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西北行(八)西安(1)大慈恩寺、大雁塔

 hsgzlgg 2024-05-14
4月17日上午8点到达西安火车站。

到达旅店后,寄存行李,前往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唯识宗”(又称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已有1350余年历史。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成为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是玄奘亲自督造,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晋昌坊半坊之地,共有13庭院、屋宇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寺院。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其余早已荡然无存。而原来寺院的东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其旧址上改建成了“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原“曲江春晓园”)。

今天的大慈恩寺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占地76亩余(50738平方米),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

中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是钟楼、鼓楼(中线步道两侧)、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兜率殿(供奉弥勒菩萨)、大雁塔、玄奘三藏院。东线由北往南依次是玄奘手植娑罗树、石像区、塔林。西线我没有走,在大雁塔西侧下面有个小亭子倒是值得去看看。中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是钟楼、鼓楼(中线步道两侧)、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兜率殿(供奉弥勒菩萨)、大雁塔、玄奘三藏院。东线由北往南依次是玄奘手植娑罗树、石像区、塔林。西线主要是牡丹园。

山门。

楹联:“圣教自西来,竹杖回春特开千载梵境;妙法传东土,慈云重荫广被万劫众生。”

进大门后,迎面是香炉。

钟鼓楼。都是歇山顶的二层正方形砖木结构小楼,一水青砖,朴实无华。这两座楼都是建于光绪十三年,我们所看见的大慈恩寺中,除了大雁塔,它们就是最古老的建筑了。

大铁钟铸造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重3万斤称作“天声”,钟上铸有“雁塔晨钟”的铭文。

大雄宝殿

两层汉白玉须弥座托起了雄伟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一座歇山顶五开间四进深的砖木结构殿堂。原先的大殿已年久失修,因此2006年对大雄宝殿进行了落架翻新。翻新过程中进行了科学设计,加固了建筑结构,减轻了顶部重量。在装饰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栋梁、悬鱼、斗栱等建筑部件都不用彩绘,而采用浮雕贴金。在青砖灰瓦的衬托下,使整座殿堂更显出皇家寺院的辉煌和大气。后面是高大的大雁塔,前面有汉白玉石狮和经幢,共同形成了极为庄严大气的氛围。二十四级台阶,三米多高度的平台,让人们仰视平台上大雄宝殿,对殿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的敬意油然而生。台阶上镶嵌了汉白玉团龙丹陛石,宣示这里有皇家寺院的身份。

在大雄宝殿前正前下方,大片的汉白玉石雕。

两座公母石狮子气势威武。

汉白玉的露台。

龙吐水惟妙惟肖。

下层丹墀是一块雕有双龙的浮雕。

上层丹墀是一块山水莲花浮雕。  

大雄宝殿露台右侧有一口大钟。  

大雄宝殿露台前方两侧各有一株龙爪槐,不算高大,据说树龄超过百年。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门楣匾额为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楹联:“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称大遍觉;宗学弘唯识,此地堪比那烂陀。”联中“大遍觉”是唐高宗李治赐玄奘法师的谥号,“那烂陀”为印度著名古寺,玄奘西行求法曾在那烂陀寺留学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供奉的是如来佛的法身,即毗卢遮那佛。弟子迦叶(东侧),阿难(西侧)

内柱楹联:“劫波东去幸般若长存证春华秋实了明因果,我佛西来以慈悲为本听暮鼓晨钟参透古今。”

大殿东侧文殊菩萨

妙法莲华经偈语: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大殿西侧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十大願: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两侧各有九位罗汉。

在其背面,也即转到大雄宝殿北面南望,门额上书“人天欢喜”,内侧正中则是释迦牟尼出生时的小孩像。左右楹联写到“一佛出生九龙吐水,十方清净三界蒙恩”。而多数佛寺在大雄宝殿供奉的佛祖身后多见的是佛教的护法天神“韦陀像”。

