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录周恩来邓小平等在法国勤工学《留法岁月》的创作既采用了融贯论的整体历史书写方式,将所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场景、人物、细节纳入整体的大历史叙述之中,在彼此离散的历史碎片中寻找某种因果联系,建

 兰若青青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A:在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上,有两种考证历史真实的哲学方法,一种叫符合论,就是将展现过去的证据与陈述过去的事实相符,另一种叫融贯论,就是将事实依托于一个整体的历史评判体系来证明,历史事实不被孤立的、静止的看待,而是置于整体的历史价值判断之中。《留法岁月》的创作既采用了融贯论的整体历史书写方式,将所有具体的历史事件、场景、人物、细节纳入整体的大历史叙述之中,在彼此离散的历史碎片中寻找某种因果联系,建立起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整体的历史观照,同时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个案事实,又遵循了符合论所要求的严苛的文献实证精神,为每一个历史出处寻找到可见的视觉证据,在长达三年的《留法岁月》的创作过程中,我们查询了大量20年代至50年代一手的历史文献、传记、口述回忆材料、报纸等,以此为基础写就文学脚本后,前往法国和比利时,在前后两次共60天的境外拍摄时间里,去了法国最北部的下诺曼底、里尔、首都巴黎及周边的蒙塔尔纪、中南部的里昂及周边的圣厦门钢铁厂、克鲁梭钢铁厂、施耐德工厂,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比亚里茨、马赛,以及比利时的沙洛罗瓦共11个城市与地区、行程2000多公里,寻访了6个档案馆,6所大学、5个博物馆及纪念馆、采访了30多位外籍嘉宾,基本上涵盖了境外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勤工俭学生相关的一手文献材料,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王若飞、聂荣臻等革命家的工卡、学生名录、生活记录等档案之外,还将勤工俭学生中大批科学家、艺术家的档案也找到、拍摄并首次公开,其中包括像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朱洗、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郑大章的学生档案、实验室照片等等。同时,在法国马孔市施耐德工厂拍摄时,我们还带回了70分钟珍贵的1920年代法国工厂的历史影像,其中包括呈现勤工俭学生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像轧钢车间、炼钢车间当年法国工人的工作场景,在圣厦门钢铁厂也带回了一批当年工厂珍贵的历史照片。在纪录片整个的视觉设计上,我们力争让所有的历史叙述,都能找到对应的视觉文献支持,并以字幕的形式对位呈现,实现了纪录片影像历史的可视性与可读性的融合。另外,片中所有动画的原画绘制,也都是参考上述这些资料图片真实还原,力争实现全片的历史调性的统一。在国内,我们也去了湖南、上海、河北、四川、重庆、广东、湖北等十几个省市地区,其中,我们在河北保定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里,还找到了一批80年代勤工俭学生的采访珍贵录音,其中,新民学会成员在蒙塔尔纪求学经历的重要当事人萧三的采访录音,在片中被大量使用,这也是第一次公开这些原始的口述历史材料,保证了影片在使用文献证据上的真实、严谨、独家与完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