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前景如何?内分泌专家这样说

 笑谈人生iavo6h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殷浩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程新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报道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C)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
5月13日,一位上海三甲医院内分泌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幼稚细胞,它可以向各种功能性细胞转化,未来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肿瘤以及其他疾病会逐步应用于临床,现在国内也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它仍然存在伦理的问题,以及如何控制干细胞分化的问题,所以真正应用于临床可能要有一段时间,包括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上述专家认为,长征医院报道的干细胞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例是一项突破性的进展,但同时也是一个个案。“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前有更具经济效益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疗法的价值并不大。”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干细胞疗法可能更有前景。”
图片
上海长征医院方面以及中国科学院程新团队均婉拒了第一财经记者对这项研究成果的采访,但表示相关研究工作仍在推进。
目前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中,最受关注的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其代表药物为司美格鲁肽。此类药物的治疗机制是激活体内的GLP-1激素受体,它也可以帮助调节人的食欲,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今年年初,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商品名“诺和忻”)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类药物。
早在201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推出新的医治标准指南中,就已提出,不将胰岛素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并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将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糖尿病的首选注射疗法。
不过近年来,随着GLP-1药物在减重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好的疗效,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司美格鲁肽超适应证滥用的情况,这也引起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对此,上海市内分泌医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肥胖症的病因是需要分类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所有的肥胖症都可以通过GLP-1药物进行治疗,要通过诊断后才能用药,也不是所有'胖子’都必须服药才能减肥。”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