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事情并不是输在钱上,而是输在认知上

 云淡风清天321 2024-05-14

​一位网友给我发了一条私信,他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高高在上,根本不了解民间疾苦,你说得轻松,农民买养老保险,有几个农民能一次性拿出五万块钱。

我笑一笑,什么叫我高高在上不了解民间疾苦。我本来就是普通老百姓,而且我家亲戚里面就有农民,就有自己一次性买了养老保险的,现在每个月拿着固定的养老金。

这位网友给我发的私信是针对我的一个视频。有一家读大学的儿子,当年强行给父母买了养老保险,一共一次性交了十万块钱,现在父母两个人加起来,每个月有2500多块钱的养老金,自己很知足,不用伸手向孩子要钱,自己有底气,也给孩子减轻了负担和压力。

我承认他说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夫妻俩在当年一次性补交十万块钱,确实有压力,很多人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缺乏认知,钱只是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很多人都能够预知他们在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以后每个月能够拿到固定的养老金,这个养老金能给他们充足的底气,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办法去筹集这笔钱,哪怕是借债。

当初很多人是经过反复的算计以后感觉不划算,对国家的政策缺乏足够的信任,才决定不买的。

不管村干部如何宣传买养老保险的好处,真正买的人却很少。视频中提到的这对老夫妻如果不是儿子坚持,不是儿子偷偷地去给他们缴了这个保险,他们同样也不会买。在儿子偷偷买了以后,老爹气得要用擀面杖揍儿子,只是当时已经生米做成熟饭。十多年以后,见到了成效,老两口才眉开眼笑的。

说农民没有钱,当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又有几家没有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有人会说,是借的债。借的债也是钱,也是需要还的,可以借钱给儿子娶媳妇,但不舍得借钱给自己买养老保险,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无法预知缴养老保险以后的收益。如果真能预知,做为儿子都愿意晚结婚几年,因为将来能让自己减轻很多的负担和压力。

视频中这对夫妻交了十万块钱,十万块钱也是他们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只是因为儿子有高的认知,眼光长远,才把准备娶媳妇的钱,用于给父母缴纳养老保险。

有人说,为什么当初不告诉农民真实的情况,这个其实就有一点抬杠。社会时代都是发展的,谁也无法准确的去预测未来,谁都不可能给一个明确的答案,村干部也一直在宣传买养老保险的好处,说得唾沫星子飞,都没有人相信。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去预测。

有一句话我们相信了一辈子,现在我也认为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放在现在这个时它并不全面,那就是天道酬勤。现在是天道既酬勤更酬智。

有的人为什么有钱,就是因为他的认知更高,看事情更长远,所以他就能赚到钱,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我有一位同学,我就非常非常佩服她,当然不止一个同学像她这样,只是这个同学我们走得很近,关系非常好,更了解。

那一年,我还在四川工作,2000年以前了吧,具体哪一年我不记得了,她给我打电话说在沙坪坝买了一套房子,一平方2000块钱。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哇,你也太有钱了,2000块钱一个平方的房子你都敢买。

不是说她当时就一定有钱,她卖了她的老房子,加上自己的存款,再借了点钱,花了30多万买下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

那个时候买房子是可以零首付或者20%的首付的。如果当时有足够的认知,足够的胆量,绝大部分的人都可以买下一套在后来看来不错的房子。这套房子她后来卖了好像是200万。100多万的差价就是她以自己的认知,以自己的胆量赚来的。

她在房子上挣了不少的钱,我服气,我佩服。我为什么没有她有钱,就是因为我的认知差,也缺乏胆量。其实胆量也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

还有一位朋友在零几年的时候买了一套房,20多万,而他当时手里面只有一万多块钱。他想办法借了一点钱,然后办的按揭。这套房,现在即使降价了,也能够卖到100万,这个钱也是认知赚来的呀。

我一直承认我就缺乏认知,所以我钱少,我也从来不抱怨,要抱怨也只能抱怨自己认知差。处于同一个时代,同样的环境,面对同样的事情,别人采取了和我不一样的做法,从而赚到了钱,有了好的收益,起决定你用的因素就是认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