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须知

 新用户35158631 2024-05-14 发布于江西
1、针灸前的着装准备
总的来说,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裤、鞋袜。最好旧的,不要是白色,有时难免针孔出一点血,艾灸会有黄色焦油样物质,难洗。
女性长发应带几条扎头绳。
治疗颈部、肩部、上背部的患者,最好内着背心,方便暴露患处。
2、针灸前后宜忌
针灸具有刺激性,因此不要空腹前来治疗,亦不可过饱。
针灸前后(针灸当日与其后一日)宜饮食清淡、节制,不要食用刺激性(辛辣、油腻煎炸炙烤、冰冷)、难以消化的食物,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不可剧烈运动后、大怒大忧愁、大疲劳时行针灸治疗。
针灸前后应节房事。
总之,治疗前后,应安排好日常生活的种种,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前来治疗。
承淡安先生对针灸摄生如此总结:古人对施灸异常慎重。于施灸之前三日止房事、避劳役、节饮食、戒忧愁忿怒;灸后戒立刻饮茶进食,宜入静室,卧片刻、远人事、忌色欲、平心静气。凡百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饮食务宜清淡,而禁厚味生冷,盖所以养气和胃也。实则饮食无制,房事不节,为致病之总因,固不必因灸而宜如是也。今之人每不能如古人之所戒,惟节饮食、慎房事,则不可再忽也。(摘自《中国针灸学讲义》)
3、不适宜针灸的情况
急症重症(但感染性发热,有时针、灸、火罐、放血会快速退热,不在此例),重大手术后未恢复时,精气极其衰疲之时,血小板减少出血不易止者,痈疔丹毒(不宜灸)。
承淡安先生总结为:风雨雷电,大雾大雪,祈寒尚暑,亦在禁忌之例。此由于气候暴变,气压猝起变化,不适于病体而禁施灸,理有可通。
伤寒、痢疾、白喉等急性传染病,丹毒、恶性肿疡(疔疽癌肿)、急性盲肠炎、心悸怔忡、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传染性皮肤病、肺结核末期、血压高度症、高度贫血(摘自《中国针灸学讲义》)
4、针灸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出血,棉球按压(不要擦、按揉),一般很快止血。
皮肤高起鼓包,为皮下出血,仍是棉球适度按压12分钟(切勿按揉),即会消失。
晕针,感觉不适立即呼叫,由医生处理。一般快速起针后,将患者放倒,腿抬高,并给予糖块,即可便能缓解。
有些病人在针灸时特别疼痛,可能因为紧张引起,紧张软组织缩紧,针刺会痛;另外,针刺时紧张,留针时放松,两种状态下体位会有细微的变化,尤其是病处,针在皮肉中的位置在留针时与刺入时不同,就会出现“医生,这根针怎么特别痛”的情况。针刺时尽量放松,尽量处于一种舒适的姿态与精神中,可以在针刺时将意识放于自己的呼吸,转移注意力。
承淡安先生:皮肤过于紧张者,刺下每感剧烈疼痛;皮肤十分弛缓者,易于移动,且以坚韧而不易刺入,故痛感每较常人为重。
患者之体位以舒适与筋肉弛张之程度成自然为标准,如是在施术之中不致十分移动。若其姿势属于勉强,必中途转侧,发生折针屈针之弊。(摘自《中国针灸学讲义》)
5、针灸的副反应
有极少数患者,针灸拔罐后疲劳乏力,精力不足,此时顺其自然,多多休息即可。
针后有局部酸胀感,即是“针感”的持续。一般不要紧,注意休息,尽量少活动,第二天就会缓解,长者隔天消失。我时常比喻,让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慢速的跑个1km,他能跑下来,但是在第二天、第三天仍会有比较强的肌肉反应,注意休息、营养、拉伸,持续运动,这种情况便会消失。一个道理。
承淡安先生认为这种起针后持续的酸胀感是医者手法太重、针伤皮肉引起。我不同意,有些时候即使用0.25mm细针做“糖针(舒适针)”针法,有些病人也会出现持续针感,更不用说现下有些针灸流派为了增强刺激,采用“滞动针”一类针法,加重对筋膜的刺激量,以期得到更好的疗效。最重要者,现在的针具与刚建国时完全两样,这样细滑的针,只有刺激量不够,不大会对病人造成损伤。
还有一种情况,极少见。针后原发病反而加重。一般而言,排除治疗时使用重手法的原因,便是“瞑眩”,可以理解为疾病过关时的拉锯,过去了,便海阔天空。为了过关,患者应坚持治疗,并将其他的工作、生活中的琐碎压缩,使精力、精神都放在愈病上,疾病便会向愈。关于针灸“瞑眩”,代田文志在《临床针灸治疗学》论述详细,我将原文摘抄,放在今日第二条中。
6、针灸治疗的时长
一般留针15-20分钟,拔罐7-10分钟。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是很累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时长与长时间留针的疗效一样,甚至优于长时间留针(也有这样的研究,可以自己找了看),且不易疲劳,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如果想延长针刺效应,可以选择嵌针、皮下针、埋针。
7、针灸的疗程
“医生,我要针几次会好?”
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觉得很难回答。老前辈如何设置疗程呢?我参考了陆瘦燕先生的医案,在《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中有两种方式进行疗程,一者处于急性发作后的窗口期,每日治疗,连续6-10次,痊愈即罢,未愈,间日针刺,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一者慢性病,间日针刺,12次为一疗程。满12次后休息2粥,继续下一疗程,直至得到满意疗效为止。
于上海医保定点处诊疗,因非医原因,一般每周2次治疗,至多不过3次,针治人群,多为慢性病、老年病,此种情况不必纠结疗程,将针灸作为适宜技术,以舒适为目的,持续针灸下去即可。每周2次治疗,中间休息3天左右,实在不用再另外设置疗程间期了。
在可以一周针灸三次时,我曾收治一位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老年女性k阿姨。她很信任我,问我要针多久,我说一年,她的症状三个月左右消失,半年左右基本临床治愈,但还是继续针满了一年。现在仍时时找我看诊,保养的好,已7、8年了,未再复发过。
怎么说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吧。
灸呢?
承淡安先生与陆瘦燕先生,均推崇直接灸,灸至起泡停止,一般不过67次。直接灸又叫瘢痕灸,部分会留下永久性疤痕,现今不用,均是隔物灸、悬灸一类。这类灸法以保健、舒适为目的,只要医者把控适应症、灸量与时间,每日灸治亦无害。
针灸治疗的疗程,代田文志先生总结的非常好,我会放在公众号后面的文章中,有兴趣的找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