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状元锦囊|422分!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初复试第一)

 木铎新传 2024-05-14 发布于安徽


作者 | 木铎厦门大学学员

成绩 | 2024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422分拟录取(初复试第一)

版权 | 木铎新传(ID:muduoedu)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其它一切机构转发,需要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被推送到这篇经验贴的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年上岸厦大新传专硕的Kaisa,初试总分422分,政治83分,英语86分,专业课一121分,专业课二132分。初试排名第一,总分排名第一上岸。这篇经验贴是我在备考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可能没有讲很多按部就班的如何如何做的东西,更多是偏向备考思维方面的经验分享,希望大家在看完之后能够思路清晰一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专业课备考经验

  • 4月——6月:基础书目阅读/基础笔记制作

(根据不同星级的重要性去考虑阅读次数,比如《传播学教程》在这期间看个3.4遍并不过分)

个人基础书单及分析: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

2、《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3、《传播学史》罗杰斯 ⭐⭐⭐

4、《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胡翼青 ⭐⭐

《传播学教程》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是基于厦大近年来的真题风格,我将《范式与流派》的重要性提到与《教程》同一个级别,需要反复多次的去阅读和吸收。(尤其是备考学硕的同学,但专硕的同学也应该针对这本书做足准备《传播学史》可以在看完传播学教程之后以一种阅读故事的心态去吸收和感悟,不必强求在其中掌握很多的知识和考点。而《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则可以用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及起到一个人物词典的作用。

5、《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

《新闻学概论》初读会觉得十分枯燥,但可以快速的从这本书了解新闻学理论的主要知识组成和脉络,其中的红专部分也是厦大的重要出题方向。

6、《广告学概论》陈培爱 ⭐⭐⭐⭐⭐

广告学概论是广告部分的基础入门书目,需要在广告学的基本框架方面吃透和理解透。

7、《广告心理学》黄合水、曾秀芹 ⭐⭐⭐⭐

心理学介绍了大量与广告相关的理论,在考试的时候用上很加分,同时也是广告效果部分的理论支撑,与传播学的说服理论和效果理论也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结合传播学的微观效果研究去理解。

8、《品牌学概论》 黄合水 ⭐⭐⭐⭐

品牌学中的品牌资产、品牌态度、品牌形象等核心名词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个完整而深入的理解。品牌学也是厦大考题中的常客,这本书也需要进行在框架层面上完整的理解。

9、《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

10、《新媒体用户研究》彭兰 ⭐⭐⭐

彭兰老师的两本书足以让我们对于网络传播拥有基础的理解,《新媒体用户研究》更加新和难一点点,两本书互为补充地阅读。

11、《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

在备考学硕的同学中,这本书的重要性是五颗星。对于备考专硕的同学来说,时间充裕的话也应该全面的阅读和理解一遍,辅以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前期打好这种基础就不会出现在后期看到研究方法类的题目一脸懵的情况。

12、《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厦大近年对于新闻史的考察有所减弱,保持在安排一到两个名解的程度。但是依旧建议大家去通读一遍新闻史,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大背景将报刊和报人串联起来,可以减少一些背诵的枯燥程度和记忆度。

1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纪华强 ⭐⭐⭐

对于公共关系可以有一个初步地理解,同时书中的几大模型、公共关系的几个原则也是答公共关系类题目的基本框架。总体来说这本书难度不大,相关的论述也是易懂的,所以推荐大家去完整的理解一遍其中的知识点。

(一)基础教材阅读:节奏感与方向感

看的一头雾水,感觉没学到什么?

节奏感就是能够接受暂时的“放一放”。比如在进行第一遍的教材阅读的时候,不必追求将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而是追求一个整体上对于书本脉络的理解。在阅读完其他的教材,开始回过头来看之前不懂的知识点的时候,那些知识往往能够理解了。

方向感就是要懂得不同书本内知识的交叉处和连接处,懂得不同知识点的在知识版图里的定位归属。比如在读到《广告心理学》中关于广告致效原理的时候,应该要自然地联想到《传播学教程》中霍夫兰的说服研究相关内容,将两块知识“黏连”在一起。在日后答有关广告致效、传播致效的题目时,这两本书的知识就能够都作为答题的理论来源,并且要意识到,这两块看似属于不同书目的知识点其实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传播微观效果研究。木铎的厦大专硕小班课程也是很有针对性的,会把参考书目的知识逻辑整合到一起,自学没有方向感的同学可以咨询一下。

总结而言,教材阅读的最终要义和目标是对基础性的知识点能够说出其核心含义,并能够将其归类到相印的知识板块和知识联结当中,而非孤立的记忆每个基础概念。

(二)基础概念的掌握度:告别背诵的脉络感

要背吗?要背到滚瓜烂熟吗?

