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惨痛变化。“梦随玉笛俱飞”一句,写得恍惚迷离而神采飞动,甚为感人。

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

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

——欧阳中石:易安旧居有竹堂大门楹柱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易安旧居有竹堂

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故国前尘归来梦影偏安文献让遗嫠

——李清照纪念堂静治堂

3.万竹园

二十四泉清流遍绕楼台亭榭

万千个竹绿意长存春夏秋冬——徐北文撰写并书于万竹园大门楹柱


未曾出土便有节

及至凌云尚需心

——题于万竹园万竹堂

艺事无涯泽寰宇

哲人有范重晚晴

——题于万竹园玉兰院

亮节高风千秋式范

隽才绝艺一代宗师

——题于于万竹园玉兰院

才木有本心万竹园先生而碧

江山留胜迹斯堂为齐鲁添佳——题于于万竹园玉兰院

一世辛苦,化育桃李遍天下

百年禅悟,长留春色满人间

——李苦禅大师书:万竹园内玉兰院

芳溢仓宇无相意

花归莲房有苦心

——题于万竹园爱荷亭南面楹柱

此联为颂扬李苦禅所作。李苦禅艺术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说过犹如花谢后结出的莲子。莲房亦指增人的居室,这里一语双关,寓意李苦禅像苦行憎一样地培育自己的果实,最后他都献给了人民。

朱颜迎旭从无蔓

玉质出泥自超尘

——题于万竹园爱荷亭南面楹柱

万竹园内,设有李苦禅纪念馆,该馆可谓楹联荟萃之地,仅爱荷亭就有四副。爱荷亭在纪念馆的中央,为水中六面亭,因李苦禅爱荷而得名。爱荷亭檐下,悬有匾额:“性月澄明”,为李苦禅弟子所题,是对李苦禅品格的高度评价,将其喻为皓月,清澄明洁。亭南面楹柱上,即悬挂着这副楹联,对联是康宁玉于丙寅初所写。写的是嫣红的荷花,迎着旭日,无枝无蔓地开着,虽生于污泥之中,却洁白如玉。这正是李苦禅高尚情操的生动写照——光明磊落,端庄无邪。他生于晚晴,历经民国,社会黑暗,污浊不堪。而李苦禅却浩然正气,一尘不染,正如李苦禅自己所云:“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行之不远,画无品格,下笔无方。”

花茎丝丝联故土

碧叶习习爽晚风

——题于万竹园

爱荷亭北面楹柱眷恋故土,如藕断丝连,这是人之常情。李苦禅出生在山东高唐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仙逝后,又回到了故土,可谓了却了他的心愿,所以他在清爽的晚风里,想碧绿的荷叶一般,随着习习的熏风舞动。

竹影拂阶尘不起

光穿池水无声

——题于万竹园爱荷亭北面楹柱

艺塑黑陶技胜神超

精美展览举压洪涛

——启功题于万竹园仇志海黑桃艺术馆

4.五三纪念亭

英烈仰当年夏五

梦魂归夜月更三

——湘潭吴贞缵题于五三亭

正面平地起长虹叹诸君报国捐躯永为河山留壮

万方多难日愿此后同仇敌忾共扶杆橹障狂澜

——三河张绍堂题于亭北楹联

大义薄云霄留千古河山正气

此亭临海右想当年樽俎英风

——王向荣题于亭西楹联

馨香祝万古千秋长留兹海岳英灵河山壮气

事变记五月三日犹想见杲卿断舌温序衔须

——张钺题于亭南楹联


5,其他处

人拟古今双学士

天开画图两瀛洲

——边习书,题于趵突泉白雪楼南门楹柱

临轩品茶悠然见南山砍辨无语

俯流观鱼游尔至瀛洲蕴乐谁知

——题于趵突泉皇华苑

柳影婆娑留画意

泉声清越生诗情

——题于趵突泉对函楼

黄丽翠柳凌波舞

红雨白云绕楼飞

——题于趵突泉瞻山堂

泉声入耳鸣环佩

竹色迎眸展画屏

——题于趵突泉瞰水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