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服务与业务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

 高校信息化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重庆大学

“三赋能、三改革、三提高”

重庆大学 深刻把握世界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融入数字重庆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一流”建设目标,以“三赋能、三改革、三提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主张,以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数据赋能为依托,全面提升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学校教育模式和治理能力的思维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构建智慧教育新形态,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赋能、三改革、三提高”的具体含义为: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深化评价方式改革,提高师生和干部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提高学校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重庆大学数字化聚焦服务和业务两大对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万兆网络等核心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数字化和数据业务化为关键路径,构建全域智治、教学、教师、学生、学科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服务体系;以主动发现、智能预测、智能问答等多种智慧化应用为手段,提升师生教与学过程中的便捷体验,让师生感受到有温度的服务;以数据驱动业务,数据赋能价值,深挖全域数据价值,实现全域人、财、物全过程画像,让数字化辅助学校各类管理者思考,形成会思考的校园智慧治理体系。

建成高质量、有温度、会思考的智慧校园

通过高质量、有温度、会思考的智慧校园建设,实现由业务为中心的线性管理思维向以师生为核心的生态服务思维的转变;实现人才引育、培养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实现全过程、自主式、一站式便捷服务;实现业务由事件驱动到数据赋能的转变,让数据成为学校的战略资产,并以数据为核心,驱动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学校业务的体验创新、流程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业务数字化和数据业务化大环境;实现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由“单一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智能辅助综合决策”的转变,进而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域综合治理更加科学、专业和客观。

结合学校当前数字化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设计总体架构,确保学校教育服务模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整体目标的达成。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一个愿景、三类智慧环境、五项高质量发展、七项数字化转型任务、三大公共基础能力平台以及四大支撑保障体系。各部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组成智慧校园整体架构。

一个愿景是建设一个高质量、有温度、会思考的智慧校园,这是重庆大学数字化转型的蓝图。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创新人才发展,建设一流学科,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构筑宽松自由的教学科研学术环境,建设绿色健康美丽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广大教师、学生营造有温度的学习生活体验;推动校园精准化、智慧化科学决策治理,形成会思考的智慧校园。

三类智慧环境是建设智慧校园物理空间的支撑保障。通过对学校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环境的智慧化建设,实现向交互式、主动式、沉浸式教学环境的变革提升;通过对校园科研环境的智慧化建设,完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按需分配,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管理,实现对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可感知、可追踪、可溯源;通过对校园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宿舍、医院、食堂等公共环境的智慧化建设,为师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美丽、平安的校园公共环境。

五项高质量发展是智慧校园在全域智治、教学活动、教师发展、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等五个核心领域的落实执行。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五大核心领域的建设,形成重庆大学全域、全场景、全流程的高质量发展。

七项数字化转型任务是实现学校业务的体验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提升学校高质量建设发展效率的关键。以数据为引擎,职能部门在传统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应用分层、解耦、重构,实现应用服务化、协同化;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流程梳理、重组、再造,实现业务流程化、一体化。

三大公共基础能力平台为七项数字化转型任务提供通用基础支撑保障。通过对算力、存力、运力资源的统筹建设、集中管理、按需取用,保障学校各类数字化应用系统高速、流畅、稳健地运行,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环境。通过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通用应用系统平台建设,保障学校各类数字化应用系统的标准化、集约化。同时,也支持按照统一的集成规范,对已上线的应用系统进行有机融合集成,形成全域应用系统一盘棋,节约智慧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本,提升效率和质量。

四大支撑保障体系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四根梁柱。组织与资源体系、安全防护体系、运维运营体系以及标准规范体系垂直贯通于智慧校园整个战略规划、战术落实、任务执行。

2024年的智慧重大

智慧重大建设遵循“统筹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建设、统筹平台开发、统筹数据管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分阶段推进,如图1所示。2024年重点是夯实数据资源体系、强化基础平台、建设亮点应用。

图1 智慧重大建设思路

夯实数据资源体系。发布智慧重大数据标准、数据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公共基础数据资源基本实现全面共享。基本完成全校数据资产治理,形成全校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和体系。建设覆盖“一校多区”的统一校级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和应用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在业务数据资源分层、分类、分级以及在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基础上,完全实现部门间统一交换共享数据。

强化基础平台,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一流基础设施。完成网络、云计算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以VxLAN的SDN多网融合为有线网络技术路线、WiFi7为无线网络技术主路线,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的统一认证、有效协同,满足师生随时随地办公和学习的日常需求;建设和优化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成统一运维支撑平台,并结合网络数字地图技术构建网络、终端、用户和应用的四维立体地图,实时感知校园网络状态,快速定位现网问题,一键直达故障根因,初步形成统一运维管理体系。以网络改造、无线网络升级、光纤网络重点覆盖机房和云网融合数据中心建设等核心公共计算基础设施改造为支撑,启动公共数据基础能力平台和公共应用基础组件平台的建设。

建设亮点应用。基于公共计算基础设施和公共应用基础组件能力平台,挑选一批重要紧急、见效快、易实现的“一网通办”事项、“智能处置一件事”和重点应用作为转型示范,响应师生迫切需要,让师生体验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为持续推动智慧重大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七大数字化转型任务系统设计,并启动其中重点应用建设。建成统一的公共应用基础组件能力平台框架,明确应用开发和建设规范,对重要性高、针对性强、实效好、易实现的应用场景有效集成,形成示范效应。统一入口管理,将“一校多区”核心业务全面接入“i重大”。

到2024年底,筑牢根基,搭建基础能力平台,夯实AI赋能智慧校园的数据体系、平台能力和亮点应用,数据治理框架初步形成。建设公共数据基础能力平台和公共应用基础组件能力平台,基础设施初步达到全国高校一流水平。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月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