整幅木雕生动传神地反映了佛祖出生时的场景。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生时,上天九龙吐水在他身上,而他迈步向前,每走一步脚下都有莲花宝印生成,释迦牟尼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边走边说“天上地上,唯我独尊”。

大雄宝殿的西侧是云水堂,又称众寮,是专门接待四方僧侣云游参学的机构。

楹联:“繁华梦里锦绣廊中,举世皆知金玉贵;落日露头清霜枕上,几人能做菜根谭。”

红柱青砖灰瓦。梁枋、雀替,甚至枋头上都是彩绘,门窗上是“寿”字窗棂。给朴素的建筑增添了一些绚丽。正面两侧的山墙壁上下都是砖雕。

东侧是客堂,是寺院日常工作的管理中心,负责宾客、居士的接待和各殿堂的管理。

楹联:“人影匆匆,杨花柳絮随春去;香烟袅袅,明月清风入座来。”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联排的配殿,东配殿分别是伽蓝殿、甘露堂、财神殿。

伽蓝殿

楹联:“伽蓝圣殿诸神护;弟子佛家万姓尊。”

中间供奉波斯匿王、两侧分别是祇陀太子和须达多长者。左侧是韦驮,右侧是弥勒佛。

弥勒龛联:“终年袒乃腹,看胸怀利落却是上乘;经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韦陀龛联:“ 被精进铠八面威风; 护光明幢一天花雨。”  

甘露堂

甘露堂是为斋主诵经、祈福、消灾、超度亡者之处。佛教以甘露喻作佛法,饮之能令人身安长命,亡后往入极乐世界。

楹联:“万法唯识圆成法相,外无内有妙灿空苍。”

内部陈列。中央是曼拏罗,梵语,意为坛、坛场、轮圆具足,聚集。两旁墙上都是玄奘翻译的经文

财神殿

楹联:“法门不二因缘得,财富逾千智慧求。”

财神爷赵公明  

西配殿分别是示现堂、先觉堂、观音殿。

示现堂

示现堂内供奉的是释伽牟尼八相成道玉石镶嵌群雕像: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夜度凡尘、苦行修道、降服众魔、彻悟成佛、大转法论、双林示寂,展示佛祖弘法利生一生。浮雕全部选用天然彩色玉石,未经着色处理,精雕细刻后镶嵌面成,堪称玉雕艺术精品。

楹联:“刮垢磨光,为度众生出苦海;拨云见日,还从本性证菩提。”

堂内供奉的是释伽牟尼八相成道玉石镶嵌群雕像: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夜度凡尘、苦行修道、降服众魔、彻悟成佛、大转法论、双林示寂,展示佛祖弘法利生一生。浮雕全部选用天然彩色玉石,未经着色处理,精雕细刻后镶嵌面成,堪称玉雕艺术精品。

  

  

先觉堂

是供奉大慈恩寺历代往生住持灵位之处。

楹联:“慈恩德大千秋寺,灵地名高万古僧。”

正中是大慈恩寺历代往生住持灵位。四周是字画。

 

观音殿。

楹联:“圆通苦海驾慈航度众生,除一切苦厄;普门示现应千身说佛法,结万世姻缘。”

  

走近法堂,发现匾额是“兜率”二字,殿内供奉的是天冠弥勒贴金铜像。因为大慈恩寺是法相宗的祖庭,法相宗也就是唯识宗,唯识宗所信奉的是往生兜率天,而兜率天是弥勒佛的净土。这样,在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后面有一座兜率殿供奉弥勒佛就完全合乎情理了。推而广之,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没有供奉弥勒佛和韦陀菩萨的天王殿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楹联“说法传经弘扬圣教,联珠贯玉乱坠天花。”

殿外墙壁上的龙头,张牙舞爪,呼之欲出。

大殿内供奉的就是弥勒菩萨本尊。阿弥陀佛像两侧是精美的木雕画。

两侧墙上镌刻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阿弥陀佛像是明代铜铸鎏金佛像,高2.7米,背光高4.16米。