在谈到一些在教材上出现的基本概念,也即构成新闻传播学科骨架的元概念的时候,例如新闻真实、新闻失实、把关人、议程设置等,要有一种围绕这些知识单元所形成的“脉络感”,要明白理解大于背诵,当你有了围绕这些知识的脉络感,就会发现诸如名词解释的题型是不用大张旗鼓的背诵书本的,要背的只有核心观念的一句话。

例如在谈到新闻真实的时候,只需要记得“新闻真实就是指新闻报道内容与报道对象的真实情况相符合”,且用自己的话复述即可。接下来便是围绕这一概念形成的知识树: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新闻专业主义)、受到的威胁(新黄色新闻、煽情新闻、虚假新闻等)、确保新闻真实的手段(事实核查)……。在答名词解释的时候,这些知识点各选其一就能够支撑起答题的体量。这种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的脉络感是学习专业课的关键中的关键,在初期基础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势必不能很熟练的说出很完整很专业的这些术语,但是“脉络感”是陪伴基础书目阅读的定心丸,而非追求对书本知识的“完整背诵”。

(三)关于基础笔记的制作:不必看得太重

要针对教材做笔记吗?

出于上述提到的“脉络感”,我个人的情况是没有做专门的基础书目笔记的,而是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融入到后续的专题笔记制作当中,作为专题笔记的基础知识部分。且我个人认为备考厦大的话,无须制作全是书本知识的基础性笔记,一来效率十分低下,难以得到知识增量;二来厦门大学并非是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的院校,出题风格也愈显灵活和延展;三是即便是问到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如“广告和营销的关系”,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理解解答出来,并且可以适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思考,而非拘泥于书本的原文答案。

如果偏向于制作基础性知识笔记,我建议可以将一些冷门知识点,或者一些内容固定的知识进行笔记摘录。比如说广告策划的流程,广告创意的流程,广告创意的几种理论/方法。像这样的知识点往往难以自行发挥,需要进行单独的整理。或者是以制作教材框架的形式辅助记忆知识脉络,切勿将教材笔记制作成十几万字的大部头。

  • 6月——10月:专题知识学习/笔记制作

为什么会出“自主性知识体系”这道题目?专题是干嘛的?专题要做什么内容?专题的知识从哪里来?

(一)答题导向:要有深度与融通性的认识

专题在我的理解里很简单:把院校可能出的题的答案总结出来就是专题,即关于某新传概念的具体体现、意义、成因、影响、改进路径等知识。分属不同板块的知识的集合就是专题。而专题知识也是日后学习的重心所在,写题答题的核心资源所在。专题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写题的时候立马就能够想到之前所整理吸收的关于这个题目的知识,从而有话说。

专题要做什么内容呢?一个好的专题笔记的理想效果应该是:看到专题目录和相关细分知识就能感觉到“这个挺像我们学校会考的”。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目标院校的出题风格去调整自己专题的内容方向,也即专题笔记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有所针对性。

深度性的认识就是在了解和分析院校风格/院校关注话题的基础上,对有些知识做针对性、深度的知识整理,力求覆盖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全部考察角度。例如今年厦门大学专硕的那道“自主性知识体系”题目,其实与厦大新传所关注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乃至华夏传播学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去提前准备过这方面知识的专题,在面对这道题的时候就可以做到有话可说。又比如厦大非常爱考的:“A与B的关系”问题,我们在制作专题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一块的知识做深做透,培养自己的押题思维。

融通性的认识就是在学习专题的过程中所培养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对同一个话题所遵循的相似逻辑的总结能力。例如技术类专题(5G、AI、Chatgpt)所遵循的就是一套相类似的逻辑,而媒体融合专题则对应着媒体转型发展逻辑和作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两套逻辑。这种逻辑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在做相似专题的时候对于较为类似的话题减少篇幅,甚至归入同一专题之中;另一方面就是不同专题之间内容可以迁移化用,灵活迁移。

(二)专题知识范围:涵盖范围和内容来源

专题要做哪些内容?专题内容从哪里找?

