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前检查《六国论》之五】义不赂秦

 健康晓语 2024-05-14 发布于河北

1、默写《六国论》第三自然段:首句……李牧连却之

2、默写展示,注释标红的字词,并逐句翻译全段。

齐人未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丧,齐亦不矣。燕赵之君,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李牧连之。
3、老师注释和翻译。
齐人未尝(曾经)赂秦,终(最后)继(跟着五国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何哉?与(亲附、亲近,动词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连词,既然丧,齐亦不免(幸免矣。燕赵之君,始(起初,“始”与下文“至丹”的“至”,“洎牧”的“洎”,“用武而不终”的“不终”,互相呼应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代词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才,副词)速(招致祸焉。赵尝五战于(和,介词)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之。
译文: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跟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既然灭亡了,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在后面灭亡,这是用兵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五次作战,二次败三次胜。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使它退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