精美的井藻

大雁塔

大雁塔基座高约4.2米,东西宽约46米,南北略长,约为49米。塔底层边长约为25米,楼阁式砖塔。每层四角均挂有铃铛,学名“风铎”,起风的时候,风铎随风摇曳,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大雁塔每层四面都开辟有门洞。其中底层的正南券洞是入口,正北券洞是出口。游人稀少的时候没有限制,游人多的话就会有专人引导客流方向。而底层东西两侧的券洞是封闭状态,不能通行的。

《心经》

大雁塔底层南门洞两侧嵌置着两块碑石,西龛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文、大书法家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东龛是由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人称“二圣三绝碑”:“二圣”指的就是唐太宗、唐高宗这两位皇帝;“三绝”一指唐太宗李世民撰《圣教序》和太子李治撰《圣教序记》之威名;二指玄奘及《圣教序》赞扬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弘扬佛法之伟业;三指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之神名。

两碑的规格形式是相同的,碑头为蟠螭圆首,碑身两边线有明显收分,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此为唐碑典型形制),碑座为有线刻图案的方形碑座,两碑通高337.5厘米,碑面上宽86厘米,下宽100厘米。

《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左向右书写,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手书。

放大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由右向左书写,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手书。

 放大
南门洞两侧有砖雕对联:“宝舟登彼岸,妙道辟法门”这是赞美玄奘法师的,语出《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

进入塔身内部,可以看到前人留下来的“雁塔题名”石碑,晚唐时期的一个宰相李德裕,因为他非进士出身的缘故,深怕被人瞧不起,竟然下令取消了当时新科进士“曲江宴饮”,还叫人铲除了前人在雁塔题名的印迹。也就是说,唐代的“雁塔题名”真迹早就荡然无存了。现在里看到的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碑刻。下方窗口是唐砖展示。

一层空间最大。在这里可以看到有关大雁塔建造维修历史以及文化意义的介绍。

  

  

  

塔内有上下楼的木楼梯,可登上第七层,顶层。

顺木梯来到二层后,这里可以看到一座明代铜制鎏金佛像。斑驳的外表显示出其厚重的历史。

除此以外就是可以从四个方向的门洞眺望远处。最好的风景一定在高处,继续登塔。从二层以上,木梯是单行道,上下游人需要放慢速度,小心磕头和安全避让。而且,随着登高,越向上走,木梯越窄,平面活动的区域也越局促。这一点在三层以上尤为明显。

  三层中间摆放着佛经样品和两片“贝叶经”。所谓“贝叶经”指写在宽大的“贝多罗树叶”上的经文。贝多罗树是古印度常见的树种,树叶宽大。经脱水处理后可以用来记录文字。古印度造纸业不发达,当时的僧侣们就用这种树叶记录佛经。玄奘法师带回长安的佛经全都是“贝叶经”。除了大慈恩寺以外,西安城南香积寺内,也保存有贝叶经,而且叶子更宽大。

到了四层,可以看到一座华美的舍利塔,这种喇嘛教特色的舍利塔,与西安广仁寺门前的八座舍利塔的建筑造型相似。从塔身东面的玻璃面罩里可以看到一粒“色如牙齿”的舍利子。据说,大慈恩寺从印度玄奘寺迎请回来的玄奘真身舍利是头顶骨舍利。

五层。陈列着一通释迦如来足迹碑,该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上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之说法。

唐砖。砖上有手印,不知有什么故事?