在针对自己不懂得知识点和院校风格的基础上对于专题制作有所侧重之后,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出现冷门生僻考点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专题的时候可以寻求一定程度上的“面面俱到”,扩大自己专题的知识面。但对于一些冷门生僻的知识点或是设问就不用花大篇幅去详细做准备,简单地准备几个角度的答题框架(具体体现、意义、成因、影响、改进路径),有一个基本思路即可。木铎的热点班、期刊班在热点专题总结拔高方面会做的非常系统性,也会从答题角度来做专题讲解,比自己做专题会高效很多。如图是我准备广告学和品牌学的部分专题,在宽度上是比较广泛的,不同类型的设问与较为生僻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

该做哪些专题其实是很有自由发挥余地的,除了诸如理论嬗变、媒体融合这样必须准备的专题,最终做了哪些专题其实反映出我们对院校出题风格的一种理解。话题来源可以是在浏览各大公众号中发现的热点知识、可以是在看期刊论文、院校老师论文的时候发现的重点话题、可以是在院校公众号、官网等地找到的院校讲座话题,甚至是自己突发奇想觉得“可能会这么考”......

专题内容从哪里找呢?①自权威论文的内容,②一些考研机构出的推文、推送和解读性的知识,③来自于各大机构的专题课程④自己写。无论是来自于哪里的知识都需要自己去辩证的看待和吸收,明白这么写的逻辑,而非一股脑的复制黏贴。

  • 9月——12月:论述答题训练

框架思维怎么训练?怎么写好论述题?

(一)保证练后复盘的框架训练

Key:思考速度/心态训练/知识扫盲和拓展

框架训练的最终导向是提升自己在拿到题目之后的思维速度,以及看到不会题目也能快速构思的稳定心态。框架训练的方法帮助我在考场的紧张环境下也快速组建了答题框架,使得我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几乎没有将时间耗费到思考上,思路也没有卡壳过,因为框架在脑中已经非常具体。在正式考场上,334和440两门考试中我都提前15分钟就写满了14、15页的卷子。(要知道,我在10月份的第一次模考中,334最后一道实务大题因为没有时间写而空题了,这说明我的思维速度和熟练度在十月份仍是完不成卷子的程度。

同时,通过框架训练所练习的题目以一种扫盲的形式帮助我了解了自己的很多知识漏洞,也从他人处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与答题角度。框架练习的练后复盘也十分重要,在遇到自己不会的知识点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思路混乱的题目一定要在练后查阅相关资料补充知识点,或是再给自己时间写出完整妥善的框架来,并把完整的框架和知识点补充到自己的专题笔记当中去,并时不时的回看这种薄弱的知识点。

(二)含批改的完整论述训练

Key:论点质量+论述逻辑+理论/案例运用+遣词造句

论点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可以从小标题是否清晰明了,观点是否过于陈旧,观点是否紧贴题目设问三个方面去判断自己的论点,也即小标题是否合格。论述逻辑则是在案例运用、理论运用的基础上是否能够论述清楚自己的观点,达成了逻辑闭环。而遣词造句则更多的强调用词贴合新传学科的专业性,就是一些”学术黑话“的使用,这一方面不需要过于强求,在用的时候也应理解黑话的含义再去使用,免得闹笑话。

论述题最关键的就是以上四点,我们在做完论述题,得到学长学姐的批改之后首先去看自己是哪一点做的不好,哪一部分是ok的继续保持的,从每一次的批改中收获自己进步的方向。找学长学姐批改的时候也应该货比三家,多尝试不同的批改风格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批改风格。

(三)关于心态调整

学不完?写不出?答不好?

