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女兴唐传第四十七回

 韦诡 2024-05-14 发布于云南

第四十七回

李怀珠和李怀玉兄弟二人,经过很多奔波,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总算相逢团圆了。

这次阵前见面,谁也没有料到,就连夜里做梦也没有梦到。

因此,兄弟二人都非常激动,真是酸、甜、苦、辣、喜、忧、悲、凄,一起涌上心头。

不知从何说起,所有这些都用一个“哭”字来表达。

哭了一阵,心情才平静下来。

经过程咬金、常秀兰的相劝,兄弟二人才打算先到唐营。

在回营的路上,兄弟两个肩并肩,并马而行。

李怀玉问“哥,你知道母亲的下落吗?”李怀珠摇摇头。

兄弟俩因为不知道母亲的确切去处,也不知道现在的境况如何,都很伤心,感到十分内疚。

目前好不容易把他们抚养成人,他们本来应该在老人跟前行孝,如今却母子分离,兄弟俩都觉得对不起老人。

兄弟俩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由于惦记母亲的安慰,顿时消失了。

他俩谁也不说话,默默的走着。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离身边儿不安。

这是他们母子的深情。

回到唐营,程咬金忙自己的事去了,常秀兰觉得他兄弟相见,一定有不少话要说,便暂时离开。

兄弟俩回到房里,就热切的交谈起来。

先是李怀珠把自己的经过说了一遍,李怀玉才知道哥哥为了寻找他,杀人外逃,也受了许多波折。

接着他也把自己这一年多的事情,讲与哥哥听。

后来说到自己中了状元,两人都很欢喜,不管怎样,总算有个出头之日了,总算为祖先争了光。

李怀珠还对弟弟说,月英、玉蓉、玉莲现在都在山上。

怀玉又问了一些细节,才知道她们的前后经过。

只是不知道凤英的下落,兄弟俩有些遗憾,也为她担心。

李怀玉垂头丧气,十分后悔地说“这事全都怨我,太粗心大意了”。

“你不要太难过,咱们留心寻找就是了”。

“凤英太要强,也太多心。

在两军阵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她是女扮男装”。

“她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认她,是有意的”。

“一定是这个原因,认为我嫌弃她,负了她的情”。

“以后我们找到她,好好跟她解释,她们姐妹,对咱们太好了”。

“是呀,要不是她们姐俩,哪有我们的今日。

噢!我想起来了,月英、凤英可能知道母亲的下落。

昨天,只顾忙别的事,忘了问她一声”。

“很可能她姐俩知道,听说她们到过咱家,把官兵打退以后,保护着母亲走了”。

“对,上山以后好好打听一下”。

兄弟两个正在说话,程咬金和常秀兰进来了。

程咬金见兄弟二人说得正热乎,便打断他们的话题,说“本来想让你们多谈一阵,可是军务在身,咱们得先商量一下正事”。

李怀玉赶紧说道“老千岁有话请讲。

我们的事以后慢慢说”。

常秀兰说“我和老千岁合计了一下,想打听打听山上的情况”。

李怀珠急忙站起来,对常、程二位说“有话你们尽管问,只要我知道都告诉你们”。

“李寨主请坐”。

程咬金说,“前两天我们抓住许国的一个奸细,他说你们山上跟许国有来往。

李寨主不必疑心,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弄清情况,你可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千岁放心,有我兄弟在场,我当然要以实情相告。

从现在起,我就是唐营的人了。

山上跟许国,据我了解,没有什么往来”。

“山上的粮草是从哪里来的?”“不清楚”。

“山上可有两个和尚?”“有,他们不经常在山上”。

“李寨主,你既然乐意归顺,我们十分欢迎。

咱们既是一家人,我就直说了。

据奸细讲,山上的粮草都是通过两个和尚从许国弄来的”。

“这事我确实不知道”。

“我们信你的话”。

程咬金说,“这两个和尚跟山上的何人最亲近?”“副寨主潘成是法禅的徒弟”。

“他跟你相处的如何?”“不错。

我们是结拜兄弟,他还把大寨主的交椅让给我了”。

程咬金沉思了一阵,忽然面带忧虑的说“我看这个潘成靠不住”。

“啊!”李怀珠也似乎明白了。

“他跟许国一条心?”“我看是”。

“要是这样,山上可能要出事”。

“对。

不是可能,而是肯定要出事”。

“那该怎么办?”几个人商议了半天,决定赶快上山。

常秀兰立刻传下命令,三军向二龙山进发。

二龙山上,确实出事了。

潘成按李怀珠的吩咐,先带着人马归山,可到了山上以后,他就放出风来,说是大寨主李怀珠被唐营捉去了。

首先感到吃惊的和悲痛的是吴月英、胡海棠等几位姑娘,急得快要哭了。

大家围坐在一起,不知该怎么办。

说了半天,也没想出个良策。

正在着急的时候,进来一个丫环,见她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便大胆问是为什么。

海棠就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丫环说“我听到的不是这样。

我听喽兵们说,大寨主在阵前和唐营的一个人抱头痛哭以后,就跟人家走了”。

几位姑娘听了,半信半疑。

吴月英想了想对姐妹们说“咱们在五凤岭捉了一位唐将,现关在后面的房里,我去悄悄问问,看唐营里有什么人认识大寨主”。

大家觉得有理。

吴月英换一身男装,悄悄来到马士魁的房里。

她先安慰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地问“请问马将军,你们营里除了常秀兰元帅以外,还有什么大臣随军?”马士魁瞪了吴月英一眼,没有吭气。

