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查后过于明显!乳腺癌复发转移的5种信号,CT报告早就告诉你了

 乳腺癌互助圈_ 2024-05-14 发布于福建
要说复查时最让乳腺癌患者忧心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复发转移”。一旦出现转移,就说明病情出现了进展,需要尽快改变治疗方案将癌细胞歼灭。
那么在复查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征兆是提示癌细胞转移已经出现呢?答案是肯定的。比方说,CT报告中的那些转移“暗示”!


  01  

这些CT字眼,可能是转移征兆


1.肺转移
乳腺癌患者在出现肺转移的初期一般没有特殊表现,但随着癌细胞侵略肺部组织,会逐渐出现胸部疼痛或者不适、气短、气喘、咳嗽咳痰、甚至咳血等临床症状。当乳腺癌转移灶位于支气管内膜时,咳嗽的症状会比较明显,而且还可能发生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表现

如果乳腺癌患者出现了以上表现,而且CT检查提示出现了多发结节、占位、钙化、毛刺征、磨玻璃结节,且每次复查是都在增大,或者出现了胸水,那么极有可能是出现了肺转移[1]


2.肝转移
由于肝脏血运丰富,并且还拥有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所以癌细胞更容易顺着血液到肝脏部位“扎根”。如果乳腺癌患者出现了肝转移,会出现腹部不适、腹胀、腹痛、恶心、发热、厌食、背痛、体重减轻、肝区持续性疼痛、黄疸等表现。

CT表现

一般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散在分布,单个转移灶少见,少数病灶内可见钙化,较大的转移灶内可见低密度的坏死区[2]


3.淋巴转移

颈部、内乳淋巴结、锁骨窝、腋窝等部位都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常见部位,当乳腺癌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的时候,可以在局部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可能还会伴有疼痛,无法推动等特点。


CT表现

行CT检查可以确定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在报告单上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边缘强化伴中心低密度、中央坏死、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淋巴结周围部分或全部消失等描述[3]


4.骨转移

骨转移也是乳腺癌患者常出现的转移部位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间歇性的疼痛,且较,但随着转移灶扩大,疼痛加剧,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还有一个常见症状为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变形,塌陷,骨髓压迫,高钙血症等症状。


CT表现

常表现为骨质缺损或破坏,骨折,骨体积增大,边缘可有轻度硬化和不同程度的膨胀[4],若是仍不明确还需进一步进行核素骨扫描或者PET-CT来确定转移灶的范围和大小。


5.脑转移

常伴有头部剧烈疼痛,当压迫脑实质时水肿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行为改变、精神异常等,如果转移的肿瘤部位在神经区域,那么会导致感觉异常甚至出现偏瘫。


CT表现

颅内多发或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以多发病灶多见,可呈高、中、低或混杂密度,肿瘤小者为实性结节,大者中间多有坏死,呈不规则环状[5]

提问

CT检查出现了上述异常一定是复发转移了吗?

互助君

不一定,CT检测是判断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重要依据,但并不是满足了其中一两个条件就一定是复发转移了,还需要综合肿瘤标志物、病理活检等检查来判断。

// 

在复查时,建议6-12个月复查一次CT;如果出现了头晕、头痛、喷射性呕吐、癫痫等症状时还要进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是否出现了脑转移。



  02  

这4个症状,也需要警惕 

除了CT表现外,当出现这些临床症状,也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复发转移。

✦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也是一种消耗类的疾病,当出现了复发转移时,癌细胞会在体内不断增殖活跃,争夺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和营养,所以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所以我们常说,虽然体重太高对乳腺癌患者是不友好的,但过轻的体重也需要提高警惕,有研究显示:肥胖和超重的乳腺癌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可增加33%[6],不仅如此,患者体重减轻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且体重下降幅度越大,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7]

所以建议各位觅友们养成按时称体重的习惯,如果胖了,可以即使调整运动和饮食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果持续变瘦,而且还伴随着其他不适,吃很多也胖不起来,那么要尽快前往医院明确病因。

在管理体重时,BMI(体重指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BMI在 18.5-23.9kg/m²时,是正常的体重范围。当BMI<18.5时代表体重过轻,BMI>23.9时代表着超重。

✦ 不明原因的发热

发热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如药物使用后引起的“药物热”(注:治疗药物引起的发热,其关键特征是停药后热退),热度平均可达38.5℃(有的可达39-40℃);癌细胞活跃引起的癌性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或是白细胞减少导致的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体温≥38℃,持续超过1小时)

所以如果出现了持续发热,怎么治疗都不退烧或者反复发烧,那么就要怀疑是不是肿瘤细胞又“卷土重来”了。此时除了进一步明确病因外,还要多喝水,多休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来缓解症状。

