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阿尔卑斯山

 张效雄 2024-05-14 发布于湖南

走进阿尔卑斯山

从德国慕尼黑出发,乘坐大巴车往西行,不久就进入了阿尔卑斯山脉。

时值初夏,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疾驰,窗外一片翠绿,远处的山顶上,白雪在阳光的映照下,泛出的金黄色,与湛蓝的天空交织在一起,飘飘荡荡,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竟然有了无限的遐想。

设想冬日的阿尔卑斯山,满眼白雪皑皑,冰川连绵千里,银白色的山坡在蓝天下抖动。雪山下里会传来滑雪橇孩子们的笑声。

峰回路转,公路旁的绿树和草原迅速地向后移动,远处的雪山巍峨挺立,一直引领着我们向它奔去。

进入大山之中,车停在天鹅湖畔边。湖水清澈静谧,没有看到天鹅,雪山倒映在雪水化成的清水里。倒是有些仙气。附近山上有两座古堡,据说是什么什么国王的杰作,他劳民伤财建设这么一个古怪精灵般的屋子,自己没有享受多少,倒是给后人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听导游陈晓明滔滔不绝地说着城堡的故事,继续一路向东南行驶,山色葱茏,山间湖泊不止一处两处。湖泊的蓝,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大蓝,还有干净得发亮的泉水、瀑布。静静的峡谷、一望无际的绿野,绿野上的野花,让我们的眼睛都变绿了。抬眼可以看到,山峰头顶白云,肩披冰川,腰系翠林,清溪濯足。一座座大山,犹如穿着翻云滚浪的大裙子,裙子上挂着一串起起伏伏的小山峰,在阳光下云蒸霞蔚,一片灿烂。

走进欧洲,几乎处处都可感觉到阿尔卑斯山的存在,难怪它被人们称做“欧洲的屋脊”。

阿尔卑斯山这个名称,在拉丁语中意为“白色”,因群山峰顶终年积雪,山谷冰川数万年发育而得名。它西起法国东南部,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南部,东至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这个山脉呈弧形,东西延伸,分为西、中、东三段。阿尔卑斯山西部山脉最窄、高峰最集中的山段,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在法、意两国边境。阿尔卑斯山中段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阿尔卑斯山东部海拔相对较低。山脉主干向西南延伸,分为两支,一支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另一支向东南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孕育了欧洲大部分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有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环绕着阿尔卑斯山的一圈城市,有米兰,都灵,日内瓦,伯尔尼,苏黎世,慕尼黑,维也纳,威尼斯等,个个都是千年名城。从巴伐利亚到波河平原,从黑森林到罗纳河谷,从汉尼拔到凯撒,从查理曼到拿破仑,整个欧洲的历史与人文,有将近一半绕着阿尔卑斯山转来转去。它不仅为几乎整个欧洲供给着甜水,也为这片土地提供无穷无尽叙事的源泉。

自然景观是阿尔卑斯的底色,迄今仍旧鲜活的历史与文化的沉积,则是它的油彩。它也是世界上最易于亲近的雪山山脉。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奥地利,还是进入瑞士,总觉得这是一座城市间的中央公园。在这公园里,国与国之间不设防,开个车可以进到山的尽头。划只船可以达到湖的彼岸。人们坐个缆车,可以上到山顶,如果想亲近山林牧场,可以拄个拐杖徒步进山。

进入瑞士以后,自然要登上雪山之顶。这是电影人物007曾经大展身手的地方。当然不是拄着拐杖爬上去,山间有缆车,不过设置很陈旧,还要分乘四段才能达到顶峰。缆车由单缆支持,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单缆车。车体很宽大,一个车厢可以乘坐十来个人。站在里面有浮荡的感觉,穿云赶雾,宛如仙人。缆车接近米迪针峰时,有撞向山壁的恐惧感,于是又想了那个英勇无畏的007和他与美女的缠绵故事。登顶以后,寒风刺骨,立马让人们经受了一番庄严的洗礼。

在阿尔卑斯山腹地,坐一趟传说中的金色山口列车,那是神仙般的感受。金色山口列车是瑞士旅游局特别设计的铁路线路,特别使用的观光列车。车窗特别大,顶棚有天窗,山光美色,一览无余。

金色山口列车的神奇,是将雪山、牧场、村庄,和日内瓦湖、图恩湖、布里恩茨湖、琉森湖等风光最美的湖泊连接在一起。连接了瑞士中部德语区的古老城市琉森,与西南部法语区优雅的湖畔城市蒙特勒。明丽的湖水,悠闲的牧场,美丽的葡萄园,尽收眼底。

金色山口列车在琉森湖附近终止,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除了雪山,瑞士最醉人的就是湖泊了。散落在山间的湖泊,颜色独一无二,就像天堂里才会有的那种蓝绿色。近处,天鹅和野鸭在湖水里游弋,远处,湖岸线蜿蜒曲折,把卢塞恩城和周边的山峰连接起来,很多地段是耸起达海拔1500多米的峭壁和山峰。

再往山里行驶,进入因特拉肯小镇。这座蓝天、白云下的小镇,如一颗宝石,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给高山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小镇铺陈在一条小河两旁,古朴宁静却如大花园一般。走过一片鲜花簇拥的绿地,来到小河的桥上。桥上有几个游人在拍照。河水清澈透明,把游人、花丛、绿树和雪山,倒映在水中,宛若诗一般的意境。此时此刻,不得不感慨,阿尔卑斯山有这么多令人迷醉的色彩,是大自然独赐给它的。自然气候决定了阿尔卑斯山优裕的自然条件,这般鲜艳夺目的山色,不需造作,不用打扮,只要无声地呵护着,则功莫大焉。

我们顶着星光转了无数个弯,来到山中的一个小镇住下。早晨起来,居然发现借住在群山下的牛群和草场之中。小镇宁静,牧场舒展,一望无际,寂静无声。

奶牛在悠闲踱步,会有清脆的铃声从他们的项下传来。红瓦尖顶的农家小屋坐落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上。几株大伞盖似的老树,枝繁叶茂。眼前的景致,舒舒坦坦、整整齐齐,就是一幅图画。

忍不住走进这画中去。鹅卵石铺成的小街,一尘不染,木屋的外墙用白松树皮包着,在晨光下泛出起伏的波纹。屋檐下齐齐整整地堆着冬季用的劈柴,连牛棚的窗沿上都摆着大花盆,粉红黛绿一片。用不着美酒,只需一阵带着花香的山风,就会熏得人心旷神怡,在绿色中醉了

再往东南,大巴驶出阿尔卑斯山口,豁然开朗,进入了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就在眼前,我们远远地看到威尼斯城了。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现岳阳市屈原区)。湘潭大学1977级学生。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新闻阅评专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随笔集《蓉园笔记》,论文集《新闻文化随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