“马将军,我决不是打听你们的军情,确实是有个重要的事情想问问”。

“问什么?”“我已经说了,只问几个人,别的什么也不问,马将军只管放心”。

“有一位监军叫程咬金,他是千岁王爷”。

“就这么两位?”“还有一位军师,是新科状元”。

“他叫什么名字?”“李怀玉”。

“李怀玉?”“对,其他还有先锋,押粮官……”。

“将军不必讲了”。

吴月英又问了问李怀玉的情况,心里已经明白了。

她谢过了马士魁,急急忙忙回到了绣楼,把马士魁的话,对海棠等人讲了。

“我看李寨主不是被唐兵捉走了”。

“难道他们兄弟相认了?”“一定是这样”。

“潘成为什么不说实话?”“弄不清楚”。

吴月英等人正在猜测,忽然丫环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小姐,不好了,出了大事了”。

“出了什么大事了?”“副寨主带着人把楼围了”。

“为什么要围?”“不知道”。

“姐妹们不要慌”。

吴月英说,“咱们出去看看”。

吴月英等人来到楼门口,往下一看,潘成果然带着人站了一片,他骑着马,立在众喽兵当中,正准备往外叫月英她们,一看这几位已经出来了,便大声说“众位小姐听了。

我们的大寨主被唐兵捉去了。

唐兵很快就要攻山,他们有五万多人,兵强马壮,我们要跟他们硬拼,恐怕是胜不了。

所以,我想带你们到别处去”。

“潘寨主,你打算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吴月英问道。

“到哪去我也说不准。

反正先离开这里,免得到时候吃亏”。

“你还是说个地方好”。

“你们不要再细问,先下来准备一下,天无绝人之路,去处有的是”。

“好吧!”吴月英说,“多谢寨主对我们的关照,我们回去收拾一下”。

“时间不要长了”。

潘成确实和许国有交往。

自从宇文化及到了许国以后,为了报仇复国,就对许国的国王说了许多唐朝的坏话。

他说,唐朝十分仇恨许国,很快就要派兵来征讨,趁唐朝刚刚建立,还没有立住脚跟,先下手为强,派兵去打唐朝。

许国听了宇文化及的话,信以为真,就一面向唐朝送战表,一面做准备。

许国除了在本国操练人马,还通过法禅、法空两个和尚,在二龙山建了个据点,供应他们粮草和军械,让他们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潘成捉住李怀珠以后,本想要把自己的打算对他讲,一听李怀珠说,他有个弟弟,可能到长安考状元去了,就暂时没对李怀珠说实话,潘成怕万一李怀玉中了状元,李怀珠变了心,将这里的情况报告给唐朝。

于是,先跟李怀珠结为兄弟,目的是先收他的心,以后见机再慢慢吐露真情。

今天上午,潘成在阵前见李怀珠和李怀玉相认了,感到大事不妙。

回山以后,他先放出风声,说李怀珠被唐兵捉走了,然后打算把吴月英等人诓到许国,作为人质。

潘成回山,把自己的亲信们叫来,一切布置妥当,便吩咐赶快吃饭。

刚刚吃过饭,他就带领人马先把绣楼围了,要吴月英她们跟他走。

潘成没有先告诉她们去何处,怕说明白了她们不走。

他想,不管好歹,先把她们诓到路上再说。

吴月英经过向马士魁打听以后,早已心中有数。

她假装回到家里商量,先稳住潘成。

回到屋里,吴月英说“你们看怎么办?”“我看盘成有鬼”。

张玉蓉说,“他不知要带我们去哪里”。

胡玉莲想了想说“我看事不宜迟,咱们应该到山下送个信”。

“他们围了楼,怎能出去呀?”“是呀!他们肯定不让咱们出去”。

胡海棠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吴月英说“姐姐,咱们从后窗户走”。

姐妹几个到后窗户一看,从这儿下去,是一片空地,空地前边有一人高一道围墙。

海棠告诉她们,翻过山墙就是山坡。

姐妹几个商量了一阵,决定请张玉蓉下山。

海棠又对玉蓉说,围墙外面往左拐,有一个马棚,可以在那里牵上一匹马。

于是,姐妹把床单撕成条条,将张玉蓉从后窗户口吊下去。

她们看着张小姐翻过围墙,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潘成在楼前等了半天,不见屋里有什么动静,便高声喊道“海棠,你们快一点出来”。

