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槟榔居然有这种效用!

 顺势而为frfi8r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小编导读

图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爱吃摈榔,但中药槟榔和食用槟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中药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可用于虫积腹痛,积滞泻痢。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中药槟榔在临床中的神奇功效吧!

槟榔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功能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用于驱杀绦虫、蛔虫、姜片虫等,治疗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

槟榔形似鸡心而尖长,破之断面呈锦纹者良,该药性主沉降,善温暖中焦,消化积滞,行气杀虫,同时对其炮制品种特点也应有一定了解,以便于临床合理用药。

槟榔质重,性如铁石之沉,能坠诸药至于下极,通调气机。凡大肠气机不畅,大便不爽,或痢疾里急后重,可用槟榔以促使排便。古人有“槟榔除里急后重,效如奔马”之说,提示槟榔通肠甚速,可与枳实、厚朴、莱藤子、木香、薤白、沉香等同用。利用槟榔性主下行,又可治脚气肿痛,常与吴茱萸、木瓜、陈皮、薏苡仁、防己、苏叶、桔梗、生姜等同用,如鸡鸣散。我用该方治疗下肢水肿(心性水肿)有一定疗效。

图片

香烟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景岳全书》记载,其性属纯阳,外散寒邪,内除阴浊,通达三焦。同时,还记载槟榔与烟性略同,但烟性峻勇,用以散表逐寒,则烟胜于此;槟榔稍缓,用以和中暖胃,则此胜于烟。岭南人有嚼食槟榔以暖中消食、壮气辟瘴的习惯。其用法是:用其大而扁者,以米泔水浸而待用,每一枚切四片,每服一片;外用细石灰以水调如稀糊,亦预制待用。用时以蒌叶一片,抹石灰一二分,入槟榔一片,裹而嚼服。盖槟榔得石灰则滑而不涩,石灰、蒌叶得槟榔则甘而不辣。服后必身面俱暖,微汗微醉,而胸腹豁然……如无篓叶,即以肉桂,或大茴香,或陈皮俱可代用,少抹石灰,夹而食之。然此三味之功……能燥湿暖胃也,然必得槟榔为助,其功始见。此物理相成之妙,若有不可意测者。可见,槟榔具有温暖中焦,下气消食的作用。但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报道,大鼠嚼食槟榔,可诱发舌癌。   

槟榔味辛,能行气除胀,以其性善下行,故可以治疗下焦气滞胀满较为适宜,常与枳壳、莱藤子、乌药、青皮、陈皮、木香等同用。槟榔杀虫作用,主要用于驱杀绦虫及姜片虫,该药能麻痹绦虫的头节,南瓜子能麻痹绦虫的体节,二药配伍,驱杀绦虫效果尤佳,槟榔藉其下行之力,可将虫邪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图片

槟榔的法定饮片有生槟榔和炒槟榔两种,传统认为,炒用消食力强。有人认为,焦槟榔与焦三仙并用,消食之功加强,合称“焦四仙”。但《雷公炮炙论·中卷》指出:“勿经火,恐无力效。若熟使,不如不用。”提示槟榔入药,当以生用为佳。据文献报道,应用薄层扫描法对槟榔的生品、炮制品(炒黄、炒焦、盐炒)中的有效成分槟榔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槟榔与水接触的时间或受热时间的增加,槟榔碱的含量逐渐降低,炒黄品、盐炒品含量低于生槟榔,焦槟榔所含槟榔碱最低。基于这些,我在临床用槟榔多用生品,供参考。

槟榔又称大白,其果皮称大腹皮,二者同能行气利水,治气滞腹胀,以及腹水、水肿等,但大腹皮以除气滞腹胀、消腹水为优,槟榔以消饮食积滞、疗下肢水肿为良。

《中国药典》规定,槟榔常用量为3~10g,而用于驱杀绦虫、姜片虫可用至30~60g。槟榔性气下行,气虚下陷之久泻不止、头晕目眩者慎服,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表明,槟榔有泻下,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抗幽门螺旋菌,中枢抑制,抗流感病毒,抑制皮肤真菌,抗肿瘤,驱杀绦虫、蛔虫、血吸虫、蠕虫,致呕恶、腹痛、头昏、流涎等药理作用,并有胚胎毒性,应予注意。

图书推荐



图片

《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

郑虎占著的《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介绍的97味常用中药临床应用要点,是作者长期研究中药的心得、应用中药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