✦ 不明原因的疼痛

疼痛是身体组织和器官受刺激后向大脑发出的求助信号,乳腺癌患者常出现的疼痛原因有[8]:肿瘤浸润压迫周边组织,治疗造成的局部组织或神经损伤,以及肿瘤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的疼痛等。

当偶尔出现某个部位的疼痛,虽然不一定是肿瘤,但若是疼痛持续加重,而且时间越来越长,就要尽快确定是不是肿瘤转移引起的癌痛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是阿片类药物来缓解疼痛。

✦ 不明原因的乏力

营养不良、治疗对身体的负担都可能会让乳腺癌患者出现乏力的症状,而且肿瘤细胞也会通过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及神经传导,导致乏力持续加重。

当乏力持续时间长且通过补充营养和适当锻炼都无法减轻时,要明确是否出现了复发转移。另外,乳腺癌回归工作和生活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要平衡好工作和休息,避免对身体造成新的负担。

  03  

做好这3件事,阻止癌细胞“卷土重来”

癌细胞是一种欺软怕硬的家伙,当你变强了,它也就弱了。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做好以下三件事,让自己“变得更强”。

积极配合治疗

乳腺癌治疗策略很多,无论是哪一型的乳腺癌,都有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将它们“围追堵截”。除了手术和放化疗外,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还可以使用内分泌治疗抑制癌细胞生长,HER2阳性和低表达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除了口服的化疗药物外,部分患者还可以使用免疫治疗来对抗癌细胞[9]

因此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了解疾病,摆脱对它的恐惧,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将癌细胞“一举歼灭”。

平和应对各种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与许多不良反应“相遇”,所以大家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学习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做到有备无患。比如:

出现骨髓抑制时,可食用五红汤、泥鳅汤、牛尾汤,以及其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来帮助升白;

出现恶心呕吐时,注意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油炸食物;

出现口腔溃疡时,避免热、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

出现骨质疏松时,可多晒太阳,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多吃高钙食物。

// 

除了饮食管理以外,乳腺癌患者还需采取必要性的治疗措施,如白细胞降低时可能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升白针、服用升白药物;恶心呕吐的乳腺癌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止吐药(如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等);口腔溃疡的乳腺癌患者,可使用意可贴、冰硼散等敷在溃疡处;骨质疏松的乳腺癌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和维生素D等。


不要过度忌口

饮食清淡≠过度忌口,有许多乳腺癌患者会担心吃某些食物会引起复发转移,于是这不吃那不吃,每天清粥小菜。但其实,经过治疗后,乳腺癌患者康复会更需要营养,要尽可能进食新鲜、营养丰富、种类多样的食物。

而忌口需要忌的是过于油腻、生冷、辛辣等会影响肠胃功能的食物,以及腌制品、酒等食物。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还需要忌口蜂王浆、紫河车等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因此,除了个别食物外,大家其实无需过度忌口,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觅友互助
姐妹们!今天互助君想帮一位乳腺癌姐妹发个求助帖:骨转移了,打算去上海看诊,请问大家有没有推荐的医院和医生?

这位姐妹之前分享了自己和感冒斗阵的经验《31天吃了十几种药,乳腺癌感冒后,后悔没做好这件事》,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贴,如今她想要去上海看诊,互助君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帮她,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转发到相关群,感恩姐妹们!
图片来源:觅健APP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吧

更多
相关文章
■ 这种致癌物2小时就能进入大脑,还影响雌激素!乳腺癌患者可得当心
■ 这种水果有抑癌成分,即将大量上市,但这5类乳腺癌患者最好少吃!否则癌细胞又要搞事情
■ 癌细胞很怕你坚持这项运动!每天5分钟,乳腺癌患者能活得更长!

温馨提醒:文章旨在传递疾病知识,不作为诊疗方案推荐及医疗依据。

责任编辑:觅健十一

参考文献:

[1]吴怡玫;李鸳;李洁;邓梅芳;陈日玲;陈淮;黄绥丹.肺转移瘤CT表现[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2):152-156.

[2]Liver Metastases: Correlation between Imaging Features andPathomolecular Environments.RadioGraphics 2022;42doi.org/10.1148/rg.220056

[3]赵欣,阳君,刘东,等. CT能谱成像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2):214-217,229.

[4]许阿磊,徐慧琴,汪 会,等. 精准定量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肿瘤影像学, 2020, 29 (2): 169-174.

[5]李北平.脑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1):190-191.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1.190.

[6]PROTANI M, COORY M, MARTIN JH. Effect of obesity on survival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3(3): 627-635.

[7]刘新义,奚凯雯,陈允允,甘露,吴怡颖,方琼.乳腺癌病人辅助治疗期间体重变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3):2267-2271.

[8]周燕,等.中国保健营养 2019,29(19): 249-250.

[9]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12): 1092-118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