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也能做艾灸?热敏灸机器人带你感受中医新活力!

 医药世驾 2024-05-14 发布于江西

视频制作︱熊祖颐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王静仪 实习生管丽芳)你见过会做热敏灸的机器人吗?5月9日,记者来到江西省中医院(抚生院区),全国名中医、热敏灸技术创始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正在展示热敏灸机器人的灸疗过程,机器人的机械臂在程序设定下平稳地为患者进行着灸疗。作为中医传承创新的杰出代表,热敏灸技术一经诞生,便引发较大关注。而热敏灸机器人,作为热敏灸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而成的现代化高科技产品,展现了以科技赋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它的诞生,使中医灸法进入了一个标准化、精准化、高效激发得气的时代,让传统中医焕发了无限生机。

传承创新,让传统艾灸疗法焕发新生

针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千年依然不朽,造福了无数人。然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只知“针”而不闻“灸”。针对这一现象,陈日新教授开始思考: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医灸法,为何在近代使用者越来越少呢?为了传承并发扬日渐式微的中医灸法,陈日新毅然投身于灸法研究,寻求一条让古老灸法焕发新生的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经过多年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后,陈日新及其研发团队发现了人体穴位的秘密:人体身上存在一些穴位,这些穴位会对艾热产生特殊的反应,小小的刺激便会使这些穴位出现较大的反应。这就是热敏穴位,热敏灸技术也由此诞生。热敏灸技术一经诞生,便因疗效显著引发了强烈反响,为衰落的中医灸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这项“腧穴热敏化临床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那么,热敏灸技术与传统灸法有什么区别呢?又对哪些疾病有疗效呢?“热敏灸是常规艾灸的专业版和增强版,用我们现在话来说是Pro版和的plus版。”陈日新介绍道,“它能温阳补虚、温经散寒、芳香化湿、活血通络,对于虚症、寒症、湿症、瘀症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陈日新还从现代医学病名方面阐述热敏灸的疗效:“它对过敏性病症、脊柱关节肌肉痛症、功能性胃肠病症、前列腺病症、宫寒类病症、亚健康状态都有很好的疗效。”

目前,热敏灸技术已成为江西中医药行业的一张金色名片,让“北有天津针,南有江西灸”这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助力现代中医高质量发展

热敏灸技术的诞生并不是终点,18年来,陈日新教授不断完善、优化热敏灸技术,并致力于推广普及热敏灸技术,期望能惠及更多的人。在这样朴素的心愿下,陈日新及其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热敏灸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结合,研发了热敏灸机器人,用科技为热敏灸技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热敏灸机器人的研发,源于陈教授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热敏穴的另一个秘密:有的穴位会对恒热的艾热刺激有反应,而有的穴位则没反应,反而对变化的艾热刺激有反应。对于这样的穴位,陈教授解释道:“变化的热刺激需要采用动灸手法,而人工进行动灸手法时要做到长时间不疲劳和精准化、标准化施灸,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我们研发了热敏灸机器人。”于是,2020年7月9日,在热敏灸技术诞生14年后,全球第一台热敏灸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

据介绍,热敏灸机器人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施灸装置,即一个效果更显著的艾热发生器。与常规的施灸装置相比,其能满足施灸得气要求的温度梯度、温度控制、速率控制三要素。第二部分是机械臂,热敏灸机器人依靠机械臂完成各种动灸手法。第三部分则是储存于机器人中的28种疾病的施灸智慧方案,这些智慧方案均经过了长期的临床验证。在三部分的共同作用下,热敏灸机器人便能成功完成施灸工作。相对于人工而言,热敏灸机器人具有不会疲劳、能精准化标准化施灸等优势,同时它还能大大缩短人才培养周期,降低人力成本和技术使用难度,从而推动灸疗技术快速在基层普及。

目前,热敏灸机器人已在社区戒毒所投入使用,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缓解稽延性戒断症状、促进身心康复方面发挥功效。据悉,热敏灸机器人家庭版已研发成功,在不久的将来,医生能通过基于热敏灸大数据平台的视频终端远程指导病人居家治疗,患者也有望在家中实现医生亲自施灸的效果,大大降低就医成本。

赓续数千年,中医正青春。在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学的支持下,热敏灸技术已然走向省内外乃至世界各地,正以全新的活力,推动江西中医药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静仪

复审:邹艳红

审签:邱虎


编辑:王静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