屋里没有回答。

“你们再不出来,我就派人上去了”。

胡海棠听了,走出屋门,冲下面说“潘寨主,你不能无礼”。

“嗨!我是为你们着想,怕唐兵攻上来,大家遭殃”。

“你也不用急,我们收拾好了就下去”。

胡海棠说完,又回去了。

就这么出出进进,胡海棠和潘成磨了好几次。

后来,潘成怕夜长梦多,等得不耐烦了,就要派人上去。

吴月英见软磨失灵,就使出了个硬办法,手提宝剑,立在楼梯口,厉声说“谁要无礼敢上来,我就不客气了”。

这一手果然有效。

潘成没法,只好硬着头皮再等一会儿。

他想,最好是把她们骗下来,实在不行再动手。

就在这时,一个喽兵近前报说“寨主爷,唐兵攻上来了”。

“有多少人?”“说不清,满山遍野都是”。

“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快到寨门了”。

潘成闻报,大吃一惊。

他想,看来再跟这些姑娘磨时间不顶用了,他一咬牙,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赶快逃命吧。

要迟走一步,等唐兵上来,自己前后受敌,可就危险了。

“兄弟们,愿意跟我走的,赶快到后山”。

潘成说罢,马上一鞭,头一个朝后山跑去。

喽兵们有跟着跑的,胡海棠在楼上喊“你们不要跟潘成跑,一会大寨主就回来了”。

喽兵们一听,有的就不跑了。

张玉蓉下山报信,刚到半路,就遇上了李怀珠、李怀玉,她把山上的情况简单说了说,就跟他们返回来了。

大家进了寨门,彼此见了面,险中有喜,又是一番情景。

李怀珠、李怀玉、常秀兰、吴月英、张玉蓉、胡玉莲、胡海棠等相会在二龙山,各自叙述别后离情,说一顿,哭一回,讲一遍,笑开颜,有情有意,又喜又乐。

只是少了个吴凤英。

大家在二龙山上休息了三天,一边庆贺一边议论军务。

二龙山上的喽兵,也编入唐营。

常秀兰和程咬金商量,写了一道报捷文书,派人往长安送去。

江飞龙也和周定方、江兰香团聚了。

马士魁回到了营中,还当他的先锋。

二龙山这个地方一来险要,是个军事要塞;二来处在交通路口,四通八达,不能放弃。

常秀兰点兵派将,守住这里。

镇守山寨的人有周定方、常得贵、江兰香、白玉娥,胡海棠因为不回武艺,不好随军出征,也留在山上。

山上的一切事务由周定方总管,其他人协助办理。

另外留下三千兵丁,保卫二龙山。

一切安排妥当,常秀兰号令三军,日夜兼程,去攻打许国。

唐兵一动,许国就着急了。

许国国王叫廖得宝,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廖志高,一个叫廖志成、还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翠花,二的叫翠玉。

许国的兵马元帅叫于子千,这人力大无穷,能征善战。

最近又选了一个先锋官吴穷,这人文武全才,精明强悍,廖得宝很是喜爱。

廖得宝的大女儿翠花,已经有了丈夫,也就是驸马,驸马姓谢。

二女儿翠玉尚未婚配,因为她性情耿直,争强好胜,一定要自己挑选可意的人。

过了几天,从二龙山逃出来的潘成也到了许国,把唐兵占了山窄的详情,全对廖得宝和于子千讲了。

然后拜见了师父,和许国的人马一起,准备迎战的事。

唐兵浩浩荡荡的来了。

常秀兰在城外,扎营布阵,准备休息几天,养养士气,然后攻战。

许国的探马,立刻将情况报于国王。

廖得宝决定登城看看。

整个城外,几十里的地方,全被唐兵占满了。

只见营盘一个连一个,帐篷一座接一座,黑压压雾沉沉一片。

营盘上空,旌旗飘扬,营门外面,刀枪闪光。

廖得宝看了半天,不由称赞,唐兵有气势。

先锋吴穷看了,心里暗暗欢喜。

廖得宝带领大家下城,回到银安殿里,商议对策。

唐营里常秀兰、程咬金和众将官也在议论。

有的主张立即攻城,有的主张派人去送个战表,说明如果对方能归顺,唐营表示欢迎。

如果不愿意投降,然后再用兵。

大家争论了半天,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

程咬金问:谁辛苦一趟,前去送信?“话音未落,白建雄应声道“我去。

“白建雄觉得自己来到唐营,大家对他很器重,特别是元帅和李怀玉,处处关照自己,跟亲人一样。

可自己来了之后,寸功未建,心里有些不安。

所以,听说要个送信的人,便自告奋勇要去前去。

常秀兰理解白建雄的心意,一面点头应允,一面说“白大哥此去,要多加小心。

既要平安而去,又要平安回来”。

“我一定牢记元帅嘱咐”。

常秀兰看了李怀玉一眼,说“这个书信,我们是不能完成,你是文状元,就烦你笔下生花!”李怀玉满口应承。

心想,做别的我不如你,写这个我是拿手好戏。

李怀玉在帐中,没用多大时辰就写好了。

常秀兰在信上盖上元帅大印,亲手交给白建雄。

白建雄单骑进许国,要立首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