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极一时的11个老物件,认识一半以上的在拿退休金了,你认识几样?

 行云流水vmmxd6 2024-05-14 发布于辽宁


这些陈年老物,有的曾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和期许。

有的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技艺结晶,有的则是家人温馨团聚的凝聚力量。

它们虽朴素无华,甚至有些早已失传,但却真实地记录和承载着勤劳质朴的精神遗产。

一代人的喜怒哀乐,一段段艰难岁月的坎坷历程,都凝固在这些饱经风霜的老物件之中。

这些老物件昭示着历史从未远去,只是被俯拾革新的时代潮流掩盖而已。

但无论是青葱的年代,还是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和不懈追求,却从未动摇分毫。

01

油印机

旧照片总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这张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中,一台古旧的油印机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

只见这台油印机庞大的机身上布满划痕,斑驳的油漆也掩盖不了岁月在它身上遗留的印记。

它看起来有些破旧,却并未减损其坚实可靠的形象。

仔细看去,那滚筒的中心还残留着几行小小的铅字,似乎在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

那熟悉的油墨味在狭小空间内弥漫开来,跃然纸上的不再是单调的字迹,而是满怀热血的青春。

我们曾经多么好奇,多么渴望去探索这'高科技'的奥秘!

图片

幸运的是,照片定格了我们那纯真无邪的神情,如今回首往事,仍能体会到内心的雀跃。

时代变迁,油印机终被电子、数码设备所取代,但它的存在却烙印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每当看到它的身影,总能勾起回忆的长河,那熟悉的油墨气味总能将我们拽回那个遥远而美好的年代。

这台老旧的油印机,承载了太多美好的记忆。

02

绝版老香烟

旧时光随着泛黄的老照片,徐徐展现。

照片中那几包名牌香烟,一股淡淡的烟草气息便扑鼻而来,旧时代的生活点点滴滴再次清晰可见。

照片中间摆放着几盒当年极为流行的老刀牌、哈德门、大前门、熊猫牌等香烟。

包装朴素无华,设计简单大方,与现代烟草的广告包装判若云泥。

图片

然而,即便如此简陋的外表,也掩盖不住它们内在的品质。

8分至9分一盒的价格,在当时可是相当受人青睐的'贵重品'。

谁能想到,如今随处可见的勤俭、大丰收、戊级等白盒烟,当年竟也是只有中等偏上收入者才消费得起的物品。

上世纪知识分子、工人挥洒汗水换来的几十元薪资中,要拿出八分钱买包烟实属不易。

可见,哪怕是最普通的日用品,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说也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对于上个世纪的人们来说,能买上这一两包'高档货'烟,着实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一包烟不仅仅是抽的,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03

连枷

连枷是那个年代最重要的收割工具,家家户户无一例外。

青春期的我们,常追随父辈的脚步,学着运用这种古老的农具。

农人们踏步向前,手中挥舞着那根长长的连枷,麦粒便应声飞溅。

看着地头成捆的谷物,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木制的连枷通体笨重,可双手握稳后却内蕴着独特的力量美感。

图片

如今的谷场上,机械化收割取代了这一古老工艺。

曾经的连枷也渐行渐远,被人们略略遗忘。

然而,那属于父辈们的辛勤和汗水,却永远铭刻在集体记忆中。

连枷不仅是一种农具,更是一种历史见证。

04

钹锤子

这是一件朴素无华却历久弥香的老物件。

木质的杆身已然掉了漆,青麻的绳身也早已磨损残旧。

看到它总能让我想到,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了进来,在灰扑扑的炕面上投射出一方温暖的光斑。

奶奶正坐在光圈之中,低头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钹锤子。

但奶奶却像捧着无价之宝般小心翼翼,双手上下熟练地绞动着,麻线被钹锤撘扯出劲劲的节奏感,发出'啪啪'的细微声响。

钹锤子就这样在她指尖流转,如一位老伙伴般陪伴着奶奶的年月。

图片

年轻时,她靠它编织鞋垫、缝制麻袋;壮年时,它帮她缝补渔网、编扎绳索。

也许在现代工厂流水线面前,这种手工缝编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对于奶奶这一辈人来说,钹锤子却象征着一种生活态度和对劳动的敬畏。

那是一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财富,是一代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05

驴车

那是个年代匮乏的物件,却见证了农村人朴实的生活。

车架用旧木头钉拢而成,虽已破旧不堪,但结实的轮子却依然能在田间小道反复辗转多年。

驴儿虽年迈体衰,但它深陷的脊背和粗糙的皮毛均诉说着岁月的辛劳。

驴车就是这个年代农人们的坚强'伙伴'。

开垦良田时,它负重运土;丰收季节,它载满籽粒满满而归。

还要常常承载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在泥泞小道上颠簸穿行。

车轮压过的那些田野早已换了模样,驴车本身也曾被拖拉机、三轮车所替代。

图片

但它所承载的那份质朴的世故,永远镌刻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

驴车虽已不存于世,但它曾静静陪伴一代代农人,成为那些曲折人生道路上的知音伴侣。

想必在很多老人的印象里,它就是最亲切朴实的生活印记,更是对艰辛年代最质朴向往的一种见证。

06

鞋样子


细细打量,原来这就是记忆中那款熟悉的'鞋样子'。

上世纪的年代里,鞋匠师傅们总由旧报纸裁或者硬纸张剪而出上百个小小的鞋样子。

再由家家户户的女人们,自己缝制而成一双崭新的鞋子。

虽然工艺粗糙,做工拙劣,但这双自制的鞋却温暖着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执着。

手工鞋价格亲民,一双不过区区一两元。

可相较四五元一双的成品鞋,这对当年的农村人来说可谓天文数字。

因此,每逢年关将近,妇女们便会窝在被炉旁,手握针线,用力地一下下踩踏鞋底,争分夺秒地完成这件幸福的期盼。

图片

经过一双双油渍斑斑的劳作手掌,成千上万双鞋悄然诞生。

虽模样朴素,没有丝毫雕饰,但在亲人赤脚时,穿上它就是最大的骄傲和欢喜。

那双鞋见证了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平凡中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工业化生产的鞋款五花八门,款式新潮,可昂贵价格也让旧时手作鞋的传统渐行渐远。

