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亲人”能弥补我们缺失的亲情关系吗?

 有人在吗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电子亲人”能弥补我们

缺失的亲情关系吗?

很多人发现,今年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电子亲人”博主。“电子爸妈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一度成为热搜词条。“电子亲人”主要以“电子父母”为主,也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姨等长辈身份。他们称自己的粉丝为“儿子”“女儿”“宝贝”“乖乖”,在账号上分享自己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教授做饭、洗碗这些简单的生活技能。

他们情绪稳定、温柔自省,总是能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回应;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理解孩子的难处,对孩子的困境只有包容没有责备。和“电子亲人”互动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不可或缺的“原生家庭代餐”。

在“电子亲人”这里,年轻人得到了真实生活中没有的优质亲情,集体感慨:“原来这就是被捧在手心的感觉。”“我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被好好对待了。”他们信任“电子亲人”,愿意以孩子的身份在留言里吐露心声、诉苦、撒娇。

即使知道这样的“电子亲人”背后可能有机构运营,得到的回应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仍然愿意投入真情。因为这就是他们真实的情感需求

与“电子亲人”的互动和真实的亲情关系有哪些本质区别?“电子亲人”能弥补童年没有得到的亲情缺憾吗?相比其他关系替代品,“电子亲人”有哪些特点?

与“电子亲人”之间的

虚拟关系是静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