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1)

 zanshiling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者按: 科学在近代的中国社会早已成为一个权威的存在,以至于很多人已经把科学当成了真理的代名词,“科学的”天然代表“正确的”,这是对科学的重大误解。以科学的名义否定中医、否定国学和以国学的悠久贬低科学、拒绝科学的现象同时存在,关于“中医是否科学?国学是否科学?”的争论喧嚣多年,说明科学与国学的关系问题在中国社会尚未有公认的答案。


贾旭东教授既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又是深谙国学精髓的中华文化践行者,科学与国学在他身上同时展现却毫无违和感,使得他就像一座桥梁,横跨于科学与国学之间。那么他如何理解科学与国学的关系呢?


本文根据贾旭东教授2017年10月29日在深圳的公开讲座《科学与国学》整理而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科学的起源与历史、科学的分类与标准、科学与伪科学、中医与科学的关系等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对科学的本质与精神、科学与国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阐述,厘清了社会大众对科学和国学的诸多误解,既有助于国学爱好者学习科学,也有助于科学工作者学习国学。


全文共4万8千字,我们分11期刊发。通读全文,定能为你答疑解惑。

第1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

第2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2)

第3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3)

第4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4)

第5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5)

第6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6)

第7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7)

第8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8)

第9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9)

第10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0)


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1)

文/贾旭东

11.1  科学是否能让人类更加幸福?

下面我们来思考另一个问题:人类是不是有了科学就够了?科学是不是能够让人类更加幸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点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看来,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那些聪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你看,这是真正的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他知道科学是有限的,到现在为止人类的科学还没有发现真理,而且,科学不一定能够为人类带来幸福。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Richad Feynman说:“如果把科学比作一把钥匙,那么人文社会科学就是这把钥匙的使用说明书。因为科学既能够打开通向天堂的大门为人类造福,同时也能开启地狱之门使人类蒙难。但是人们无法从这把钥匙本身判断一个门的后面是天堂还是地狱,只有人文社会科学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所以,如果按照那些科学主义者、“科学真理教”教徒的思想,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不是科学,就都要否定和抛弃的话,那一定会为世界打开“地狱之门”。核技术是科学吧?用于和平发展可以建造核电站,提供清洁能源。但它也可以造核武器啊,用的是同样的技术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在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错,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还应该加上第二句话,这是我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破坏力。如果我们不能善用科学技术,它会变成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就会为人类开启“地狱之门”。这种力量如何把握和运用,要靠人文社会科学指引方向,科学技术本身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图片

▲核电站

图片

▲核武器

吴国盛在《什么是科学》这本书里也讲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是机械论的(mechanistic),现代世界图景都是力学化的(mechanized)。世界图景的力学化一方面提高了现代生活的效率、现代社会组织的理性化,另一方面,在现代心灵中培养了无生命、无生机的意识。力学自然观所到之处,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居支配地位。人们不再以同情的态度看待自己面对的一切。自古以来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普遍联系被消解,寄托在这种关联之中的意义也随之消散。这是现代性危机的深层根源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欲望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让现代人更加幸福,反而使人类文明面临严重威胁!正如吴国盛所说:“盛行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当下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对现代科学的本质和来源缺乏基本的反思。就此而言,追问什么是科学,实际上具有极其紧迫的现实意义……重写中国古代科技史,不仅是科技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代科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图片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

大家注意,科学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不科学的。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不仅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而且充斥着科学迷信。绝大部分民众都不会去反思科学是什么,更没有意识到科学并不是真理,反而把科学当作真理,以为“科学的”就是“正确的”。

中医是不是科学、国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来没那么复杂,我有自己的学术范式,和来自西方的科学范式不同,你说我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我就是和你不一样的学问啊,你可以研究你的,我也可以研究我的,我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啊。但在中国,这就变成了大事,为什么?一个学科,一旦在中国被宣布为“不科学”,就等于宣判死刑!这就是在中国社会思想中科学主义泛滥、科学迷信盛行、唯一的科学范式一统天下的结果!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同意吴国盛教授的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史要改写,中国需要重新进行一场科学启蒙运动,告诉中国人到底什么才是科学。我不同意他的是,他并没有认识到“中华学术范式”的存在,即便按照他的思路,从博物学的角度重建中国科学谱系,我认为仍然是不全面、不深入、不究竟的。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大问题,还是放到以后再来讨论吧。

