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西村挂华国锋照片,高官1991年看见感到疑惑,村民直言:农民讲感恩

 诗意世界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1981年,华国锋辞去了中央的主要领导职务,逐渐淡出政治舞台,消失在公众视野,亿万中国人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然而,还有许许多多的国人并没有忘记华主席的功劳,将他的恩情记在心中,华西村的“一把手”吴仁宝就是其中的一位。

吴仁宝比华年长7岁,两人虽从未谋面,但是身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人均是从基层干部做起,务实,坚持实事求是。

不同的是,吴仁宝一辈子都在基层干事创业,并且创造出了“天下第一村”的奇迹。华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受到伟人提携,最终走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

吴仁宝带领下的华西村,非常注意因地制宜求发展,他在接受采访介绍经验时,曾介绍一种“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上面说的,符合我们实际的我们做。上面讲的不符合我们实际的,我们不去顶,但不做。”

在集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吴仁宝还曾带领村民“偷偷摸摸”发展“私营经济”。华是1971年接任纪登奎负责财贸、农业、值班室等工作。

当时存在着过度强调“以粮为纲”的问题,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的观点,希望政策能适应基层的实际情况,更好地促进各地农村的发展。

在中央的安排下,华到全国各地走访调研,回京后,撰写的调研文章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提出“全面发展多种经营,不能乱扣资本主义帽子”的远见。

而这些建议或多或少都被中央采纳,吴仁宝及领导的华西村无形中都成了受益者。

华提出的这些建议在特殊时代起到了纠正农村政策“左”的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稳定农村形势起到了很大作用。

吴仁宝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并且他是一个非常重视研究中央政策的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并提前布局规划。可以说,华西村崛起的基础与华那段时间的“调整”存在着紧密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华西村村史馆的展墙上始终悬挂着华的照片,供参观者学习观看。在华西村人的心里,他们感恩华。

1991年,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前往华西村参观,在村史馆看到了华的照片,驻足凝视,不禁思绪万千。

吴仁宝看到众人一脸的疑惑,吴仁宝坦率地解释说:“我们都是农民,对华主席只有感激之情,我们农民讲感情!懂得感恩”。

李也经历过那个时代,他心里村民的“解释”应该很有共鸣。为官不易,干事创业更难,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忘记“为民造福”的初衷。

早已隐退的华,估计也想不到华西村会对他如此感激。中国的老百姓是多么朴实、多么好的人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