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处江山不物华 | 自具特色的皴法和笔墨

 三远堂 2024-05-14 发布于上海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给画家留下了丰富的笔法、墨法,诸如山水的皴法、染法、点法、积墨、破墨等等。在绘画中运用这些传统技法、笔墨程式来印证自然山水,然后加以变化,以寻找与传统技法不同的意趣,让人感觉既传统又现代地表现出此时此地山水的意境。
作为山水造型基础的线条,创作者必须对虚实、疏密、粗细、轻重、浓淡、大小、长短等形式进行对比考虑,才能充分体现笔墨的节奏、韵律和情趣。

——三远堂·张越

三远堂作品·无处江山不物华

三远堂作品
【作者】张弟德
【作品名称】无处江山不物华1
【作品类别】山水
【作品形制】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2007年
【作品尺寸】纵:138cm,横:68cm
【钤印】师造化、张弟德、三远堂
【题识】无处江山不物华丁亥春月三远堂弟德
作者善用墨法,用淡墨染就山体,再点皴石块和肌理,为了表现山体的物华奇观;大面积、大幅度降低黑色调性,让中间色域占主势,色彩调性设计,营造整体氛围,而运笔使墨、意到笔随,勾斫造型,无不保持层层积墨、层层递加的厚度。山腰的石脊则以横点皴描绘,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
和早一些的《一湾溪水出山来》《泉鸣远水急云来觉山近》比较,《无处江山不物华》不是温柔、娴静的南派山水,没有渔船舟子,没有小桥流水,却生出另一种激情与神奇:忽然放手凝墨,疏旻墨华,积出数重壑崚;深山冥晦,对比着繁花密树,显得苍山巍峨,超逸灵秀。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他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幽情远思,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张弟德得力于华南山水的启示,他也从中原山水的山石结构和云水表现中,提炼出一种墨色积染、水墨氤氲,自具特色的皴法和笔墨。也因此而确立了一种他自创的用来表达山石结构的独特皴法,形成了自己的结构特征。

张弟德官网

卓克艺术网


——| 精 | 彩 | 文 | 章 | 推 | 荐 |——

奇峰高耸入云天 | 留白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千山浓绿生云外 | 一组《山水四条屏》密林、群峰、飞瀑、行云

云来峰动雾去山留 | 留云之法“云雾生时山欲活”

悬崖青壁断 | 山水的图式

春风动山河劲气满神州  | 山水的神韵

汇龙潭月色 | 园林山水画的人文精神

溪山过雨玉境清 | 中国画的构象立意

泉鸣远水急,云来觉山近 | 情与景,意与境

【关于三远堂】

三远堂,取自北宋郭熙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关于“三远”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算是山水的构思观念,但更有随山之远把人带向更远的境界,使人生远离尘俗和烦嚣的现代涵义。
三远堂由堂主张弟德先生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创建。张弟德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工作定居上海,早年擅版画,后进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上海大学美术专业深造,结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和上海中国画院,受教于张大千入室弟子胡若思等先生,画艺不断精进。
张弟德先生喜山水,长期钻研中国山水画技艺而推陈出新,因而以山水画技法的“三远” 用来命名画室,以催自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