11.2  学国学也要学科学

(1)国学中的科学精神

学国学需要学科学吗?我早就讲过,需要!我们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解和对国学的误解一样多,所以,既要重新认识国学,也要重新学习科学。而且,我们现在学习国学、传承发扬国学,非常需要科学精神。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科学精神,总结起来就是一条:求真的精神。科学就是为了追求真理,难道中国传统文化不追求真理吗?在这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没有差异。中西方的学术都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国学和科学就是中西方人的求真之路。科学把这个目标表达为追求真善美,国学也有类似的表述:“真”,国学叫做“诸法实相”;“善”,国学说“止于至善”;“美”,国学说“本自圆满”,表达不同,意思一样,追求的目标一样。

科学精神的内核与国学完全相通,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在国学的研究过程中学习和发扬。第一是无私,第二是实证,第三是勇于质疑,第四是不断创新,这些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的精神,也是中华文明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国学失去了这些科学精神,是很难传承和发扬的。

图片

▲神农尝百草(罗希贤绘)

时间关系不能展开,我们仅以实证精神为例来讨论。国学有这种精神吗?当然有!中医流传至今,为什么能得到认可,不就是靠疗效、靠实证吗?神农氏是我们中医的老祖宗,也就是炎帝。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吧?尝百草干什么?就是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啊,这就是实证啊。李时珍怎么写出《本草纲目》的?就是去搜集民间的一些药方、一些治疗方法,他去找来进行检验,发现古人有一些说法不对,就把它剔除掉,好的、正确的、经过检验的写进去。中国古代的科学,像中医这样的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是经过了千百年实证检验的。多少科学家,我们以前不会把李时珍叫做科学家,但用现在的话讲,他们就是科学家,他们通过“中华学术范式”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积累而成的知识体系就是我们的国学。

所以,科学精神在国学中一样存在,如果今天的国学界不去研究科学,不去学习、借鉴和恢复这种国学本已有之的精神,国学就会失去其内在的生命力,难以有效传承和创新,这是国学界要警醒的。但现在的国学界,我发现有一个现象,就是谁都有一套理论,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都觉得只有自己说得对,谁也不服谁。对不对总是要有标准来判断的,一定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国学真伪对错的检验标准,还是大家都熟悉的这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就是要实证,这就是科学精神。

(2)国学与科学的不同实践

一说实践,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各种工程啊、项目啊,等等,好像这才是实践,所以他会疑惑:实践跟国学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西方科学的实践是在改造外部的世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实验,来检验科学的理论。而国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方法都与西方科学不一样,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是改造内部世界的实践。科学的实践重在改造外部的世界,国学的实践重在改造内部的世界。实践的对象虽有差异,但以实践检验真理却是共同的标准。

改造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实践是什么关系呢?改造内部世界是根本、是首要!当一个人想要改造外部的世界时,你内部的世界难道可以忽略不计吗?科学家用什么去观察、拿什么去研究?还不是首先要用你的身心吗?身心不健康能进行科学研究吗?

改造外部世界和改造内部世界这两件事,哪一个难度更大?当然改造内部世界难度更大。所以古人有一句老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告诉你,改变一个人内在世界的实践比社会变革、改朝换代都难,所以古人才说:此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

有人说国学说的好像都有道理,但没法落地,没有个抓手,哈哈,其实是有的,这个落地的地方、这个抓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为什么儒家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为我们的身心就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实验装备,我们的身心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国学实验室,国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就从这儿落地,禅修就是国学认识、研究和改造内部世界的主要方法。先来认识、研究和改造内部的世界,再去认识、研究和改造外部的世界,这就是“内圣外王”!

图片

▲国学改造内部世界的实践

在改造人的内部世界的实践上,国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只不过不是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来呈现,现在反而被一些无知的人当成了迷信和糟粕,其实那是一座装满了奇珍的宝藏,亟需我们重新发掘和研究。

(3)国学与科学殊途同归

国学和科学既不矛盾,也不对立。用中国哲学思想来看科学和国学的关系就会发现,它们就像太极图里的那对阴阳鱼,谁都离不开谁,对立又统一。为什么?国学重在解决“体”的问题,解决“道”的问题,解决“形而上”的问题,而科学重在解决“用”的问题,解决“器”的问题,解决“形而下”的问题,二者正好互补。你只学了国学,可能会对“体”、对“道”有了理解,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应用,你在“用”的那一块落不了地,那你就要学科学。如果你只学了科学,你不知道这个“体”,你就永远在“术”上打转,所以还要往上走,去追求那个“道”。