但提及这件陈年'鞋样子',老一辈人总会怀念地说,虽然潦草简陋,但那才是他们亲手缔造的幸福。

于是,这件看似平凡的旧物,便成为勤劳先辈们留予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07

手工推子

那会儿,理发可谓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普通百姓家能拥有一把像样的推子,就已是相当幸运的事了。

我家那把旧推子,把柄上布满残旧划痕,刀口也早已磨钝。

但在师傅熟练的手中,它仍能应对生猛的发根,时不时挤出几声'咕噜'的浑厚声响。

他会将我牢牢固定在梳妆台前,不由分说地拉扯起我的头发,双手一并用力。

伴随着'吱吱'的撕扯声,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如今,现代理发店遍地开花,电推子也是家家户户的日常。

图片

但提起那会儿的手工推子,我们这一代人仍会感慨万千。

那推子不单单是一件旧物,更是勤劳父辈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亦是我们那段纯真年代的点点滴滴。

08

红灯牌收音机

那会儿,收音机在农村可是奢侈品一般的存在。

家家户户能拥有一台,无疑就是门面了。

而在那些机箱机型中,当属'红灯牌'最受人青睐。

窗明几净的小屋里,硕大的收音机矗立在桌旁,光华夺目的外表无不昭示着主人的体面。

打开按钮,唿哨作响的旋钮徐徐拨动,便能把喧嚷的世界隔绝在机箱之外。

只听见'沙沙'的雪花噪音后,清晰的节目声才豁然而出,惹得屋里屋外的人都聚拢围观。

图片

那时候,收音机不只是家中的'宝贝',也是一种时尚与幸福的象征。

转眼之间,日新月异。

时下的青年人,大概很难想象当年收音机在乡下是何等奢侈的存在了。

如今,指尖轻触手机,音乐喷涌而出,何须那沉甸甸的机箱?

但对那一代人而言,提起那熟悉的'红灯牌'标志,总能勾起美好的回忆。

那薄壳里曾装载着父辈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也见证了我们这一代人懵懂无知的童年。

09

墨线斗

墨斗全然是上世纪的风格,外壳用牛角精雕细琢而成,表面布满岁月的细微划痕。

中央便是师傅钻凿出的一个圆孔,周围依稀可见当年用柳木钻眼的痕迹。

墨斗颇有些年头,却无不展现着它如今依旧的实用价值。

墨斗不单只是一件工具,更见证了木匠们对事物一丝不苟的精神追求。

当年,为了让这宝贝钻出一个笔直的孔,师傅们可谓煞费苦心。

他们先用铁钻将牛角打个小眼,继而用削尖的柳木在小孔上反复打转钻凿,无不体现出对工艺的执着和敬畏。

工匠们就这样一点一滴地锤炼自己的手艺,将那古朴的墨斗打造出独有的风韵。

图片

如今,在现代家具工厂流水线面前,这种纯手工制品早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可在老一辈木匠眼中,墨斗却永远是他们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写照。

这件平凡的旧物就这样悄然躲藏在时代的缝隙里,低调地承载着对工匠精神的礼赞。

它或许平淡无奇,但所代表的匠人理念,却永远值得我们后人铭记和发扬。

10

水鳖

寒冬腊月,屋外冷风凛冽,窗棂上都结了一层薄霜。

陈旧的小屋内,卧房里却透着一股子惬意的暖意。

全靠那只水鳖,老妈心爱的古董般的存在。

那水鳖可是家里的'宝贝',几十年前就从北京传了回来。

造型硕大,外表微微泛黄,似乎在诉说着年代的沧桑。

妈妈每每细心呵护它,生怕给摔坏了。

到了夜里,妈妈就会小心翼翼给水鳖灌上大壶开水,再用厚厚的毛巾将它包裹起来。

很快,储存在它肚子里的热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温暖整个被窝。

图片

一家人就这样紧紧裹着这只'温暖炉'酣然入梦。

天将明时,屋里的热意还未散尽。

妈妈常会起个大早,用水鳖里残留的温水洗漱梳洗,生怕浪费了这来之不易的温度。

水鳖就这样陪伴了我们一家人几十年,无数个寒冷夜晚都有它温暖的身影在侧。

直到有一天,它不慎被砸坏,那份伤心有如失去了一件世纪传家宝。

如今,虽然电热毯、暖气片随处可见,但回忆起那只古朴的水鳖,心底还是会涌起一阵阵暖意。

它不单只是一件取暖器具,更是一代人对温馨家园最质朴的向往和期盼。

11

写到文末

从手工打造的油印机、驴车到家家户户必备的连枷、鞋样子。

从吱吱作响的手工推子到红灯牌收音机的喧嚷,再到墨斗、水鳖这些看似平凡的日用品,无不展现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活气息。

一些看似平凡的老物件,往往能够引发我们对过去生活的回望和感怀。

它们或许外表朴素无华,但承载的正是勤劳质朴的精神遗产。

这最后一个老物件,我是没有什么印象,也不知道它叫什么?有知道的友友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

——THE  END ——

作者:九笙,文史领域创作者,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敲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