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院长和李正洋夫妇

 李延伦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说实话,我对这张照片作过技术上的处理。本来,这是一张餐桌上的照片,餐桌上有很多人,如果不进行处理,单在照片上是分不清主次的。

李正洋教授是黄院长的一位患者,和黄院长已经有近十年的医患交情,在延强医院非常知名,可谓是中医治疗白血病史上的一桩奇迹,更是医患关系的一段佳话。然而,这么多年的医患关系,却没有一张黄院长和李教授的合影。20243月,李正洋夫妇因为同时到延强医院进行中药加针灸调理,又一次出现医学上奇迹。41日,得知延强医院的医生要和李正洋夫妇餐话,我特意叮嘱黄院长和他们夫妇合个影,黄院长满口答应。后来再要照片,只从孙崇林主任处得到这么一张餐桌上的照片。不过还好,李正洋夫妇一左一右,把黄院长夹在了中间,医患之间其乐融融,画面温馨,略经处理,不失为一张佳作。

李正洋教授,今年75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为大连理工大学干部。20158月确诊为白血病M2a,经历化疗4次,每次都要输血输血小板,第4个疗程时人已不能起床。20164月经黄院长、孙崇林医师把脉,开始服用延强医院的中药,到现在再没做化疗,至今已过8年。现在每月做一次血常规,都很正常。

据同为大连理工大教授的李正洋夫人孙女士介绍,20158月,当李正洋被确诊为白血病M2a时,她的脑子一下懵了,没站稳往后退了一步,如果不是大夫及时扶住了她,她也许就再也起不来了。那时李正洋的病情很严重,因为胸腔积液而不能躺下,得24小时吸氧,需要输血、输血小板还要化疗,大夫下了病危通知书。有一天李正洋对她说,我知道我得了什么病,是白血病;你放心,我不会死的,我这是身体有毒了,等我好一点我会做功把毒排出去。她说:“好,李正洋这是你说的,你要记住,你的命不是你自己的,你有家人,你有责任啊!”

因为李正洋夫妇都是在大学工作的,平时也都爱看书,便让女儿上网搜一搜有没有白血病食疗方面的书,女儿花了200多元在网上买了一本复印的书。从那时起,孙女士每天按照书上的教法给李正洋做饭,也确实有食疗效果。那时候住院,他们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治癌症、血液病方面的宣传材料,有一天她看到一本叫《白血病患者的新生之路》的书,作者的名字叫黄衍强,与那本白血病食疗的书是同一个作者。书是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就上网查询,知道了淄博延强医院。

说来也巧,晚上病房里来了一个人,说是山东淄博延强医院的,她向他打听延强医院的情况,他给了她电话,并安慰她要有信心,她很感动。孙女士现在想起来,仍感觉那不是碰巧,而是缘分。

李正洋共化了4个疗程,所有的血象降到了最低点,连翻身、大便的力气都没有了,走路都得坐轮椅,肚子涨的象鼔。那时孙女士每天都给黄院长和孙崇林医师打电话,但不论什么时候打电话,他们都非常耐心的告诉她患者该吃什么药,用什么措施缓解症状。她知道如果继续化疗人就会没了,不是因为白血病本身,而是化疗会使全身衰竭而死亡,所以她决定带李正洋到延强医院找黄院长进行面诊。

等李正洋刚刚能下地走路了,孙女士于20164月份带着李正洋到了延强医院。当黄院长为李正洋把完脉,非常肯定地说不要再化疗了,吃中药就可以。孙女士当时听了心脏怦怦地跳,激动的强忍着泪水,觉得李正洋有救了,这半年多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去医院化疗,坚持每周化验血常规发传真给延强医院的医师,为此家里还买了台传真机,一般当天就能收到医院回复的传真,黄院长和延强医院的医生会根据李正洋的血象情况调整药方。他们坚持每半年到延强医院面诊一次,每次都会在医院的书架上挑选一些新出的书,这些书里非常详细的讲了肿瘤和血液病需要怎样治疗、注意的事项,甚至连怎样放松心情、听什么音乐都面面俱到。看了这些书,真是受益匪浅,两口子都快成了半个医生了。

几年来,李正洋坚持吃延强医院的中药。遇到哪里不舒服,从不随便乱吃药,而是给延强医院的医生发微信,黄院长和延强医院的医生们总是及时回复并告知该吃什么药。到后来,他们全家不论是他们的女儿以及外孙,只要生病了,都是先找延强医院的医生。这些年坚持中药调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期间,有血象不正常、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肠道出血、血红蛋白又降到贫血的状态等情况,但都在延强医院医师的及时调理下一一化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