我认为国学和科学最终一定是合一的。科学研究侧重物质、侧重外在,国学研究侧重精神、侧重内在。科学着重研究“用”,国学着重研究“体”,但“用”离开“体”就成了无本之木,“体”离开“用”就变得虚无缥缈,按照“中华学术范式”,心物一元,体用不二,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一定会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结合,这就是“中体西用”。

图片

▲《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美]卡普拉

最后再推荐大家一本书——《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作者叫卡普拉,是一位物理学博士。这本书已经出到了第四版,作者在这本书里把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所谓的东方神秘主义就是中国的道家、佛家包括印度教等等这些东方文化,他都叫做神秘主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论及两个不同的世界的概念时,我的观点是只有一个世界……一个可畏和神秘的世界;但是,这一个实在具有多个方面,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物理学家们和神秘主义者们涉及的是实在的不同方面。物理学家们探索物质的层次,而神秘主义者们则探索精神的层次。他们的探索的共同之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这些层次都超出了寻常感官的知觉……物理学家们借助于复杂的仪器探索着物质,神秘主义者们借助于微妙的沉思探索着精神。两者都达到了知觉的非寻常层次,在这些非寻常的层次上,他们观察到的图像和结构原则似乎十分相像。” 

他这句话和我一直在讲的观点完全一致,只是表达不同。他说的“这一个实在”就是宇宙的本体,物理学家们和国学中的“科学家”们在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和认识,但认识到了同样的真相。你如果真的了解现代西方科学已经发展到的高度,了解量子力学、弦论、多重宇宙、多维空间这些最前沿的科学成果的话,你会发现它已经在高度接近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卡普拉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我一直在讲,禅修是“中华学术范式”的核心研究方法,其实就是他这里说的“微妙的沉思”(详见:(贾旭东)“国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什么?(原创)),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也没时间展开了。

11.3  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与国学的关系是:

国学与科学是中西方认识真理、追求真理的不同道路,最终一定会在真理的顶峰会师!中西方追求真理的人们对真理的探求,就像分别沿着东西不同的方向和道路在攀登真理的高峰,虽然方法不同、路径不同、沿途看到的风景不同,但最后一定会在峰顶会师,领略到同样的风光!

在当前的中国乃至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科学需要国学引领发展方向,国学要以科学精神继承发扬。国学界应该学习科学,科学界也应学习国学,国学界与科学界要平等地、互相尊重地交流对话,共同反对科学主义、破除科学迷信。中国社会需要国学与科学的双重启蒙!

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全文完)

如果您觉得不过瘾,还想再读一遍,请点击下方连载链接,也敬请持续关注贾旭东教授个人微信号“真言贾语”,将会有更多好文呈现。

第1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

第2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2)

第3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3)

第4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4)

第5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5)

第6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6)

第7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7)

第8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8)

第9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9)

第10期:科学与国学——中西方的求真之路(10)


作者简介

图片

《自在禅修》、《禅道太极》
创始人、首席导师:
贾旭东 教授

学修践行传统文化逾30年,以儒处世,以道修身,以释明心
《禅道太极》创始人
《自在禅修》创始人
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
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
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
广东粤秀书院特聘国学专家
深圳孔子滙特聘国学专家
“26国学网”特聘专家、国学推广大使
“中国管理50人”成员
《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贾旭东,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EMBA/MBA导师,国内知名管理专家,“中国管理50人”成员,《人民周刊》、《科学中国人》专访人物,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权威学术期刊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参编专家、广东省企业培训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学术界倡导“扎根精神”,提出“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管理'三元’模型”、“管理'三界’互动模型”等学术观点,出版著作12部。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曾任美即控股战略顾问兼运营总监,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培训。

贾旭东教授也是传统文化的积极践行与传播者,儒释道同修、禅净密合参逾30年,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儒商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粤秀书院、深圳孔子滙、“26国学网”等机构特聘国学专家。

近年来精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轻松自在国学课》,包括在线音频理论课程“轻松5课”和集禅、道、太极之精华的线下实修课程:《禅道太极》、《自在禅修》(已获国家版权,登记号:粤作登字-2018-L-00001733、1734),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宁波、西安、成都、兰州等地办班近40期,以报道著名科学家而闻名的国家级科学期刊《科学中国人》(2019年第5期上)对此给予高度肯定:“贾旭东将传统的身心修养方法科学化、现代化、生活化,以现代方式向现代人传授传统文化的探索,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弘扬与传承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附:

热烈祝贺!贾旭东教授登上国家级科学期刊!

人民日报官方杂志《人民周刊》对贾旭东老师的报道——贾旭东:跨界学者的求真之路

THE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