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习笔记:潘毅中医基础理论之肾系统四、五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5-15 发布于甘肃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肾主纳气  

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纳气,有点像古代气功,从吐纳来的,当然也跟肺肾之间的关联有关。肺为华盖,位置最高,功能趋势向下。而且肺主呼吸,比较好的呼吸是细慢匀长。细慢匀长实际是深,深又叫做有根。什么叫有根呢?植物的根肯定是在下部。所以,按照这种讲法,肺呼吸要有深度,下面应该有个根。想法归想法,还是要落实到临床。猜想古人是这样操作的,肺气虚肺阳虚之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肺气肿或者现代讲的肺源性心脏病,通过补肺气补肺阳有效,但是效果不理想。

通过前面肾阳观念的崛起,以及道家吐纳观念的引入,就让医家除了补肺,也补肾看一下,结果发现,两个一起补,效果更好。  

肾主纳气的地方是在丹田。以后学穴位会发现,任脉这一路中,脐下1.5寸是气海,脐下2寸叫石门,脐下3寸叫关元,这3个穴位,别名都叫丹田,说明那里面方寸之间就叫丹田。

丹田没有精确的定位,每个人不同。它在体内,不在体表。比如说意守丹田,哪里丹田气动,哪里就是丹田。  

肾主纳气纳的是什么呢?一般的说法是肺吸入了清气,肾把清气下纳到丹田,潘毅老师觉得这是很浅的解法。前提应该是肾先下纳肺气,因为肺五行属金,金要降,降要归根。肺气本身有根,它吸气才能归根,所以下纳清气跟下纳肺气不是完全分开的。

还有一个,下纳五脏六腑的,前面有一句“肾泽水脏,受五脏六腑精而藏之”,这里的精可以外源为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而藏,还是坎卦☵内容,可以把阳当作气,好的东西藏起来,藏精,藏气,藏神,肾藏,特征就是藏。所以,肺肾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两句话来概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病理:肾气虚  

气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肾气虚在中诊分成两个症型:
1. 肾气不固 2. 肾不纳气

1. 肾气不固是肾气虚,固摄不住本脏液体。本脏的液体表现是,尿、精和带。

精:滑精,也叫早泄,就是男性性生活时排精过早。没有精确定义,什么叫过早?几分钟算早?更多是凭感觉。  

带:妇女带下多半是湿,比如白带颜色黄,量多粘稠,粘稠是湿热。但假如长期带下清稀如水,跟男的滑精早泄一样,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怎么样才算白带正常呢?)  

2. 肾不纳气  

前面讲了,肾是下纳肺吸入的清气为主,肾不纳气,其实有个前提,肺气虚,比如呼吸浅表,咳喘无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肾不纳气再加上呼多吸少,动则气喘。肺气虚一般是呼吸浅表,没说谁多谁少。呼多吸少是气很浮,有点像出气多,入气少,稍微动一下就气喘,气不归根。这组一出现就是肾不纳气,必须是肺肾一起。

没有实验室指标做辅助,中医观察病人就要很细心,因为即便病人呼多吸少,动则气喘,他坐下来休息好了面对你,你也看不出来。如果他坐在那里,气接不上来,说几句话就要歇一下,或者语声低微时,气不连续,或者要深吸一口气才能说话,一般也是肾不纳气。  

治肾不纳气最好的药是蛤蚧(音同格介),最好是人参配蛤蚧,弄成粉状,装进胶囊里。

人参的作用是大补元气,但不纳气,真正纳气的是蛤蚧。

蛤蚧有点像青蛙,不是癞蛤蟆,是摊开的,扁扁的,一般是一雌一雄一对,用竹子串起来或者草捆起来,不知道药店会不会乱串。


蛤蚧最早不是用来纳气平喘的,是用来强壮性功能的。

古书记载,蛤蚧交配时,人力是不能把它们分开的,除非把它们拉死,拉烂,这说明蛤蚧肾中精气很牢固。所以,蛤蚧一开始是用来强壮性功能的。后来,人们一想,肾不纳气,其实是肾气浮,也不够力。肾纳气有点像拔河一样,如果肾气充裕,力量够了,就把其他地方的气给吸过来,如果肾气不够,其他地方就把肾气吸过去。

