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泥老师 读《游霸王祠》有感

 生活料理坊 2024-05-15 发布于江苏

世人皆曰“成则王侯败则寇”,但“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壮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项羽经四面楚歌,兵败垓下后,率数十残部逃至乌江渡口,乌江亭长劝霸王重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霸王对曰:当年我率江东八千子弟起兵抗秦,如今只剩我独自渡江生还,我何以见江东父老?“纵彼不言,独不愧于心乎?”每读至此,无不为之动容。就是这种视尊严高于生命的霸王气质,千百年来征服了亿万人心。
覇王祠内林散之手书楹联:“犹听叱喀之声,外黄未坑,能存孺念,壮哉心鄙秦皇帝;忍见风云变色,虞姬自刎,专为报恩,败已头抛吕马童。”上联中“外黄未坑”指项羽心怀仁慈,釆纳小儿劝谏,赦免先前拒降的外黄民众。下联中“头抛吕马童”指项王在身陷重围的生命最后时刻,认出敌阵中的发小吕马童,从容言曰:“你不是我的故人吕马童吗?听说你们汉王千金赏,万户侯买我的人头,那么我把这个人情送与你罢。”遂拔剑自刎…
古往今来,豪杰众多,然而像项王一样,刚柔并济,视名节重于生命的英雄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与之相对的是,彭城大战,刘邦被项羽杀得大败,刘邦急忙逃命,不惜将自己的亲骨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从车上推下来,而且反复推了三次……现实生活中,似刘邦这样的“聪明人”也许更容易获得成功,而项羽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常常失败。但成败只是一时一世。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唯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获得历史的尊重。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惟此,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永不沉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