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华州少华山左撵沟和少华峰

 华州文史荟萃 2024-05-14
神秘的少华山左撵沟和少华峰
作者:贾平京

左撵沟和少华峰(独秀峰或玉女峰)都是广义少华山的一部分,位于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刘家河村南,东临小敷峪,西与潭峪为伴,南与小敷峪黄家岭于潭峪交界处接壤。之所以说左撵沟和少华峰神秘,因为左撵沟是民间口头的“富矿区”,有很多少华山传说,少华峰有隋唐、宋朝和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文遗址,还有鲜为人知的少华山石刻。我们不妨梳理一下这里的神秘之处。

少华山左撵沟 太空游神

从刘家河村南进入左撵沟,约一里有一石鱼,只见他头部微仰,有跃水而上之势。传说唐朝时,一次山洪爆发,来势凶猛,眼看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不保,渭河鲫鱼察觉这一情况后,立即逆水而上,阻拦汹涌的洪水,在此与龙王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战胜了龙王,保住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搏斗中鲫鱼受了重伤,在此化为了石鱼。鲫鱼的大恩大德一直记在华州人心里,人们为了纪念他,将石鱼保护的完完整整,不许任何人动土破石,常有人帮他去除杂草,焚香祈祷。
左撵沟石鱼 时三文摄
向南约二三十米处,东坡石岩卡了一块长方形磨刀石,据说是关老爷每年在此磨他的青龙偃月刀。官老爷即关云长,以“忠义”著世。传说一年五月十三日,关老爷要磨刀,需要雨水相助,可就在这天龙王偏要晒他的龙袍,要天公放晴。为此,两人拌嘴夺理,互不相让,找到玉皇大帝评理。两人都是玉皇大的爱卿,手心手背都是肉,玉帝怎能伤害他们任何一方,但两人各说各有理,又不可不断,难得大帝直摇头,最终只能稀泥抹光墙作了折中处理,敕令每年五月十三日,准官老爷磨刀、降蒙蒙细雨。五月二十六日,准龙王晒袍,天晴空碧,万里无云。就这样玉帝稀里糊涂地把问题解决了,求得了天下太平。
到了两岔口,山根有一石洞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里边有一长方形石板凸出约50公分,它两边微高,中间低凹,就像舌头一样,一股清泉经它流出,溅落在周围块石上,出奇的是石头没人涂抹,但却显红色。传说一年久旱不雨,庄稼干渴枯萎,农民心急如焚,祈雨途中偶遇小白龙,小白龙看见农人愁眉苦脸的样子问道。为何这样?经农人一番诉说后,小白龙有了主意,示意农人赶快回去,便自己做主作了一场透墒雨,庄稼得救了,农人高兴地笑了。可小白龙却因触犯天条戒律,被天庭判了斩罪,此处正是小白龙被斩首的地方。石槽正是小白龙舌头的化石,红色石头是小白龙的鮮血染红的。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的恩德,保持了原有地形原貌的样子。
东岔口有一干石磊墙挡道,根基十米开外,高度约五米,中间有宽二米,高二米的石门,南侧东西两边建有耳房。据说这是王伯当营寨的头道大门。王伯当是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首领之一,大业十三年(617),跟随李密入关进入少华山聚义,他以箭术精准著称,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豪情壮举,很得华州人的崇敬和喜爱。但也常常遭遇隋军追杀和地方土匪的骚扰,不得不加强防备。

少华山寨门 自灵秀少华山
过了山寨石门就是“圣母堂”,圣母堂为两进石砌建筑,供奉的是西王母,西边有多处干石磊砌的房屋遗址,南边有石碾子,靠山坡处有石磨,据说当年香火旺盛。
圣母堂 陈宝山摄
青岗岔后靠,有一颗长得非常奇特的树,长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字,虽有点下倾,但字样方方正正,一笔一画不少。留心看,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笔画转弯处的节巴可以想象到,这样的样子不知经受了多少难以想象的苦难。对此感叹不已!
从青岗岔后靠攀登少华峰,必须避过悬崖绝壁,绕到山梁,其实山梁并非一马平川,还要攀登三座山峰,攀爬中险境环生,却都是景致。有历史遗存,更有“一览众山小”磅礴豪迈,真可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王伯当的跑马岗在第一山峰,峰顶是一巨石,右侧低洼处有一直径1米的圆形水池,飘满了小叶浮萍,明显是人工在崖石上凿成的,据说是积聚雨水供饮马用,所以叫它饮马池。巨石前方有多个直径15公分的人工凿成圆形石眼,明显是栽拴马桩用的。再往前是一个东西走向的石龙,长约10米,身段好像被刀斩似的,分割成五等分,称其为“斩龙腰”或“老君劈石”

少华山饮马池 陈宝山摄

第二个山峰上是一座娘娘庙遗址,据说娘娘庙供奉的是云霄娘娘、碧霄娘娘和琼霄娘娘。庙内物件没有几乎殆尽,留下的是断裂的石条和少量的青砖。庙前方不远处有一石磨盘。南墙外有一方形石井,向下2米处开有南门,出南门是通向小敷峪黄家岭的羊肠小路。这样的设置一是防御外来入侵,二是由小敷峪攀登少华峰的道路。
第三个峰最为高耸,海拔1664米,就是少华峰,上面从东到西依次建有东山庙、南前门、玉帝庙、西山庙和陈抟老祖的石室。上面比较宽阔,约600多平方米,玉帝庙最大,坐南向北,居中心位置,前院和后院之分,庙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大帝座榻后设有暗道,通往地下拱形暗室(当地人称“老虎洞”)。陈抟老祖的石室在后院的崖石下,峰顶所有建筑墙壁都是石条砌成。玉帝庙周围也有多处石井,用来收集雨水供生活所用。东山庙、西山庙都是敬神用的,据说供奉的是华山主神——金天王。

华州少华山 熊伟摄

玉帝庙后院崖石下有一石室,相传是宋代道场尊师陈抟老祖修道的住处。石室由分三部分组成,灶台和锅灶为一部分,有烤火盆的为第二部分,在其隔界石墙上刻着“巍巍少华山,沧桑几千年。昔日隋唐时,将军隐此间。”只是单一石炕的为第三部分,在其正面崖石刻着“踏遍螺旋径,峰登少华颠。山脚通百二,世界俯三千。石井穿层障,松涛卷暮烟。嶀琈何处觅,搔首问青天”落款是:道光六年,雍鼎题,杨敷荣书,偕同:王春朝、王啟运、刘世丰(刘家河村人)、刘世珍(刘家河村人)肖正㒷(兴)、李㒷立,在其隔界石墙刻着“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东山庙和西山庙分布在玉帝庙的两侧。

少华山石室 陈宝山摄

少华峰顶比其它峰都开阔,由一块硕大的崖石铺顶,就像“鳖盖子”。联想一下,峰顶鳖盖石被三个山梁支撑,成为一个“鼎”。玉皇帝安坐在此,不就预示了它至高无上的权力吗?
少华山左撵沟和少华峰上的古老建筑虽然都已支离破碎,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一点也不因此而受影响,而且更加弥久珍贵。这些有形的遗址和无形的民间口头文学,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作为华州人拥有遗产,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传承它。                  
2024年5月9日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