古书还有记载,蛤蚧“口含少许,疾奔不喘”。

相当于人参补元气,增加拉力,蛤蚧既补元气,也增加拉力。

还可以用冬虫夏草。冬虫是动物,算阳,是补阳的,夏草只是长得像草,像草就有点像植物,属阴,是滋阴的。用冬虫入药,而且冬虫蛰藏,阳气藏在里面。但是现在冬虫夏草太贵了,它贵不是因为用药频率高,而因为是身份的象征。吃冬虫夏草代表了一种身份。


也可以用核桃仁。核桃仁看起来像脑,竖起来看,像肾。

还有一个药,磁石,打碎了熬药。磁石,黑色,入肾,质地重,往下,肺五行属金,磁石吸金铁之气。

另外还有一个药,沉香。沉香,下坠,在水里能沉底的是好沉香。沉香,沉水香。半浮半沉的勉强可用。

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其实真正治本的是吐纳。本身肾主纳气,主吐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做深呼吸效果更好。

后面学宗气,说被吸入的清气产生宗气,宗气下支元气,就是这个意思。肺吸入的清气下到丹田,经过丹田运作后变成丹田气,丹田气就是元气。宗气还是后天的,用的应该是炁气(元气)。能够下纳丹田的气其实已经变成了清气。

(二)肾的生理特性

1. 主蛰藏 

2. 守位

1. 主蛰藏: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功能。

藏精、藏水,特征是藏。所以,治疗肾气种的病很简单,补肾之外加收敛药,不管是补肾气,补肾精,还是补肾阴,补肾阳,都可以加,让肾的特性充分发挥出来,易藏不易泄。名方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都有收敛药在里面。

2. 守位: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与推动作用。

守位,典型就是坎卦☵。

要讲守位,顺便带出几个名词:

君火、相火

少火、壮火

雷火、龙火

君火是心的正常阳气。君要明,要正,不能歪,不明不正,就成了昏君,所以君火只能正常。病理换个说法,叫心火亢盛,不叫君火。

相火可正可歪,就像宰相有贤相,也有奸相一样。病态叫相火妄动。教科书里提到的相火,是狭义的相火,是肝肾火。肝肾火不妄动是守位,一妄动就移位。

肝肾火再区分:雷火是肝火,震卦☳,震为雷。龙火是肾火。龙是虚拟动物,生活在水里。龙是动的,是阴中之阳,龙潜渊动。肾的位置最低,相当于乾卦☰的第一个爻,潜龙勿用,不要移位,不要乱跑。待在那个地方发挥功用就好。

肝肾火经常同时出现,也叫龙雷之火,雷龙之火。


潜龙勿用: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举妄动。

不守位,有两个原因:

1. 水浅则龙升,藏不住。阴虚火旺,水少了,制约不住火,火上升。水浅了困不住龙。
2. 水寒则龙起。这个有点复杂,火神派的理念就在这里。

图片


如上图所示:阳气总量还没达到正常量,但是已经浮了上去,就是阳虚阳浮。下部没有阳气,上部阳气显现,出现的症状经常就是上热下寒,外热内寒。比如经常咽喉痛,口腔溃疡,舌疮,高血压,下半身却又性功能不行,夜尿多,小便清长,下肢无力,人又怕冷,这种就是阳虚阳浮。  

水寒龙起有点拟人化,人一被扔进冷水之后就弹起来了,龙也是生物,像人一样,喜欢暖水,不喜欢冷水。

治疗阳虚阳浮,要大量补阳➕潜阳。光补阳不行,火曰炎上,阳会自己往上跑。光潜阳,下面没的补,而且它还有一个操作要到三焦时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