风铎。表面有铭文。

在五层的塔室内,还收集展出有玄奘鲜为人知的数首诗词。可窥见玄奘高超的诗词艺术造诣。

六层和七层如今均无“宝贝”。只能看看塔外的风景。

往南看,远处是雁塔南路,近处是大雁塔广场,我们就是从这里进入大慈恩寺。大雁塔是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轴线的南半部分:玄奘铜像、山门、大雄宝殿、兜率殿,可以看到中轴线两侧的钟鼓楼、配殿和其他建筑都是左右对称的。还可以看到寺院的建筑都掩映在绿树丛中。

往北看,是中轴线的北半部分,从南到北,依次是玄奘三藏院、大遍觉堂,再往北就是大雁塔北广场和音乐喷泉,远处是雁塔北路。

往东看,近处是一片小树木,这是大慈恩寺的游客休息处,寺院墙外(左侧)是一条文化街,街上一系列雕塑小品表现出盛唐的文人逸事、民俗民风,值得一看。街对面就是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这块地曾经是北魏道武帝时的净觉寺,隋文帝时的无漏寺。

往西看,塔下是牡丹亭,附近有竹林假山小景致。不远处是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远处是雁塔西路。

在七楼留影。

从南门出塔后,顺时针绕塔一周,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西门:西极引法雨,东垂布慈云。

北门:石室归贝叶,金匮流梵音。

东门:法轮含日转,华盖接云飞。

玄奘三藏院

参观完大雁塔,下了塔基后,需要从东西两侧绕行后方。就是后来新建的“玄奘三藏院”。因为是新建的,所以这里的建筑特点集中体现出两点:新、大。

玄奘三藏院正门(中门),中轴线上直通大遍觉堂。

在塔基和三藏院正门之间有影壁一座,南面刻有“法界领袖”,背面刻有“民族脊梁”。这是对玄奘大师的文化影响力和历史贡献的极高的评价。


整座三藏院主体建筑是三大殿:大遍觉堂(居中)、般若堂(东侧)、光明堂(西侧)

大遍觉堂

大遍觉”是玄奘法师圆寂后,唐高宗赐予的谥号。

殿堂正中供奉的是“玄奘法师”的铜像。表现的正是玄奘阐述经义的瞬间情景。其身前的案几上摆放有一座五层佛塔的模型。据工作人员介绍,塔身下数第二层正中供奉的正是玄奘真骨舍利。在玄奘铜像两侧有两副和尚的画像,那是玄奘的两位大弟子,分别是窥基和圆测。如今,这三位师徒的灵骨塔都在位于西安城南的兴教寺内很好的保存着。铜像身后及两侧是硕大的汉白玉壁雕。内容都与佛教讲经说法有关。

  

  

华丽的井藻

太平有象

“大遍觉堂”两侧的“般若堂”和“光明堂”陈设和布置略同,值得一看的是这里气势恢宏的木雕作品。

般若堂的陈设主题主要反映玄奘法师取经回国后全身心投入传播佛教文化的弘法事业的历程,也即历史贡献;

  

玄奘法师譯撰经书共44函321册。  

玄奘法师写的大唐西域记等。  

光明堂的陈设主题突出反映了玄奘法师个人一生的发展历史,强调了其高深的佛学造诣。

  

  

  

玄奘和唐高宗会面

玄奘法师游学路线图

   

  

万德圆融门  

玄奘图书馆

慈恩盛世门

参观完三大殿后,沿着东路返程。

经石像区到塔林

塔林的规模不大,这里每一座灵骨塔都代表一位大慈恩寺历史上的高僧。现有《成纯公塔》、《觉科塔》、《治宽塔》、《清悟塔》、 大慈恩寺塔林《然通塔》、《憨月圆禅师塔》等8座塔。最高8米,最低4.5米,为砖石结构。塔建于清代。其中憨月圆禅师塔,为八面五层幢式石塔。由石块叠垒而成,通高4.5米,塔体均有残刻及浮雕图案花饰,各层出平檐,塔顶为八角拈尖宝顶。塔身铭文“傅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世憨月圆禅师塔”。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建。

  

  

  

大雄宝殿西路有牡丹亭。按理正值四月,牡丹应该盛开,但是,没有想像的那样艳丽。

出寺院大门后,到广场玄奘法师雕像前留影。

我们12年前(2012年)来过,周围的音乐喷泉、文化街、大唐芙蓉园等都游览过。

年经真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