在我备考的时候也经常会有一种知识太多太杂导致学不完的”错觉“,但要知道新传学科本就是边界薄弱的,哪怕如今的我也有非常多涉猎不足,掌握不深的知识点。又如何呢?哪怕遇到不是很眼熟的知识,只要保证自己能在考场上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写下自己的理解,分数就不会差。所以不要陷入到知识学不完的焦虑陷阱当中去,没人学的完,也不必学完。(当然,基础性的知识还是要必须掌握完善的。

遇到一道题目无从下手,首先要去分析这道题是由于自己基础知识薄弱无法下手,还是因为设问刁钻找不到思路,抑或是因为知识偏难怪而导致两眼一抹黑?在针对不同的情况时候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对自身的了解去分析解决办法。在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好这不是在正式考场上,我们还有精进自己的可能性和查缺补漏的机会。

而在经历大大小小的批改,答题之后,木铎学长学姐的评分和点评可能会让我们心生怀疑:我写的是不是很烂?放宽心,我在参加模拟答题的时候怀疑自己,因为十几次的答题训练中我甚至只上过一次优秀作业。也常常看着大家的优秀作业心生疑虑:他们写的真好,我写的可能只算一般般吧?但是在短暂地怀疑自己之后我便会把这种疑虑抛掷脑后,而是从论点质量+论述逻辑+理论/案例运用+遣词造句几个方面去分析自己做的不够好地方面。同时我也这么安慰自己:不需要太过华丽的辞藻和前沿的理论,完完整整将自己的理解地答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二、政治备考经验

4——6月:《精讲精练》+《肖1000》

我是从4月份就开始政治科目的学习了,因为我觉得看视频课很容易犯困且效率较低,就没有选择跟老师上视频课,而是直接开始阅读肖爷爷的《精讲精练》,采取一章精讲精练+一章肖1000题目的方式进行练习。如果速度比较快的同学可以在这一期间二刷甚至三刷肖1000题,同时回顾《精讲精练》里的原文内容,一遍遍把自己不会的容易记混的知识点理解清楚。大概的时间分配是一天1个半小时左右。

7——9月:徐涛+腿姐练习题

从这开始可以去做腿姐、徐涛两位老师的习题集,会发现出题的风格与肖爷爷的有所不同,但还是推荐大家去做一做,不必在乎正确率的多少,而是去思考自己有没有从中查缺补漏,并可以开始做一做自己的易错点笔记,错题笔记了。将自己错的最多的知识点,容易记混的知识点单独提取出来做称自己的错题笔记。时间分配仍旧是1到两个小时左右。

10月——12月:肖4肖8/模拟题/背诵手册

这三个月的时间我主要分成三个重点。首先是对于背诵手册可以开始背诵了,不用纠结用哪个老师的,其实都还可以,挑选一本每天翻看就ok了。(每天40分钟左右)然后是用刷题小程序等开始大量的刷题,看得到的题目都可以去刷,不用过于在乎得分和正确率的问题,能帮你找到知识漏洞的题目都是好题。12月里政治是大头,只要好好地完成练习并且背诵就可以了,一般要背诵2-3遍。肖四背诵可以去找一些老师的带背去看看,挑选符合自己背诵习惯的带背进行跟背,会比直接背肖四答案会轻松一些。


三、英语备考经验

1.持续性的背单词在4月份这个节点,同学们一定要开始去背单词!!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同学!现在才开始背的同学也不要太有压力,一定要背清楚单词的意思,力图记住一些常见单词的不常见意思,并且联系具体语境来背诵单词。这一点许多背单词app都可以帮助大家做到。单词的背诵需要一直持续到考前的一天,我个人每天安排一个小时来进行单词的背诵,这个时间可以分割成三个20分钟,可以将每天的碎片时间拿来背单词,只要总的时间达到1个小时就ok辣。

2.会复盘的真题训练。同时阅读作为考研英语的核心,只推荐做历年来的真题。但不要走马观花地一套一套往后刷,弄清楚自己选错地原因和正确答案地逻辑才是最重要的。B站有很多老师和up主都有关于考研英语阅读的逻辑分析和错题类型分析,可以在刷完几套之后去B站学习一下,再对应到自己的错题当中去,并在之后的刷题在尝试使用这些经验去刷题。

3.小三门。小三门的学习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的难度,建议大家在单词基础巩固得不错的基础上再进行刷题学习,主要去学习新题型的解法,因为新题型大家容易十分,且一个选项就是2分,比较容易拉开差距。翻译和完型填空大家基本都可以获得一个还可以的分数,实在薄弱的同学再去搜集相关的课程学习即可。

4.作文练习。英语作文对于我来说是我掌握的最不好的一块,因为直到考前我都没将小作文的模板背熟练,大作文也没有找过学长姐批改,完全是再考场上全凭感觉发挥。可能是因为福建地区的改分较松,故没有在作文上给我扣太多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