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需个体化治疗,用药方案得这么定

 昵称33555554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显微镜下表现为组织学炎症。主要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所引起的临床常见病,虽然慢性胃炎并非急重症或疑难病,但因其系多种胃病或其他器官疾病的基础疾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痛、腹胀和饱胀感等,与消化不良症状谱相似。(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

2. 慢性胃炎与心身疾病共病

慢性胃炎患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与心理应激、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等有关,需重视慢性胃炎与消化心身疾病共病情况。

3.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 

常无特异性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先后出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恶性贫血、维生素 B12 缺乏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 1 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腺癌,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病(如 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增加。(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

4. 特殊类型胃炎的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胃炎的临床表现各异。(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条件推荐)

(1)淋巴细胞性胃炎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消化不良、上腹痛、烧心、呕吐或体重减轻等症状;与 H.pylori 感染密切相关,部分患者可伴有乳糜泻。

(2)轻型肉芽肿性胃炎

无任何症状,病变范围大时,引起胃黏膜溃疡或胃排空障碍而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和贫血;或可导致幽门梗阻。

(3)嗜酸细胞性胃炎

临床表现与累及部位和范围相关,嗜酸性粒细胞以黏膜、黏膜下浸润为主时多见腹痛、恶心、呕吐,以浸润肌层为主时可出现幽门梗阻。

(4)巨大肥厚性胃炎

表现为渐进性、隐匿性的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常伴有因严重蛋白质丢失导致的外周水肿。

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

1. 无症状、H. pylori 阴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但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2. 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能与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 B12)和微量元素(如铁、钙、镁和锌)等的吸收障碍有关,可适当补充。

3. 巨大肥厚性胃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的治疗经验主要基于病例报道,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抑酸药物等。也有报道提示长效生长抑素可能对巨大肥厚性胃炎有效,需同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

4. 嗜酸细胞性胃炎需要寻找可能的过敏因素,去除过敏原,部分患者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

5. 感染性胃炎需应用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治疗目的是祛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和预防并发症。(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

基础管理流程

图片
注:Hp 幽门螺杆菌;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a 包括纳差、体重减轻、贫血、呕血或黑便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个体化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合理建议。(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

虽然尚无明确证据显示某些饮食摄入与慢性胃炎症状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且亦缺乏饮食干预疗效的大型临床研究,但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一部分。

目前临床医师也常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引起胃黏膜损伤的药物(如 NSAID)和改善饮食与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大量吸烟)。

慢性胃炎患者若主诉某种食物会使症状加重或好转,或饮食频率、进餐量会影响其症状,临床医师可以建议患者改变食物种类、饮食频率和进餐量。

症状性治疗

1. 上腹痛

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部灼热感或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 PPI 或 H2RA、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

(1)胃黏膜保护剂

胃黏膜保护剂如吉法酯、替普瑞酮、铝碳酸镁制剂、瑞巴派特、硫糖铝、聚普瑞锌等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但对症状改善作用尚有争议。

(2)抗酸剂

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在胃黏膜糜烂(尤其是平坦糜烂)、上腹痛或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抗酸或抑酸治疗对愈合糜烂和消除上述症状有效。抗酸剂起效迅速但作用持续时间相对短暂。

(3)PPI

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建议 PPI 的应用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长期服用 PPI 者应掌握适应证、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并全面评估获益和风险。包括奥美拉唑、艾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艾普拉唑等在内的 PPI 抑酸作用强而持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

(4)H2RA

在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单臂开放标签研究中,纳入 10311 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胃炎且有症状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 20 mg / d 治疗 4 周,结果显示法莫替丁可明显缓解患者上腹痛、上腹饱胀和烧心症状。

2. 腹胀、纳差

以上腹饱胀、恶心、与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等为主要症状者,可考虑使用胃肠促动药和(或)消化酶制剂。(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强)

(1)胃肠促动力药物

胃肠促动药包括多巴胺 D2 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外周性多巴胺 D2 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选择性 5-羟色胺 4 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西尼必利),以及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双重作用的伊托必利。

(2)消化酶制剂

可针对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饱胀、纳差等消化不良症状应用消化酶制剂,推荐患者餐中服用,效果优于餐前和餐后服用,目的在于进食的同时提供充足的消化酶,以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缓解相应症状。消化酶制剂种类较多,我国常用的消化酶制剂包括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

3. 精神心理障碍

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神经递质调节药物(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