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在江苏召开

 昵称37581541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为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推动我国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选育,510-12日,全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在扬州市和南京市召开。

会议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科学技术司领导下,由国家农业生物育种专项(小麦)、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小麦)、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

图片

中国工程院赵振东院士、万建民院士、许为钢院士、孙其信院士,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种业种植司宁鸣辉副司长、科技发展中心杨礼胜主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沈毅一级巡视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黄俊副院长,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局钱万强局长,科技管理局,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科技发展中心、种植业司、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江苏省植保站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来自全国科企高校3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图片

11日上午,与会代表首先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试验基地观摩。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高德荣研究员、张勇研究员和胡文静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扬麦抗赤霉病育种主要进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以及国家小麦育种攻关和核心技术攻关材料抗性鉴定情况。现场还集中展示了里下河所小麦团队新育成的抗赤霉病品种()扬麦33、扬19132等,与会领导对扬麦33和扬19132的抗赤霉病性给予充分肯定。

高德荣介绍,扬麦33是采用分子育种技术育成的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2022年入选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并作为唯一小麦品种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2023年在江苏、湖北、安徽和浙江等省推广面积快速攀升至172.47万亩,预计2024年将超300万亩。抗赤霉病中强筋小麦新品系扬19132高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倒伏性好,2023年入选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抗病小麦新品种和新种质目录,2024年进入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生产试验。

扬麦33对于长江中下游区域来说,为小麦单产大面积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后续配套技术、防控技术的结合也尤为重要,会更进一步地发挥品种抗性以及生产能力。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表示,同时,我们国家3.5亿亩冬小麦有将近2亿亩在黄淮地区。扬麦33、扬19132这些好品种(系),也为我们黄淮主产区和其它区域的小麦育种,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抗性种源。

图片

活动还举办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学术交流。省农业农村厅沈毅一级巡视员致欢迎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高德荣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教授作专题报告并交流研讨。在随后召开的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进展学术交流现场,来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12位专家作报告并与参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建立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9家,居全国第一。省财政投资2.6亿元建设了6个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并着力打造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等重大平台。

图片

12日上午,与会代表赴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实验基地现场观摩,由马正强教授、王秀娥教授团队分别详细介绍了抗赤霉病育种材料。此次会议的召开,交流和共享了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经验和材料,对抗赤霉病育种关键问题达成共识,进一步聚集和发挥小麦育种优势资源,为突破种业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保障。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孙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