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中朝友好年”—中朝油画艺术交流展在京举办 画家袁小楼入展

 银川史记 2024-05-14 发布于宁夏


5月14日,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2024“中朝友好年”中朝油画艺术交流展在北京北京西海美术馆举办。

今年是中朝建交75周年,暨“中朝友好年”。中朝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通,友谊源远流长。油画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语言,不仅承载了两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情感寄托,更见证了中朝两国民间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展览汇聚了中朝两国艺术家各50幅杰出的油画作品,共计100幅,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挖掘,也有对现代生活的独特诠释,它们以色彩斑斓的画面、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技艺水平,展现了中朝两国艺术家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两国艺术家卓越的创作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友谊、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追求。

本次展览,出生于宁夏的画家袁小楼的5幅油画作品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靳尚谊,徐里,林茂,杨飞云,张义波,舒勇,方军,米巧铭,张金伟的作品代表中方艺术家应邀参展。



“此次我参展的油画作品是《致敬敦煌》系列油画作品《骑猎图》《反弹琵琶》《飞天》《最美菩萨》《逐日》,以展示东方美学的唯美,同时是材料,技法上升到哲学层面的全新呈现。”袁小楼说。

“东方美学是由中国文化儒释道与文人美学所共生的世界大美,小楼的绘画美学以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关注,通过对中华文化东方根性创造转化,所生成出来的共生美学,来滋养当前世界迫切需要的和平渴望,以东方大美来彼此共生,这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贡献。”

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夏可君认为,袁小楼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新材料的实验发明过程。他发明的这种新绘画颜料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在材料和工艺性上申请专利的新颜料和新画种,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创造一片新的视觉天地!绘画的生命力是由材料构造的,这不仅是艺术方法,何尝不是艺术观念?!正是基于材料革新对于绘画的意义,

袁小楼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发明了一种水融性油彩、岩彩和墨的混合颜料,并以此为基础颜料,根据作品创作需要加入珍珠粉、各色玛瑙(红碧玉,紫玛瑙等)、绿松石、朱砂、青金石、桃花石、昆仑玉、意大利紫铜、银和赤金、紫金、泥金、云母、雄黄等不同材料,还有部分作品进行嗅觉实验加入的沉香,经过特殊处理后,终成为他独有的绘画颜料。这种新颜料在保留苍茫底色时,模拟时间积淀的包浆质感,但又具有当代绘画材质肌理的独特表现力,矿物质粉的细腻与金银等贵重金属颗粒完好融合起来,带给绘画从未有过的精神色调与深度触感,走进了绘画艺术创作的“物质化与化物质”境界。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祖籍山东曲阜,70年代生人,孔子 75 代传人。新艺术画种创始人,提出架构东方美学体系的典范。文史研究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理事长、艺术创新实验室主任。

个展:

2013年 欧盟委员会举办个人油画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2014年 第4届国际旅游文化节个展(法国米鲁兹市)

2014永恒的中国中法建交50周年个展(法国斯特拉斯堡市)

2017混沌袁小楼个人油画展(中国北京翰林书院)

2019无相袁小楼创新艺术春季首展(中国北京)

2021”—24节气及创新实验室阶段性成果展(中国北京)

2021无相”—行走的壁画(中国北京)

2022何处惹尘埃——袁小楼画隐(中国北京)

2023她自在——袁小楼当代绘画展(中国澳门)

联展:

2013年 第24届国际地理节中国主宾国文化艺术节邀请展(法国圣迪耶市)

2014年 贺兰山岩画国际联展(中国银川)

2017年 《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中国北京)

出版:

2009年 出版个人文学作品集《凝炼·瞬间》

2013年 出版散文集《江湖残卷》

2013年 出版游记散文集《一路向西》

2013年 出版油画作品集《凝固·岁月》

2016年 出版纪实散文集《南京不哭》

2019年 出版创新画集《无相》

2020年 出版个人专著24节气《生》

2021年 出版个人画集《无相》

论文发表:

《艺术评论》《中国民族博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